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商贷代替房贷大饼还是陷阱?
贷款违规进入楼市影响信用记录,骗取贷款可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不少银行已将经营性贷款利率下调至3.4%-3.8%的最低水平,少数银行甚至可以对部分优质企业客户给予3%左右的优惠利率。房贷利率和经营性贷款利率的利差,让很多中介看到了“商机”。
“房贷置换,500万贷款10年省下百万利息”,“利率最低3.4%,速度快”.最近很多房贷客户都接到金融中介的推销电话,劝说他们把利率较高的房贷转换成利率较低的经营性贷款,省下不少利息。
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所谓的贷款置换操作不仅存在诸多隐性收费,还隐藏着政策和法律风险。金融机构一旦发现违规操作,会立即要求贷款人在短时间内还清所有债务。如果不能及时还款,就要承担骗贷的刑事责任。
现象
中介推房贷转商贷。
商业贷款,顾名思义,是为满足企业经营活动需要而发放的贷款。据了解,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逐步下降,多家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利率已下调至3.4%-3.8%的最低水平。
少数银行甚至可以给一些优质的公司客户3%左右的优惠利率。
虽然个人抵押贷款大多与LPR挂钩,它们由LPR加分定价,但现有抵押贷款客户的加分已在抵押贷款合同中固定下来。所以很多两年前办了房贷的客户,现在的房贷利率还是5.5%甚至6%。两者之间的差距,
让很多中介看到了“商机”,号称提供“一站式”服务。
因为商贷是针对企业的贷款产品,贷款人名下必须有公司。
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了这位从事基金中介业务多年的“王经理”。他说现在特别适合把商贷换成房贷,利率可以3.4%,只要在北京有房就行。“王经理”说,所有与公司入股相关的手续和所有申请贷款的资料,
他们都会帮忙准备。但客户需要先还清房贷,去掉原房贷,再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如果客户无法还清原来的抵押贷款,他们也可以提供过桥资金。
“王经理”还强调,贷款下来后,不能直接打入客户自己的账户,必须有“第三方”,即需要对接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原材料等经营活动。"第三方在收到贷款后会把钱打入你的账户."
这样“周到”的服务,肯定不是免费的。“王经理”说,他们的收费标准是贷款金额的1%-2%,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难度会有所不同。如果涉及第三方,可能会单独收取,一般为0.5%。
过桥资金的日利率一般是千分之一。
记者从其他市场人士处了解到,抵押置换业务贷款的基本操作都是“王经理”推出的“套路”,只是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比如过桥资金在不同城市、不同中介的利率有高有低,从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二不等。
但只要经营贷款不展期,过桥资金就收一天。虽然中介说很快就办,但现实中,有的客户在贷款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故障”,一个月才把钱放下,过桥利息也花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费用和利息都是放贷的成本。根据公开报道,少数“无良”中介会以各种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如担保费、公证费等。最后,转贷人发现转贷的成本远高于预期。
危险
经营性贷款需要定期续贷。
事实上,许多真实案例表明,用经营性贷款置换抵押贷款的客户将面临众多政策和法律风险。大多数中介不会告诉客户所有的风险。
某国有大行信贷部门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一直明令禁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特别是去年以来,监管力度明显加强。靠中介包装申请经营贷肯定是违规的。银行会对申请经营贷的公司有多方面的要求,
以他所在的银行为例,必须要求公司经营满一年,贷款人担任法人。。和主要股东满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贷款,包装后的公司通常变更时间较短,不符合银行经营贷的要求,银行也会对此加大审核力度。
即使中介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成功帮客户申请到经营贷,在贷后管理中,银行也会跟踪该公司的经营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监测到贷款违规进入楼市,银行将会要求客户限期还清所有贷款,客户个人征信也会留下不良记录。
记者发现,对于违规包装出来的经营贷,抽贷并非小概率。。。去年全国多地银保监局都针对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开展专项行动,不少客户收到银行抽贷的通知,短期内凑不齐钱还贷款,只能找高息过桥资金应急,
甚至不得不低价卖房筹款。
深圳市民舒老师2020年曾在中介的操办下,用自己名下的一套二手住房抵押,申请了200万元经营款用作首付。去年8月初,他突然收到银行通知,要求在30天内还清全部违规贷款,否则不仅会有罚息,
还要进入失信名单。舒老师一时卖不掉手里的房子,又没有那么多余钱,情急之下只能借高息过桥资金还贷。面对每天近2000元的过桥日息,再加上二手房难以出手,舒老师说自己度日如年。最后不得不将二手房降价卖出。
此外,大部分银行会要求经营贷客户1年或3年,最多5年续签一次。利率越低,续贷的间隔越短。每次续贷,银行还会按程序审查这家企业的贷款资质和经营情况。银行不会保证一定会成功续贷,
更不会保证续贷时利率与原来一样。
对贷款者压力更大的是,续签的时候,不少银行会要求先归还本金,等成功续贷之后再发放一笔新的贷款。这意味着,客户很可能还要找中介的过桥资金应急。
有银行人士表示,最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为支持实体经济,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基本都能无本续贷,很多人会感觉经营贷很宽松,以后政策如果变了,优惠便利条件没有了,贷款利率也可能会变高。
这都是借款人必须考虑的政策风险。
提醒
贷款申请弄虚作假或追刑责
从中介的“一条龙”服务看,用经营贷置换房贷整个流程,手续繁杂,环节众多。任何一个节点出现差错,都可能让贷款者蒙受损失,甚至遭遇法律风险。
北京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举例说,经营贷的贷款不是直接进入本人的账户,万一遇到不讲信用的第三方,或者第三方出了意外情况,也可能拿不到钱或不能及时拿到钱。此外,
中介提供的过桥资金如果出了问题,贷款者不仅拿不到钱,还将陷入债务纠纷。
许桂林提醒大家,找中介包装经营贷最严重的后果,并非金钱或个人征信的损失,而是有“牢狱之灾”。如果借款人和贷款中介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又给银行造成坏账,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
银行可以报警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我国《刑法》 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司法解释,骗取贷款金额在100万以上,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在20万元以上就可以立案。(记者程婕)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标题: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当心“馅饼”变陷阱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324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