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是啥(黑奴受惩罚)
作者|张哲
1581年3月27日,日本名将野野村永织田即将在京都宫外举行盛大的军马操练。尽管如此,他还是抽出时间会见了意大利传教士范里安和一位随行的“黑人作坊主”(黑人男孩)。
纵观整个日本历史,信长以其强烈的好奇心和开阔的视野而闻名。就连他也没见过这么黑如牛,有十人之力的人类,以至于怀疑对方用墨水涂了自己的身体。于是信长命令2067岁的“黑店老板”当场脱掉你的外套,用水擦洗皮肤。
结果可想而知:皮肤没有褪色,水也没有染黑。信长的家臣太田牛一的回忆录《信长公记》和传教士路易斯福罗雷斯的书信和报告都记载了这件事,我们可以通过相互作证来确保真实性。
这次命运攸关的。。改变了我的余生。信长开始与范蠡安谈判,买下了这个黑人,给他取名为“美介”,并授予他武士的身份。从那以后,他对他特别好。美介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战士。
也是唯一留下名字和事迹的非洲战士。
这是他的同伴无法企及的荣誉。谁能想到,2021年,米介又刮起了一股黑旋风:以他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武士弥助》被搬上了网飞;4月29日;几乎与此同时,
日本电子游戏厂商荣耀Tekumo宣布新作《战国无双5》不仅让Mikosuke首次出道,还将他设定为关键人物。
米佐为什么会名扬天下?为什么米苏克风靡全球?
马丁若昂的水彩作品
1
一瞥:被火箭提拔的命运跌宕起伏。
美介的早期生活缺乏记录。甚至他的国籍也有不同的版本,如莫桑比克和埃塞阿比亚。有理由猜测范里安在从葡萄牙到亚洲的途中经过了葡属东非(现在的莫桑比克)。
在当地买米介当奴隶;或者美介先被卖到印度,在那里他遇到了范里安。
当时,非洲人在亚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漫长的历史中,昆仑奴、黑方、僧奴等名字经常出现在史书中。虽然大部分应该是东南亚国家的矮个子黑人,也就是黑人,但大概也有一些非洲人,也就是黑人。在1557年,
葡萄牙人从明。。手中租下澳门,把成千上万的非洲奴隶带到这里。除了体力劳动,他们偶尔还表演音乐。少数语言能力强的人学会了粤语,为。。的雇主工作,以逃避奴役。它们也出现在明代文人的作品中。
被称为鬼奴,黑鬼,黑鬼等等。所有这些非洲人都没有留下姓名或生命。
另一方面,日本人的世界观也在悄悄膨胀。以前日本人只关心以。。为核心的传统亚洲,也就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文明世界。但明日改贸后,日本要求恢复贸易,被明。。拒绝。就在那时,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了日本,
带来新的武器、宗教和思想。这一页历史,后来被称为“安图桃山时代”。在这个与世界相遇的时期,日本人往往有一种积极的好奇心,很少对新事物产生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当织田伸信收到传教士赠送的地球仪时,
他听了对方对地球构造的介绍后,一致认为“有道理”。这说明信长这样的领袖,已经意识到传统亚洲之外的世界之广阔。
所以当我遇到美介的时候,信长对他的爱自然是无以言表。短短一年时间,信长不仅给了他私宅和大刀,还让他做了贴身侍卫,自己拿着武器,甚至打算把他培养成城主。
信长和美介
1582年,在消灭了他的宿敌武田之后,信长和美介一起游览了武田的旧领地,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他的盟友德川家康。在日记中,康佳的家臣特别提到了美介的职务:“最初由传教士带来的黑人,黑如墨汁,长六尺二分,名叫美介。
不像信长的奴隶或仆人,而是领薪水的战士。"
这个时候,美介可能会和信步一样骄傲。然而,一个多月后,剧变发生了。明智光秀发动了一场叛乱,并包围了鸿门寺。接近统一日本的信部在大火中丧生。美介突破重围,去找信长的大儿子信宗告发,和信宗一起抵抗光秀。结果他被打败了,被逮捕了。
相比信长,光秀的性格是另一个极端。他深深隐忍,坚守传统价值观,试图恢复被伸江摧毁的旧秩序。光秀非常鄙视美介,说那个黑奴不是日本人,是不讲理的动物,所以就饶了他,送到京都的南满寺(基督教堂)安置。
至此,这个有据可查的故事被打破,如一只风筝渐行渐远,消失在天际。信长、光秀等人也像灯笼一样从历史中匆匆走过。然而没过多久,类似的数字又在各地出现。弗洛雷斯记录在《日本史》年,
