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道光(光绪 宫女)
李成玉
临近傍晚,武当道观内诵经声回荡在横梁四周,才看到第一个诵经的老道士竟是这样一个奇人。
在大厅里,她盘腿坐在蒲团上。虽然她的姿势很虚弱,但她的冥想身姿却像岩石一样笔直。
一根银线下的黑色发根在大厅光线的折射下闪闪发亮,投射在她婴儿般光滑的肌肤上,不知为何又增添了几分神秘。随着它闪亮的皮肤和新的牙齿在念经之间隐约可见的嘴,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个老道士只有六七十岁。
然而,当她听到这话时,她旁边的仆人偷偷摇了摇头,神秘地低声说道:
“施主,有时候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我的主人已经100多岁了。”
“不过你可能不相信,主人,她老人家现在.返老还童!”
李成玉
返老还童?这是什么废话!
只见所有从山下赶来的香客听到后都睁大了眼睛,脸上都写着破三观的震惊,但一方面又不怀疑其真实性。
毕竟我在这里很多年了,但是我看到老道士一年比一年年轻,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百岁老人。是谁呀?
为此,故事传了一遍又一遍后,各种说法也不一,老道士立刻被传得越来越邪乎。
大家都说这个叫李成玉的老道士是能“返老还童”的女神,更有甚者甚至称她为“长生”。
另一方面,作为舆论主角的李成玉本人听到后也变得冷漠了许多。
我看到她还像以前一样虔诚地供奉着大殿里供奉的真武大帝,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她止不住强忍泪水,喃喃道:
“神人在哪里?只是一个命运坎坷的恶业人罢了。”
李成玉(右)
光绪十年,李成玉出生在武当山脚下的一个贫苦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父亲无力养家,直接把年仅6岁的她卖给了当地有名的乡绅,做了卑微的童养媳。
由命而生的李成玉,成年后回忆起早年被许为妻子的经历,总会感到无尽的痛苦和煎熬:
如果说6岁前,她饱受的是因家庭贫寒带来的饥饿交加,那么在6岁后,她经历的就是来自夫家人恶毒和刻薄带来的摧残折磨。
因为尚且年幼,作为童养媳的李诚玉曾一度被所谓的丈夫不待见。为此其大房便肆无忌惮地对她施以拳打脚踢,甚至就连丫鬟佣人也对她颐指气使,恶言相向。
而从始至终都只能任人宰割的她,当即就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烂在了社会封建最底层中的奴隶,虽活着也亦是死去。
不过当时小小年纪的李诚玉,还并不懂得得么叫绝望。
只知道难受至极了,便会一个人带着伤痕偷偷地躲到附近的道观中,呆呆地望着远处蔚蓝的天空出神。
直到道观中钟声鸣磬,诵经声响起,其稚嫩的脸上才会挂起笑容:因为不知怎地,她总觉得这个声音能从内而外地将自己的痛苦洗涤干净。
李诚玉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地隐忍中,李诚玉终于长大,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
因为长大后的她出落的格外亭亭玉立,娇俏可人。而原本对其是爱搭不理的丈夫,在看到如此娇妻时,却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对其宠爱有加。
所幸李诚玉也终于因此暂时摆脱了阴沟,并重新回到了大家庭的正常人生活中。
可无奈好景不长,命运似乎就是看不惯她过的稍好,便突降一场来势汹汹的痨病亲手将其平静生活撕得粉碎。
古时痨病等同于现代肺结核,限于当时的治疗条件,往往都是患病人痛不欲生,而寻药人却无计可施。
为此,李诚玉很快就在病痛的折磨下变得羸弱不堪,面黄肌瘦。
所幸她的丈夫也并未因此而放弃给其寻医问药,可即使是这样,她的病却也依旧没有任何要好转的样子。
眼看着病情就这么一天天恶化着,寻医治疗却还是没有任何大的进展,灰心至极的夫妻俩便不得以将生还的希望寄托于玄学。
武当道观
据说,武当山脉住有神仙,可以拯人们于水火,救人们于恶疾。
听起来无疑是荒谬之论,可对于当时的李诚玉来说,却是为数不多的希望。
当然那时的她也并不是奢求能把病治好,就全然想换个环境静养。
而早已是无计可施的丈夫,在面对带重病中妻子的如此提议时,也自是无条件支持。
就这样,在明知道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夫妻俩还是结伴出发了。
武当山绿树合抱,壮阔险峻。李诚玉刚到达就感到一阵的心旷神怡,连长久因病折磨而皱起的眉头此刻都是舒缓不少。
只不过令她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如今的这么一来,竟就再也无法离开。
“请大师收我为徒。”
只见跪在地上的女子当即就朝大师磕了个响头,脸上更是挂着前所未有的绝决。
此话一出,猝不及防地惊呆了在场的二人。
她的丈夫更是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妻子,并万般着急之下脱口就出:
“你疯了?”
