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模拟器科目一(打工人模拟器游戏秒玩)
文/艾萨克托马斯的头骨
《我的公司996》(以下简称《996》)大概是Steam上第一款以996工作制为主题的国产独立游戏。
这个游戏是由四个业余爱好者历时两年开发的。在Steam正式版上架之前,其在TapTap上的测试版就吸引了超过24万人的关注。在体验之前,很多人觉得会和轻快幽默的《。。式家长》差不多。但是相比之下,
《996》太实在了,甚至有点重。
这也引出了我一个在现实中996工作的朋友。玩了不到一半就玩不下去了,以后想起来还是会觉得不开心。他说自己玩过“PTSD”(类似严重的心理阴影)。
其实我很想对他说:玩个游戏而已,至于吗?但连我都看得出来,996对他来说一直太难了,就像头顶上堆积的乌云。
前阵子葡萄君正好和《996》的制作团队聊了聊,团队的四个成员也聊了聊,都是从互联网行业过来的老工人。他们做的《996》会怎么形容996?
1简单来说,《996》的玩法分为剧情和修炼两部分。
主人公王静出生在农村。大学毕业后,他意气风发。因为不满足于送快递,他选择了投身互联网行业。在花钱请人修改他的简历后,迎接他的是一份拼写错误、令人敬畏的齐飞面试通知。
在采访中,王静对自己吹嘘道。他不仅隐瞒了考大学失败的事实,还假扮成有经验的技师,使他顺利过关。
于是老板开始用一套非常经典的话来画大饼,刚入职场的王静也不怀疑。入职前一天,他兴奋得睡在最便宜的群租房里,想着自己的未来。
入职后,他发现公司和老板只有4个成员,但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主节目和项目负责人范曾出自《老狗》,郭佳佳出自《互联网困局》,主美虞梦也是所谓的“艺术天才”。但是上班不久,老板就表现出不对劲。
看到老板已经决定要做一套“全人类幸福的解决方案”,我只能感叹:一个值得做大事的人,在立项的时候是会置身事外的。但有一件事更让我惊讶,——员工真的要听从他的指示。
不幸的是,最喜欢指指点点的老板恰好是对产品一无所知的人.他的远大志向与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也闹出不少笑话。
当初他说要做一个减压产品,产品策划了一个版本的《压力星球》;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了《我不是药神》,拍了拍大腿,打算做保健品。最后,为了使“——百小康解决人类健康与贫困问题”的应用,
不仅艺术资源要再造,以前的方案也要推倒重来。每个人都很痛苦,但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看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项目遇到困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老板说公司不强制加班,但是员工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资也开始减少。在馅饼兑现之前,主角的积蓄捉襟见肘,只能靠向家里借钱维持生计。
这段时间,负责产品的郭佳佳一遍又一遍的改方案,在竖画上加了两个很重的黑眼圈。
但当他因为急性病复发住进医院时,老板只关心工程进度。最终,老板以“不负责任”为由辞退了郭佳佳。而且你不能再替他说话了,不然你们一起被辞退。
在这样的公司里生存下来,才是对主角的挑战。
2除了剧情之外,在公司上班是另一个主要玩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选择主角每天从上班到下班的行动,包括认真工作、摸鱼偷懒、和同事闲聊等。
这些选项影响着主角的各种数值,比如工作会减少任务、提升能力,但会增加压力、减少健康;而摸鱼可以减少压力,顺便搞网络兼职赚点小钱,甚至偶尔还能复制源代码来偷工减料,
但被发现了也会降低老板信任;而带薪如厕最安全,不仅提升健康还不会被发现(不过上多了有可能得痔疮,-10健康)。
工作、上网摸鱼、使用厕所各自的效果
即使不多加解释,这些数值的影响也很容易理解:能力越高,每次工作完成的任务越多;积压的任务太多,压力会随之增加;而压力越高,健康越容易受到影响;健康太低,主角就会过劳死了。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容易找到解法的闭环——只要能力高,工作就能轻轻松松。
然而在《996》 中,能力越高工作量就会越多(甚至老板心情不好任务也会增多)。因此《996》 制作组的策划方珩说,在这个工作制里,甭管能力高低,工作量都是完不成的,
加班时间也不会减少。在现实中自然有与这个设定相对应的话——「能者多劳」。
结果就是闭环变得不对劲了——工作越做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虚,最后……