1584年,在海啸战役中有一个擅长使用火炮的黑人,他的主人受范里安洗礼,名字叫马庆信。在美介失踪数年后创作的一些画作中,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疑似黑武士的形象。他们有时穿西式正装,
看起来颇有地位;有时又在一位大人物面前,和日本武士比赛相扑。
这些神秘的黑人会是弥助吗?又或者,还有别的黑人当上了武士?历史藏起了答案,却恰恰为后人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
2
还魂:呼应非洲独立生平重新被发掘
此后几百年,弥助的故事未能广为流传。学者藤田绿在《非洲“发现”——日本对非洲印象之变迁》 中的研究或许能解释这一点:德川家康摧毁了安土桃山时代。他建立的江户幕府锁国两百余年,令日本人很少再关注亚洲之外的世界。
外国人即便偶尔闯进日本人的视野,也难逃负评。明治维新及随后的国际。。潮流改善了日本人对欧美人的看法,但非洲人在日本人眼中,往往仍是奴仆或异类的代名词。
20世纪的时代主旋律悄然改换。擅长历史题材的童书作家来栖良夫幼年时在教室墙上见过一幅地图,当时非洲大陆正被欧洲人“嚼烂”;但到了1960年代,西方世界急速左转,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了非洲,
日本知识分子也深受反战、反帝思潮影响。出于对狂热时局的乐观,来栖良夫从弥助的故事中汲取了灵感,创作出童书《黑助》 ,以获解放的黑奴暗示获解放的非洲。
乍现于四百年前的非洲青年弥助还魂了。 《黑助》 是史上首个以弥助为主角的作品,不但完整呈现了他的史实生平,还虚构了此后的情节:被送到南蛮寺后,这位黑人英雄感到疲惫和低落。
在名为《非洲之梦》 的末章,他梦回故乡和童年,默默哭泣。由于面向儿童读者, 《黑助》 淡化了战争的残酷,突出有趣的文化差异和感人的思乡之情。
来栖良夫《黑助》
随后,在远藤周作1971年的小说《黑坊》 中,弥助却以丑角身份亮相。这位主人公胆小怕事,最大梦想就是吃饱睡足。在故乡时因不善狩猎,被卖给奴隶贩子。即使到了日本,
他也只满足于扭腰送胯地跳舞以供众人取乐,“卟、卟、卟,噗、噗、噗”地用放屁奏乐,还颇为得意。
由于把黑人塑造得如此愚蠢,加上标题“黑坊”一词通常被认为暗含贬义和歧视,这部作品在1988年绝版。学者神谷光信认为,作为对种族问题相当关注的作家,远藤周作恐怕无意冒犯黑人。
他借鉴了江户时期的滑稽文学元素,其笔下无论是身居下位的黑奴,还是执掌权柄的大名,都是荒唐可笑的。有别于来栖良夫对局势的乐观,透过远藤周作的悲悯眼光,有心的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婴儿化、动物化的黑人,
更是其背后那个曾长期被殖民的非洲。
3
再起:渗入流行文化形象百变
1990年代初期,公众中知道弥助的人还很少。但转机也于此时萌生。随着媒体形态的拓展,流行文化空前兴盛,弥助的存在感渐趋强烈,即使都是以配角的地位出现。
首先是NHK的大河剧。1992年的《信长:日本国之王》 和1996年的《秀吉》 中,尽管戏份有限,在众多出场人物中,弥助仍给观众留下了印象。
有别于大河剧的严谨,动漫、小说、电影和舞台剧往往更随意地戏说。2005年的。。《战国鬼才传》 中,弥助发现害死信长的祸首其实是明智光秀背后的丰臣秀吉,于是与秀吉为敌,
并将秀吉的阴谋告知主角古田左介(即古田重然)。2009年的。。《战国八咫乌》 恰好相反,把弥助设定成一骑当千的猛士,以奴隶之身加入“死灵兵”侵略日本,后被秀吉的人格打动而投降,成为秀吉手下。
同年的。。《信长协奏曲》 则主打穿越,让非裔美国少年棒球员穿越到日本战国,以假弥助的身份陪在主角这位假信长身边。
弥助的大银幕首秀是2007年的《大帝之剑》 。这部奇幻色彩的武士片改编自畅销作家梦枕獏的系列小说,阿部宽饰演的主角是弥助的孙子。
舞台剧《桃山街头舞团》 讲了一个更离奇的故事:弥助从本能寺幸存后试图赚钱回非洲,却阴差阳错地和另外三位倒霉鬼组成了街头舞团,他在其中担任鼓手。
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是电子游戏。日本游戏厂商光荣(即光荣特库摩的前身)自1983年起发行策略游戏《信长之野望》 系列,登场角色囊括了上千名历史人物。2013年该系列推出第14代“创造”时,
一位长着黑人面孔、名叫弥助的新角色让老玩家们颇感新鲜。有趣的是,弥助虽拥有91点武勇值,是罕见的猛士,智力值却只有35,更夸张的是。。值为8,低到刷新整个游戏的下限。弥助或许不通日本文化,
但若真的愚笨至此,又怎能做到弗洛伊斯记载的那样——“这黑奴会一点日语,所以信长永不厌倦地与他聊天”?