而张宗慎道长,在呆怔几秒后随即就反应了过来,只见她朝跪在地上的女子看了几眼后,便唉声着连连摇头道:
“女施主与道家无缘,还请回吧。”
李诚玉见道长不愿收自己,心头一滞,可又因着实是不愿离开道观,便再次尝试着为自己争取道:
“身处于道观之中,整个人无一不神清气爽,仿佛这里才是我的归宿。”
“况且如今我也早已看破红尘,还望大师能成全。”
只听带有哭腔的声音坚定且脆弱,说罢她便朝着道长重重地磕了个响头,全然一副虔诚信徒的样子。
李诚玉
很显然,现今的李诚玉已经是大病初愈,而治愈她的神医,也正是眼下这位张宗慎道长。
原来当初在她和丈夫来到武当山时,第一时间就去了武当道观参拜,也就见到了传闻中的观主张宗慎,并且还十分幸运地了解到了其还擅长医术。
毕竟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张宗慎在听到李诚玉的恶疾后,也是十分爽快地就点了点表示愿意帮她在此治病。
较为神奇的是,其后就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困扰李诚玉许久的痨病竟还就真就被张宗慎给治愈了。
对此,不枉此行的夫妻二人当即就激动地跪了下来,一脸感激地朝着道长磕头答谢。
但也正是这时,李诚玉于心中暗自有了其他的打算。
因为在道观养病期间,她在幽静的环境和空灵的钟声中,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和平静。
而说自己看破了红尘也并非是虚言,毕竟昔日的童年经历,早已如盘踞蒂固的大树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毕竟那时的男女之情来的快,消失的也快,反倒是不如这道观的安宁寡淡来得让人心安。
想到此,她便更是下定决心地要留在道观中,同青灯钟鸣安稳地厮守自己的下半生。
但结果却显然很不如李诚玉的意。
李诚玉
只见道长丝毫没有要收她的意思,不仅一言不再发,而且还拿着手中拂尘挥了一挥,在做了个拱手礼后便非常平静地离开了。
徒留观门前始终长跪不起的李诚玉和她身旁已经气到满脸通红的丈夫。
李诚玉见状心感一沉,在静静地盯着道长愈来愈模糊的身影直到消失后,她也自是在那看清自己今后想入道观恐怕也是不易之事。
想罢便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才挣扎着站起身去安抚身旁生气的丈夫。
而她的丈夫,本就已经为李诚玉的行为而感到不解,想来想去,也只当她是心血来潮。
可当他回到家中时,面对着正在认真给自己挑选下一任妻子的李诚玉时,当即就感到压抑许久的怒火再次涌上心来。
只见他一边粗鲁地抢过她手中的画册,一边朝她破防地吼道:
“你简直无可救药!当道士究竟有什么好?”