解开这个死亡闭环,就是玩家的主要难题。熟练的打工人应该更容易上手——老板在就努力工作,老板不在就摸摸鱼,实在不行还能溜到厕所。
而没有体验过996的人在这一套数值设定之下,也会渐渐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例如看到加班增加老板信任,就有不少人会养成白天高强度摸鱼、晚上拼命加班的习惯,这样既不会积攒太多压力,又能显得自己很努力。
也有小部分玩家挖掘出一种解决思路:摸鱼流。因为压力是最为关键的不利因素,疯狂摸鱼就成为了释放压力的出口。但这样做的后果也显而易见——你上了班,却没有得到什么提升,这甚至能影响到主角的出路。
没错,这套系统就像一只大手,在推着我们走向每一种无可奈何的生活方式。
不过还好,游戏里提供了一些取巧的方式。主角可以通过和同事闲聊增加好感度,多聊几次就能学到他们的技能。但只有在他们也摸鱼的时候聊才行得通,不然他们反而会将手头的工作分给你。
制作组的市场Ming就在知乎上举例:游戏中的孟郁,最瞩目的便是她突出的业务能力、御姐般的性格、黑白分明的价值观。在职场上,这类人都会十分善战、耐撕,因此她得了个“恶语相加”的技能。
你敢用“恶语相加”骂孟郁,她就会毫不犹豫地赏你一耳光
除此之外,主角也能跟职场老油条学“心知肚明”,等级高时甚至可以查看公司财务状况;或者和马屁精学“溜须拍马”,让老板更信任你。有趣的是,不少人在现实中也真的用过这些“技能”。
这不得不让我也感叹一句:太真实了。
来自Steam@Silentstorm的评论中对技能的整理
3为什么《996》 能这么真实?站在制作组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游戏中融入了大量的真实经历。
像是孟郁用骂人来发泄情绪、老板给员工画大饼,以及范曾让主角没事时研究「非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事都曾在现实中发生过。
由于策划方珩也负责程序,游戏里的技术名词出现得不少
除了现实经历,他们也很重视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设定。比如加班时得到老板信任,实际上是一个很平常的设计。但因为和现实的相似性,它又很容易引起强烈共鸣。
而且信任除了影响职级薪资之外,也会改变你摸鱼时被针对的几率。如果和老板的关系差到极点,主角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走向最糟糕的结局。
他们甚至还把这种数值设定对应到了剧情发展上。正如前文提到的产品转型,在第一次做减压产品“压力星球”的阶段,主角会经受更多压力;而在转型做健康产品“白小康”的时候,主角的健康又更容易受到威胁。
你一定想不到,连王总提出的白小康App都有现实原型——当年王总的原型x总就曾提出,要做一款解决全人类健康问题的H5游戏,这让方珩和美术Andrew做了好久的噩梦。
妖风工作室的Logo就来源于那款H5游戏
这也是《996》 真实的另一个方面——角色和剧情。游戏中的角色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工具人,而是和现实中一样既简单又复杂的普通人。
尽管画风看起来较为朴实,但每个角色都很容易让人记住,甚至有一些你真实见过的典型元素。例如性格憨厚的高天河,他工作能力一般,还喜欢偷懒,一天有三个小时在带薪如厕,但他又比别人更善良温柔。
在老板要辞退郭佳佳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帮郭佳佳说话的人。
还有让人觉得又蠢又坏的老板,他其实很勤奋,也很要强。他会通宵加班,即使别的员工都回家了,他也一直待在公司。刚愎自用和业余让他显得无可救药,但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996》 制作组告诉我,他们在创建角色时会明确一系列设定。包括职位、性格、幸福观,精确到天数的生日、入职、离职时间。甚至是抽不抽烟、什么时候上厕所这种个人习惯。
另外,角色名字也会对应一些原型,例如公司中兢兢业业的主心骨范曾,其实取自楚汉时期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而郭佳佳大概是取自郭嘉。
许多信息还需要通过互动解锁
当这些角色聚在一起, 《996》 就变成了一出职场群像剧。
方珩说,他们想像《红楼梦》 一样,不对是非置评,而是通过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变化过程,来反映一些社会问题,让玩家能通过自己的选择,走上最希望走的道路。
