陌生女人这样对待你的宝宝,你能淡定吗?
故事要追溯到一个学生家长在微信上给我留言:我家宝宝今年两岁半了。有一次带他去操场,我坐在两三米远的地方跟着他。
他一个人在游戏舱里钻了好几次。这时,一个孩子走了过来,在小屋旁站了一会儿。他往前走了几步,正要和我的宝宝在这个小屋里玩。估计我家宝宝觉得这孩子也想进船舱,就不钻了。
停在门口,阻止孩子进入,嘴里说着:不要进来。
孩子看了我家宝宝一会儿,大概不知道怎么处理。突然,他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正要上前安慰,孩子妈妈接了,看到这个情况。
我居然直接推了宝宝一把,还很凶的吼了宝宝一顿。我已经来不及阻止了。我看到我的宝宝吓了一跳,开始哭了起来。他很难过,我觉得他觉得委屈。
我们在新闻里看到过这样的类似。。,往往是因为孩子之间的事情演变成了大人之间的矛盾,完全不顾及孩子目前的感受。面对这种情况,现在的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和宝宝沟通?
其实这就是宝宝交流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在人际摩擦中慢慢养成的,有时候是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让宝宝收获更多。
随着宝宝的成长,2岁以后他的交往范围会逐渐扩大,相应的交往摩擦也会增加。主要原因是学龄前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处理冲突的经验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婴儿经常会因为一个玩具而发生冲突。这个年龄的宝宝很难分享自己能控制的小玩具。相反,宝宝会更容易分享一些大型玩具,如滑梯或运动设施。
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一个人玩或者看别人玩,别人玩什么他就想玩什么,很少和别人一起玩。别人挡了他们的路,他们就会不高兴,比如哭,推搡,找大人帮忙等。
育儿小贴士
1.保护安全是第一位的。有事发生时,要立即制止对方的不当行为。首先是保护宝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和对方争论。先把宝宝带离现场,安慰他,拥抱他,陪伴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不要和宝宝讲道理,更不要训斥宝宝,以免对宝宝造成二次伤害。
3.家长不要有过激行为。如果父母过于生气,宝宝会非常害怕,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与人相处不愉快,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4.结合游戏、绘本、日常生活来理解产权的概念。2-3岁的孩子正处于财产权敏感期,一切都是我的。这个时候,家长要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孩子理解我的,你的,别人的。告诉孩子们,
哪些项目可以垄断,哪些不可以;想要别人的东西该说什么做什么。
5.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隔壁家明明有玩具,孩子没有但很想玩,问问孩子如果明明借给他,他会感觉怎样;如果不借,他又会感觉怎样。小熊在骑自行车,小猴子也想玩,小熊同意或者不同意小猴子玩,小猴子会怎么样。
告诉孩子,其实别人和他的感觉是一样的。
6. 学用语言沟通,掌握谦让、交换、等待等技巧。以游戏的形式模拟可能会遇到或者遇到过得情节,教会孩子使用不同方法应对,提高社交能力。
7. 教孩子分享,不应过于急躁。不用一直叮嘱孩子要分享,潜移默化影响比较合适。比如有小朋友分享给孩子玩具玩,你这时就可以说:“宝宝,别人分享你玩具,开心吗”,“开心”,“妈妈也觉的,
那你下次也可以把玩具分享给他,这样你们两个都可以很开心啦”。说到这里就好了,不用多说,几次以后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分享。这样一直过度到3岁, “分享敏感期”的开始了,那时的宝宝都特别着迷于分享……
育儿不易,且行且学习!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探讨你的育儿困惑!
#育儿心理说##头条育儿##养娃我在行##我要上头条#
标题:别人吼你孩子,聪明爸妈这么做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313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