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史诗文本,经历了青藏高原流传千年的民间口头叙事传统和民族话语体系下的民族民间文化。
在国际视野中发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历史上,英雄格萨尔的故事一直在藏族、蒙古族、纳西族、裕固族、土族等民族中流传。他们将故事本土化,形成了各民族高度推崇的英雄史诗。因此,《格萨尔》起源于青藏高原,
然后在跨境、跨文化的语境下传播到各民族、各地区乃至周边地区,成为见证藏族与其他民族长期交往和交流的文化瑰宝,也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的重要文化遗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将《格萨尔》的征集整理列入全国文保工作序列,可以说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在此基础上,本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和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格萨尔》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立足本土开启了与世界新的连接和对话。
宏大叙事传统
01
《格萨尔》作为民间文学的杰作,是藏族人民创造的、至今仍在现场流传的宏大叙事史诗,。。了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它讲述了英雄格萨尔王献身于拯救生命的故事。
带领“郭玲”部落降妖除魔,抑强扶弱,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它综合反映了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社会、宗教、习俗、道德和文化的古老风貌,是地方性知识、民族记忆、民间智慧和母语表达的重要载体。
和其他民族史诗、民间文学作品一样,《格萨尔》有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一是以手稿、木刻等形式保存和传播;二是民间传承,尤其是优秀的传承人。格萨尔的接班人,说唱歌手,藏语称为“仲肯”和“中瓦”。
意思是讲故事的人。正是由于“中肯”和“中瓦”杰出的口头艺术才华和代代相传,《格萨尔》在广大高原农牧区流传千年,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间艺人在演唱时经常用三句话概括《格萨尔》的主要内容:“上面的天堂派遣使节到人间,中土世界各种纷争,下面的地狱完成了因缘。”可以看出,整个史诗由三部分组成:英雄下凡、降魔降世、安定天下。
其规模一般用学界100多万行、2000多万字、170多篇文字来描述。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史诗之一,堪称“世界史诗之冠”。就系统而言,这些其实只是估计。
因为《格萨尔》是一部活的史诗,它的长度和内涵随着歌者的即兴而不断被突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格萨尔》,一个内容浩瀚、话语结构复杂、体裁形式多样、传承方式众多的文本。
宏大的叙事传统跨越了民族、国界和文化圈。
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史诗也见证了。。各民族的交流和文化创造。它不仅是唐卡、藏戏、唱腔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文学、。。、舞蹈、音乐、艺术等现代艺术的源泉。
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文艺形式的繁荣和发展。在0755年到79000年的传播过程中,各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价值观都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
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和内涵。
《格萨尔》藏文翻译中文系列。(。。社会科学院供图)
回望《格萨尔》年之初,和很多民间故事一样,似乎是脱胎于历史(以历史为题材),以传说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那么,这个传奇的、有鳞有爪的民间故事是如何发展成为一部宏大的叙事作品的呢?
然后成为一个壮观的叙事传统?