《信长之野望:创造》
2017年,光荣特库摩和索尼互动娱乐发行了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仁王》 ,目前累计全球销量已超300万份。此游戏的原始灵感来自黑泽明的未完成剧本《鬼》 ,
主角是为德川家康而战的英国白人威廉亚当斯。威廉会与名叫“漆黑武士”的敌人决斗,对方因为曾被织田信长拯救而心怀感恩,设法复活信长。显然,漆黑武士就是弥助。玩家要想过关,必须操作威廉击毙弥助。
随着动画演出,弥助临死前的眼神变得复杂,仿若洞悉了世事。
《仁王》
4
领军:借时势蹿红跻身平权icon
织田信长的人格魅力在当时便无人匹敌,至今也仍是最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历史人物。与他有关联的任何人都沉浸在他的荣耀和声望中,弥助当然也不例外。置身于以“下克上”闻名的战国乱世,弥助对信长从一而终,
以报答其恩情,他们之间这段令人艳羡的知遇故事即便如今听来仍颇具传奇色彩。人们不难想到,即使不是弥助,信长也不乏对出身寒微之人破格提拔的案例;但如果不是信长,
弥助是否还有机会从黑奴变身成受人尊敬的武士呢?
尽忠事主是旧日的美德,但对2021年的世界来说,或许未必贴合时代精神。有鉴于此, 《武士弥助》 在剧情上自由发挥,
以本能寺之变后二十年的日本为背景(有趣的是现实中这已经是安土桃山时代的最后一年,事实上在安土桃山后期,丰臣秀吉已经开始改变织田信长那种拥抱外来事物的姿态,开始惩罚它们),讲述退隐的弥助重新出战,
帮助百姓对抗邪恶的野心家,守护正义与和平的故事。尽管添加了机甲、熊女、符咒、变种人、超能力等元素作看点,却仍逃不开对弥助身份的关注。反派们激怒弥助,试图让他承认“永远被肤色定义,
不管身穿何种盔甲仍是奴仆”的命运,但弥助早已不再局限于为某一位大名效力,他只是冷冷答道“我没有主人”。 《武士弥助》 添加了不少这类虚构的对白,令这版弥助的精神境界比历史原型走得更远。
《武士弥助》
为英文版《武士弥助》 中弥助配音的是非裔美国演员勒凯斯斯坦菲尔德,他在电影《犹大与黑弥赛亚》 中奉献了精彩演出,提名本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值得注意的是,
本届奥斯卡比往届更加频现黑人民权运动题材。例如, 《犹大与黑弥赛亚》 讲述名噪一时的美国黑人极左组织黑豹。的内斗,
这个组织的遭遇在《芝加哥七君子案》 中也占据不小篇幅;而片中。内高层多次提及的精神导师马尔科姆X,
则是《迈阿密的一夜》 的男主角—— 《芝加哥七君子案》 和《迈阿密的一夜》 也出现在奥斯卡名单上。这三个故事都发生在风起云涌的1960年代,
也就是来栖良夫用《黑助》 第一次写出弥助故事的年代。
与其说这些黑人民权运动电影巧合地为去年达到高峰的“黑命贵”运动写下注脚,倒不如说是近年来平权音浪日趋激烈,必然催生出更多这类作品。
“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也曾计划主演真人电影项目《弥助》 ,可惜他去年病逝,项目难产(其遗作《蓝调天后》 也提名了本届奥斯卡,同样是黑人民权运动题材)。
如今《武士弥助》 上架、特别是《战国无双5》 颠覆性地将弥助设为重点人物,其中究竟有几分投机心态或可另论,却很难说未受前述潮流的影响。
《战国无双5》
通过弥助的故事,创作者和公众正发现,即使是历史上较黑暗的时期,亦有些光明存在于世上某处。在一个无惧与世界建立连结、提倡学习外语、拥抱新鲜技术、接纳不同者、赞美异国情调的开放社会里,
人们不必总被偏见束缚,像弥助这样曾因身份饱受歧视和压迫困扰的人,仍有机会脱颖而出,开拓一片天地,并引领潮流。也因为如此,弥助才成为激励今人包容、进取地生活的象征,他的故事被频繁地演绎,
名字也一遍遍得到赞颂。
部分参考资料:
吴晗《昆仑奴考》
藤田绿《非洲“发现”——日本对非洲印象之变迁》
神谷光信《远藤周作和非洲:“黑坊”》
托马斯洛克利《弥助:传奇非洲武士的真实故事》
撰文张哲
编辑张进
校对王心
来源: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