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领带
歼-1教练机是沈阳飞机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也是新。。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新。。航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成功仿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局决定启动该机的自主设计。
1958年7月26日,时任空军训练部。。的于振武(后成为。。空军第七任司令员)成功首飞,从签发图纸到首飞不超过100天。
到1958年10月,歼-1完成了3000米以下部分科目的飞行试验。1958年国庆节后,两架歼1飞机在北京进行飞行报告表演。11月中旬飞回沈阳时,其中一个引擎出现故障。根据对飞行试验结果的分析,
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是成功的。后来由于发动机叶片断裂,试制厂无力照顾空军训练体系,从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三级制发展到初级教练-高级教练两级制中断。
“东风106”战斗机项目最终下马,但被大家熟知的5强战斗机新项目型号“鹰击302”最终装备了。。空军。
东风106战斗机
歼-1虽然没有实际使用,但它。。了。。航空工业发展阶段的技术水平,是。。航空工业史上的重要机型。
1958年初,。。成功设计出“歼-J-1”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后,他开始设计。。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项目命名为“东风104”。当年4月,在。。的要求下,
苏联派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总设计师马尔道文到沈阳飞机厂帮助审查歼-1飞机的图纸。看了歼-1飞机的图纸,看到飞机设计室要设计超音速战斗机,我也表示支持。
建议采用米格-19战斗机使用的一台P11-95涡喷发动机作为新机的动力装置。这台发动机最大推力2600公斤,加力推力3250公斤。
因此,在马尔道文的帮助下,叶正明开始设计代号为东风104的轻型战斗机。
这款。。自主设计的新型轻型前线战斗机,采用三角翼布局,两侧进气。从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来看,飞行员的视野相当不错。设计最大速度约为1.4马赫,升限为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
航程1000公里,续航1小时20分钟。当时三角翼和两侧进气口的总体设计布局是先进的机翼气动方案,东风104飞机在机身结构上设计了很多蜂窝部件,大大减轻了机身结构重量。
所以东风104飞机重量不到4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只有5000公斤。
50年代的设计大胆采用了两侧进气,机头空间放置雷达,大迎角后掠翼,都是非常先进的设计。后来由于军事和“大跃进”趋势,这种飞机的设计指标要求被反复改进,随后沈阳飞机厂提出了东风107战斗机。
东风104战机项目进度被搁置,原因是“不够先进”。
东风106是米格-19的改进型,研制了一种两侧有两个进气口的战斗机,机头空间作为雷达和电子设备仓库。几乎是和东风104同时提出的。初步设计由112厂进行,后来转到南昌320厂。
该项目根据空军的需求不断变化,由于多次调整,最终根据空军的需求设计并调整为攻击机。
东风107战斗机
东风107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战斗机项目,由第一飞机设计室负责设计,哈军工提供技术沈阳飞机厂负责制造,沈阳发动机厂负责动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支持。
东风107计划采用2台新研制的红旗2喷气发动机,总体布局上参考美国钱斯沃特公司的F-8“十字军战士”舰载战斗机。该型飞机未投入生产,仅在制造了全尺寸模型之后项目即遭下马。
。。航空工业在60年代初重整旗鼓,系统地建立一整套航空科研机构,从技术基础工作抓起,老老实实地“摸透”歼7,从而在1964年开始设计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
才从东风107、113双夭折的阴影中逐步走出来。
东风113歼击机
“东风113”是国土防空和前线作战两用歼击机,关于该机的设想最早始于1958年春。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空军工程系师生提出“联系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共同完成一种新式歼击机”,
这一想法得到。。陈庚支持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赞同。
“东风113”最初的设计目标是,最大平飞速度达到2马赫,升限20000米以上,后来根据科委的意见,改为2.5马赫和升限25,000米——即“双25”指标。
其作战对象为美国的F104、F105战斗机及B58超音速轰炸机。要求在与上述两种战斗机作战时,占有性能优势,进而截击轰炸机目标。
歼-9
歼-9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所制造的截击机,与歼-8为同期立项、平行研制的两个项目。其设计方案几经波折,最后因为指标要求过高,技术条件无法实现而于1980年取消计划。采用一台WS6(910)型涡扇发动机,
设计过程中提出的指标最高达速度2.8马赫、最大升限28,000米,后来降为2.6马赫/26,000米。
“歼-12战斗机是。。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由。。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尽管半路夭折,
但是却为。。大陆实施全面独立自主地开发其战斗机装备的研制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这是。。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歼-12飞机在国内也曾是一个另人迷惑的角色。
声誉不低,但终未被列入装备于1977年项目下马。距离歼-12首次试飞30年之后的今天,也许可能对它进行更为客观的剖析和评价。
强-6强击机
强-6是。。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种支援型战斗轰炸机(强击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机,主要仿制对象为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3。
强-6最终也没有逃过中途夭折的命运。导致强-6计划夭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发动机的可靠性迟迟不过关、可变后掠翼技术、采用的复合材料的攻关时间过长等等最主要的,还是军方装备需要的改变,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军方认为可变后掠翼布局并不是将来作战飞机的主流。而强-6经此一击,也就注定了最终下马的命运。
标题:盘点下那些年我国疯狂的战机计划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345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