“当道士或许没什么好,可……我非当不可。”
李诚玉
只见李诚玉平静地将原本拿着画册的手缩了回来,一脸严肃且认真地对着暴怒中的丈夫说道。
没有争论,没有商量,只有掷地有声地宣布。
她知道现今男尊女卑的封建根深蒂固,从未有弃夫出家一说,为此自己的这番举动落在丈夫眼中,自也是极其的荒唐。
可不尝试争取一下,又怎知结果会不如意呢?
看着李诚玉始终毫无波澜的眸子,丈夫随即感到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沉沉无力感。
只见他沉默了许久,不知是不是想开了什么,便在深深地叹了口气后就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从那一纸休书,便还了她自由。
就这样,自我了断红尘的李诚玉,也当即是了无牵挂地再次回到了道观。
不过这次的她,望着眼前的红楼高墙,眼中充斥的仅有势在必行的坚定。
道观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只见李诚玉一身粗布衣裳呆坐在道观门口,疲乏的双眼望着手上日益增厚的茧子怔愣着出神。
自她来到道观中,为了能让道长认可自己,每天不是挑水,就是砍柴,甚至就连观中弟子所吟诵的经文都没落下。
可张宗慎就仿佛是铁了心地不收她一般,即使是知道她所做的努力,却仍旧无动于衷。
对此,李诚玉深感无力地站了起身,在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后便快步地向柴房走去。
那又怎样,她小时候吃过的苦可比这多多了。不让入观,大不了就干一辈子,反正她可没打算回去。
想到此,李诚玉瞬感豁达,可正当她举起斧头准备砍柴时,远处一小道士的呼唤声当即停住了手中的动作。
“施主,师父同意你加入道观了。”
“她正在前殿准备给你举行拜师仪式呢,你快去看看吧。”
只见前来的小道士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柴房,看着面前呆愣住的李诚玉便急切地催促道。
“同……同意了?”
面对这猝不及防的惊喜,李诚玉很显然有点没反应过来,不过随即她便被小道士拽着去了前殿,而后还如愿对张宗慎叫上了“师父”。
李诚玉
原来张宗慎也并非是刻意为难,只不过一来考虑到她已是嫁做人妇,红尘是非尚未了断,二来又顾及她面容秀美,身态婀娜,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耐受苦灯长鸣之人。
所以再三考虑下,还是想对其考验其一番。
没想到李诚玉倒还真有些决心和毅力,便在全观弟子为其求情的时候,顺水推舟地就同意了她的加入。
就这样,李诚玉变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出家人,也如愿地过上了道观的生活,以道钟为醒,伴经声而眠。
虽然每天无非就是打坐念经,添香祭拜,时不时为他人指点迷津,吃的是粗茶淡饭,看的是清戒道观。
可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她却打从心里找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所以也自是乐在其中。
武当道观
民国二十四年,风雨动荡。武当山下在经历过一场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后,又接连受到了干旱和瘟疫的侵害。
灾难持续整整近两年时间,百姓们死的死,逃的逃,武当道观虽凭高峻地势躲过了灾难,却也因此断失了香客的香火。
时运不济,道观一时荒败不堪,最后在日日的变故中,坚守下来的竟只剩下李诚玉和几名老道士。
她们为了熬过天灾,不得不搬到城外的冲虚庵,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树皮。
所幸的是,即使是在如此的艰难的情况下,她们也从未放弃过坚守,道观才在乱世中得以撑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后来天灾褪去,道观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蓬勃生机,每天前来参拜的香客依旧同往常一样络绎不绝。
而李诚玉则在之后几十年的潜心念经中,伴着青烛一晃从青丝变成了白发。
只见此时年过百岁的她身体安康,无病无灾。
本以为自己会这样平淡知足地过一生,却没想到命运不久就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武当山