是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996也并非能一朝破除的弊病。 《996》 展现出的,不是强烈的批判,而是一个互联网小公司的创业历程。只不过通过这个历程,我们能跳出自己的身份,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相对完整的职场面貌,以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Andrew说,996真的很摧残人。它在占据生活的同时,提升的效率也并不高,但大多数人都无可奈何,只能混口饭吃罢了。尽管有不少人用加班换来了高薪,但在现实中,薪资和健康并不能相互折算。
大多数失败的公司和低薪的996员工,即使努力了也没有回报,他们更加悲哀。
而他们自己呢?用他们的话说,妖风工作室的四个人里有人刚入职场等着被盘,有人入职场三四年还没被盘圆乎,也有人已达成职场资深老油条成就。
制作组的美术Molly在知乎上说,曾经在别人眼中,他们就是“不奋斗”的异类、996环境下的“不上进青年”。他们卡点上下班、坚守8小时工作制、拒绝画饼和表演式加班,
甚至掀起了一股恶意离职的“不正之风”。
但从游戏行业走来,他们却是真的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意思的项目,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玩法或是换皮。而关于立项初衷,Ming说,当他们四个人凑一块的时候,唠嗑的主要话题总是离不开职场,
于是他们决定整合每个人的角度立场,把他们所经历的职场那些人/事儿做成一个游戏。
两年来,他们利用周末在咖啡馆里讨论游戏开发,用业余时间推进进度。一开始他们只想“做着玩”,不过如今,他们想要表达的也变成了“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从我的体验来说, 《996》 无论是美术还是玩法,其实都不算精致,甚至有些奇怪、单调。但相比于游戏中展现的剧情和他们讨论的题材,这些短处好像都不重要了。
Steam上@温柔如宣纸泼墨的评论
4人们对996的热议,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年3月,就有人在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996工作制,这得到了大批程序员响应。
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半年后就停止了更新
此后,无数媒体也针对996展开了许多报道,人们的声讨起起伏伏,但问题却又从未被真正地解决过。不说求职时摊牌996已经是常见操作,在职场中高强度加班也是常态,
并且还在加速内卷——不少人都在社交平台上说,996已经算好的了,如今连907、917都是司空见惯。
这样下去,为了不搞垮自己,许多人可能真的只能像游戏里一样消极反抗,走向白天摸鱼、晚上加班的道路了。
到了最近,「打工人」又变成了网络热梗,无数表情包、。。、段子在社交平台刷屏。这个文化符号透露着自嘲,又带着一种无奈,让我们用娱乐的方式与现实短暂地和解。但是,调侃终究不能帮我们改变现状。
我想,主动996也许没错——谁都有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奋斗的权利。但是,996真的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吗?游戏可能只有20种结局,但我们的人生有无数种路线。
正如考好大学就是为了找好工作吗?找好工作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质疑的命题。
996不一定等同于奋斗,它也不是生活唯一的路,可无形之间有太多人被挤到了这条道上,身不由己。无数人都会为物质与健康的抉择而困扰,但是为了生活挣扎在崩溃边缘的痛苦,却是真真切切的。更可怕的是,
当996变成一种常态,努力就会变得廉价。
在《996》 的真结局中,老板大病一场,公司也被他注销。所幸经此一劫,追求「狼性文化」的他也意识到了996的不合理,开始反省自身。
而主角的最终结局有十几个,每个都是不同的人生,或是回到了乡下放羊,或是变成了有钱人,或是继续平凡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他都走上了与之前不同的道路。
主角和孟郁在一起的结局
在这只有一次的人生中,我们都没有办法预料自己的结局。或许只能像主角一样,“为了一个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梦想,一滴一滴不断地燃烧”。但就像游戏开始时显示的话一样,即使再难再险,我们也要步履不停——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