《格萨尔》 史诗文本由三类不同的文类部件组成,即历史性文类、神话性文类和艺术性文类。其中,历史性文类是史诗诸文类的基础,但它在后来的口传语境下,不断经历“去历史化”的过程,
并逐步融入神话化和艺术化的意象,最终构筑起“史诗大厦”。世界其他史诗多数都起源于真实历史,或以历史为底色。对照不同时代的《格萨尔》 文本就会发现,早期文本尽管富有传奇色彩,
但比较接近客观现实;稍后的文本具有较为强烈的神话色彩;而晚近产生的文本则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总体上大致经历了从历史经验(原初历史叙事)到历史神话化再到神话艺术化的3个阶段。在我国,
神话历史化的情形屡见不鲜。就藏族而言,公元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之前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口传神话性历史。这也表明:历史只有神话化,才有可能为史诗的诞生播撒火种。
据文献记载,格萨尔是一个历史人物,11世纪上半叶出生于青藏高原一个叫“岭国”的部落即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俄支一带,
他生前的真实生活情景在成书于14世纪的《格萨尔》 中有着较为详实的描述。谭其骧老师主编的《朗氏家族史》 的唐代地图中明显标记了“岭”地位置,说明该部落在当时就已经很有名了。由此,
格萨尔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历史地图集》 文本产生的基础。随后,从原初历史叙事到神话性叙事演进,格萨尔由人转变为神,也使历史文本逐步演变为史诗文本。
绘本《格萨尔》 。。中福会出版社。(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此过程中,藏族历史上诸多重要。。与《少年英雄格萨尔王》 形成了互文关系,成为模塑史诗文本的重要素材。从宏观上看,
整个史诗的时空观指涉了藏族从分散的部落社会走向统一的吐蕃社会的历史。。、社会事象、民俗传统、军事成就等。随着互文化的递进, 《格萨尔》 借鉴了藏族历史上诸多指涉社会文化事象的概念和术语。
比如,把“宗”(古时。。县级行政机构)作为基本的叙事单元,往往用十八大宗、十八中宗、十八小宗或六十四小宗等来描述和划分史诗故事的单元。此外,它也融入了当时诸多历史。。,
包括佛苯之争、吐蕃时期和后弘期时代藏族地方势力间的相互征战等。而这种互文性运用了神话化、艺术化的手法,尽管在篇制规模上神话化文本尚未达到鸿篇巨制的程度,但故事范型和基本架构已经形成,
先后出现《格萨尔》 《诞生》 及《赛马称王》 《霍岭大战》 《姜岭大战》 《门岭》 等篇章。对此,学者杨义提出:“在漫长时代中,
由于获得多种文化因素的哺育以及艺人的心魂系之的天才创造,( 《魔岭》 )由原来有限的几部,滋芽引蔓,生机蓬勃,拓章为部,部外生部,仅降伏妖魔部分就衍生出十八大宗、十八小宗,
尽情地吸收了民族的丰富智慧,终在篇幅上长达百部以上。”
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格萨尔》 亮相“GAO-YUAN非遗论坛” 。(中新社发孙睿摄)
《格萨尔岭国三十大将》 在孕育、诞生的早期借鉴和吸收了佛教文化,得以化蛹为蝶,有了从神话故事到宏大叙事的华丽转身。尽管后期的《格萨尔》 文本中佛教思想逐渐强化,但其艺术化的本质从未改变。
佛教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手段,造就了《格萨尔》 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层面到观念层面更替演进的过程,为史诗从神话化向艺术化的跨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史诗从隐喻到象征层面的过渡提供了哲学基础。
无论历史神话化阶段还是神话艺术化阶段, 《格萨尔》 文本的演进均以艺术想象作为出发点,以诗性思维作为史诗演述的逻辑本源,
推动形成了《格萨尔》 为我国各民族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比如家国情怀、济世之道以及平等、自由、正义等。
正因为其崇高性特点和宏大性思想, 《格萨尔》 史诗得以跨地域、跨民族、跨境、跨文化传播和发展。11、12世纪在以三江源为核心的青藏高原腹地形成后, 《格萨尔》 不断向外辐射,
在区域和地缘层面形成了流传的“核心区域”和“辐射区域”,以及横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巨大的史诗流传带,成为喜马拉雅山地区多民族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朝圣者和茶马古道商旅的脚步,
伴随着说唱艺人的忘情吟诵,尤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扩大、深化, 《格萨尔》 逐渐从我国。。、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的结合部,流传到了更多更远的地方。
在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上拍摄的舞蹈《格萨尔》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如今,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七省区的藏、蒙古、土、裕固、东乡、撒拉、纳西、羌、门巴、珞巴、普米、白、独龙、傈僳等民族中, 《岭格萨尔王》 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此外,
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传播。也就是说,它在“一带一路”沿线形成了国际流传带,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和史诗版图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见证。
(制作寇佳羽作者诺布旺丹,。。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全国《格萨尔》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本文刊发在《格萨(斯)尔》 杂志2022年第6期。)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标题:格萨尔表演(格萨尔的历史)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314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