1989年的冬天来得格外刺骨,放眼望去鹅毛大雪下大地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年迈的李诚玉小心地踩着格外湿滑的山路向回观的方向走去,却没想到中途一个打滑狠狠地摔了一跤。
也正是因为这一跤,直接摔折了她的右侧胯骨,造成了下肢瘫痪,成为了一个不能行走的废人。
如此一变故,对李诚玉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虽说她早已看淡生死,但倘若今后面临的是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却还不如死了自在。
为此因为后来也始终无法看开,她甚至还一度陷入到精神危机中。
而一旁,张宗慎曾多次尝试着和李诚玉沟通却无济于事,看着眼前面容早已瘦脱相,生如不死的徒弟,她当即也是感到一阵揪心般的心疼。
无奈之下,为了转移其的注意力,张宗慎便尝试着给她讲授寿杖的修炼秘诀。
而本是无心听劝的李诚玉,看到师父手中被打得出神入化的寿杖,当即就来了兴趣。
不得不说张宗慎的这个法子确实极为有效,因为今后的李诚玉真的就满心陷入钻研寿杖的使用中。
眼看着一根平平无奇的棍子逐渐被她打得出神入化,且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好,张宗慎也是欣慰在心,满足地闭眼西去。
李诚玉(右)
就这样,转眼到了1993年,年已108岁高龄的李诚玉却还是容光焕发,精神气十足,全然没有任何要生病的迹象。
更为神奇的是,她甚至还开始“返老还童”。
要知道在当时的年代,人们八九十岁的寿命是再正常不过,可如今一切发生在李诚玉身上的现象,即可堪称生命中的“奇迹”。
为此,她的事迹很快广为流传,因为太过稀奇,甚至连国家都特地派遣专家来给其做检查,还记得当时的结果是:
身体非常健康,血液毫无杂质,脉搏跳动竟如年轻人一样。
李诚玉(左)
这下,李诚玉俨然就成为了大家眼中长生的“神人”,而她身上一切超自然的现象,更是直接吸引了一大批寻求长生秘诀的人。
对此,在面对有心人的请教时,她当即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长寿秘诀”告诉了大家:
要长久坚持着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平日主要以素食为主,有时还要喝草药预防生病,日常坚持锻炼,日升而起,日落而息。
此话一出,不少人立即将其奉为圭臬,并纷纷效仿,然最终能做到同李诚玉一般的,却未之有也。
所以人们在羡慕她长寿的同时,也自是极羡慕其健康生活的自律。
然而就当大家都以为李诚玉会一直这么长命下去的时候,她却犹如先知一般,提前预知到了自己大限将至。
李诚玉
2003年2月13日晚,窗外大雪纷飞,白茫茫的一片。
只见睡梦中的李诚玉,突然睁开了疲惫的双眼,并在挣扎着起身后便急忙地传弟子为自己梳洗打扮。
在她穿好衣服后,就开始了盘腿打坐,嘴里喃喃着平日里念了成千遍的经文,安然泰若的神态俨然如往常一般。
而在旁侍立的弟子,则一脸疑惑地看着异常的师父,但看其神色的话,却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窗外风雪大地将窗柩撞得“铛铛”作响,声音在室内一片寂静中顿时显得额外刺耳。
而李诚玉口中经文虽念得越来越急促,眼中的浑浊却越来越没有了光泽。
在最后一点意识尚存之际,只见她费力地对徒弟说了轻飘飘的“我去也”三字,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羽化而去。
享年118岁,无疾而终。
武当道观
面对生死时,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这句话若是放在李诚玉身上时,“生死”很显然又并非是个“问题”。
人生在世,女道士李诚玉本没刻意地追求生命的延长,仅是过好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但她最终却要比一生都沉溺追求长生的人活得长久,且是死而无憾。
不卑不亢,不争不抢。命运多舛的她,始终专心地苦守道烛,在吃斋念佛中寻得人生真乐,活得要比世人自在,也自是要活得比世人洒脱。
最终虽是羽化而去,但其长寿秘诀也已然成为了一方唏嘘的传奇。
我们不少人听说过,或许还效仿过,然而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几人呢?
不过寥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