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策,食为先策。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国之瑰宝。
90后出生的袁隆平,曾多次说起一个在谷穗下乘凉的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总有一天会长得比高粱还高,籽粒大如花生,人们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选择地块、测量面积、收割、脱粒谷子、测量水分、称重.9月8日上午,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超优千”二代开始测产,专家组选定了三块地块。
同时进行收割脱粒,总结后按高产创建公式计算产量。最终测产结果为亩产1134.6公斤,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产量仍连续四年超过1100公斤。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基地
连续四年亩产超过1100斤。
“要实现高产,不仅要有良种,还要有技术跟上。”现场测量水分的专家说。3月16日育秧,4月18日插秧,9月8日测产,记者在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蒙自基地,记录了关键生产节点。
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栽培管理,使得这个基地的水稻产量很好。
在秋季的蒙自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比春夏更加成熟饱满,清香爽口。60多名当地村民正忙着收割、脱粒、装袋和运出田地.他们连续第四年参加生产测量。
熟练而默契地测量产量的一系列工作。
“从育苗到移栽,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和日常管理,为今年秋收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蒙自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说。今年,蒙自市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种示范中心合作。
袁隆平引进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项目第四年,水稻产量三年来不断提高,去年取得了亩产1138.2公斤的好成绩。
最终,今年的测产结果是亩产1134.6公斤,略低于去年的3.6公斤。“咱们蒙自超级杂交水稻基地,走良种良法的路子,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做到精确量化,才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连续四年年产量超过1100公斤,在全国都是很高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从当说。
蒙自超级杂交稻在蒙自基地高产
与袁隆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回望袁隆平执着探索的传奇经历
丽江、红河和昆明.
他在云岭刻下了深深的足迹!
袁隆平的云南情
涛源镇,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高原小镇曾一度因为袁隆平而蜚声海内外。
1999年秋,袁隆平带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福建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等30多人,对涛源乡的高产水稻作了实地考察。
他在这里曾有一块试验田。在这块地里,他多次创造了。。水稻的高产纪录,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据涛源镇农科站技术员黄庆宇回忆,袁隆平来的时候,正值水稻收割时节。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专家看着满田黄灿灿的稻谷喜出望外,脱掉鞋袜下田割稻子,亲自取样称重估产。
袁隆平还为涛源镇题写了“世界级水稻示范基地”。这9个字后来被永胜县农业局制作成了牌匾珍藏了起来。
袁隆平院士认为个旧市种植超级稻有一定的潜力,从2009年开始,在大屯镇开始进行杂交稻的示范种植,并于2010年11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繁育示范分中心”。
2015年9月,由他命名的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委会“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传来喜讯,百亩连片水稻攻关田种植基地以1067.5公斤刷新了当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水稻的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中东欧国家农业。。。。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在昆举行。出席论坛的袁隆平为云南开出良方。如何提高云南高原地区稻米产量?他认为,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云南在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他说,近些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已在云南的永胜、个旧建立了适应高原种植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在个旧种植的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6吨,
适应性和增产效果明显,预计2017年可以达到每公顷17吨的产量,经过3年定型后推广,将会有效提高云南高原地区的稻米产量。
袁隆平曾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
水稻之梦,不仅是袁隆平的,也是所有。。人的。他是。。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用一生的心血帮助人类远离饥饿。
他始终如一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食之无味的责任,而是一片美丽的天空。
在云南
袁隆平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情感
更留下了他不懈追求梦想的珍贵品性
新。。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摘自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他像“追着太阳的候鸟”
不辞辛劳地辗转各地
为杂交水稻的研究
没有什么可以停下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步伐
如今,已经90岁的袁隆平
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
“禾下乘凉梦”和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依然是他最渴望实现的梦想
“‘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袁隆平
为了这份尊严
他奋斗一生
永不停息
为“90后”袁隆平打CAL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题:喜讯传来!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在云南又丰收了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539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