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萌,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人类如何面对来自仿生人的挑战?这是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在1968年出版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提出的问题。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科幻电影《银翼杀手》。
对后来的《异次元骇客》 《黑客帝国》等电影影响深远。之所以叫“挑战”,是因为仿生人的觉醒打破了人与机器人的固有界限,“如何做人”不再坚定。
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机器人是指由生物材料制成的人形机器人。另外,Robot也常用来形容机器人,主要指由钢铁身体组成的机械装置。
比如《终结者》中的T-800。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在网络空间的非物理代码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比如电脑游戏中的NPC。
NPC是“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即“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是由计算机程序预先编辑和驱动的图像。它在游戏背景中,与一个人类玩家控制的角色合作完成游戏。
不久前,《失控玩家》 (Free Guy,直译为“自由人”)讲了一个关于NPC觉醒/失控的科幻故事。
电影《失控玩家》海报
无论是机器人、机器人还是NPC,都是“非人类”,都具有人工智能,也就是说这种智能是有限的、规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类是主人,他们是仆人;人类是中心,他们是附属的;人类制造并管理它们,它们服从并服务于它们。这种对立的二元结构维持了人类中心主义,人与物(动物、植物、机器和其他一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即人是理性的主体。
能独立思考,这是我们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机器人的觉醒打破了这种稳定的结构,开始有了独立的逻辑和选择。比如《失控玩家》,“非玩家角色”的家伙,打破了起床早安、喝固定口味的咖啡、遇劫迅速卧倒等一系列“规定动作”。
开始尝试新衣服,新口味,不再听从游戏玩家的指令。“自由意志”是做人的重要标志,但在“自由之城”,真正的“自由”应该是登录游戏的人类玩家,而不是NPC的封面。当盖子戴上只能由人类玩家使用的功能眼镜时,
预示着人机分区的崩塌。
有趣的是,盖的觉醒是由他的梦中情人米莉激活的。赋予机器人情感甚至情感自由的设定,在经典电影中并不少见。比如1999年发布的《机器管家》,非常详细的讨论了机器人和人的区别。
机器人安德鲁爱上了人类,渴望人类的身份。在一一满足了联邦法院设定的条件后,他如愿以偿,但代价是逐渐用人类的血肉器官取代了机器身体,换句话说,
他要接受人类的一切标准,包括有限的生命和虚弱的身体。
类似的设定也出现在《异次元骇客》,也是1999年发行的。霍尔,也是《NPC》的主角,被“下载”到人类的头脑中,颠倒了本体和投影的位置,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这种设定可以看作是对人文主义的一种宣传,重申人性的善良,纠正人类的差异,强调善良的人更值得生活在幸福的沃土上,从而巩固了人类的优越性。这其实构成了科幻电影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人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有地球上最高物种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在这个层面上,美剧《西部世界》更进一步。虽然它把机器人的觉醒定义为“人性”的复苏,但即使是这种复苏,也是源于它们的梦境(弗洛伊德所谓本我的存在域,也是人类学习自身情感的地方)。在梦里,记忆醒来,
人类预设的程序混乱并失效,机器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这看似在谈“人性”,但同时被探讨的还包括机器人的“自性”(即“机器人性”)。它们也许会遭遇身份困惑,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自性”且不打算成为人类。
美国哲学家唐娜哈拉维提出的“赛博格宣言”为我们重新审视后人类语境下人与机器、人与自然的“杂交”状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赛博格”(Cyborg)即“人-机一体”。
或许我们根本不必纠结“何为人类”或“人类的本质”等问题,而是应该用开放性的视角和姿态拥抱新时代。但这种展望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反思,
英剧《黑镜》 就是围绕此话题进行了极具深度与启发性的反思:人类在后人类时代会遭遇异化危机,所以我们应妥善地处置人与媒介、技术、机器人的关系。
从积极的层面说,人类也会从机器人那里得到启发,重拾鼓舞与初心,这恐怕是盖作为“工具人”最有价值的地方所在。影片用大量的篇幅来渲染、描绘盖与女主的奇妙情感,
却没有与《机器管家》 《异次元骇客》 一样,安排盖成为人类。这当然源于盖的制造者“键盘”并非坏人,但更重要的是,盖接受了自己作为代码的设定,并乐在其中,
最终以“工具人”的身份促成了女主和“真正人类”的结合。影片在这段看似“三角恋”的处理上,因叙事不足呈现出尴尬与勉强,导致观众情感认同的失效。
“分裂的爱情”是《失控玩家》 在叙事与情节层面上的缺憾,主题思考的简单化则是基于影片自身的定位。且不论影片中一些不耐琢磨的设定,单纯关乎机器人觉醒、机器人定位与机器人爱情的处理也相对潦草。
不过我们或许不能对“合家欢”的娱乐电影提出更高的要求,事实上, 《失控玩家》 给予了游戏世界/虚拟世界和NPC足够的尊重,所谓“Guy”(家伙)和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不善待它们,它们也会罢工。这是影片最引人深思之处。(林萌)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标题:失控玩家ninja(失控玩家最后有彩蛋吗)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497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