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人提出引力和卫星“无关”,根本无法测量。真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没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天上怎么会有卫星?而且,没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修正,就不可能有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万有引力定律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
只要有质量,就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但在小物质的情况下,这种引力的影响很弱,难以察觉。但在大质量天体之间,这种效应是明显的。引力的大小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内涵。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距离越远,引力越小,反之亦然。物体间引力的计算公式为:f=(gm1m2)/r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g。。引力常数(==6.6740810Nm/kgkg)。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引力的根源,即质量对周围时空的扰动导致的时空弯曲。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周围会有一个引力漩涡或陷阱,质量小的物体经过附近时会被这个漩涡(陷阱)吞噬,表现出被吸引的现象。
逃离这个陷阱的方法就是速度。只有足够快,你才能通过引力源附近而不被吞噬。就连光也不例外。比如在黑洞的。。视界中,光无法逃逸,说明那里的引力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当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
也会被太阳的引力陷阱拉弯。但是太阳的逃逸速度是每秒617.7公里,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所以太阳只能弯曲光线而不能捕捉。
那么地球重力漩涡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呢?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一张桌子和一个人都会被吸引到地面。要想摆脱这种重力,难度很大,想跳也跳不太高。
如果你已经在屋顶上跳了起来,想往天上跳,跳出屋顶就会被重力迅速拖下来,最后摔在地上,变成一滩肉。飞机耗油量很大,靠空气动力学可以飞到一万米高空,但还是摆脱不了重力。
发动机一停转,就会掉下来,变成惨烈的空难。
那么如何摆脱地球引力,让卫星或者飞船飞向太空呢?人类通过研究万有引力作用下两个粒子的运动规律,找到了三种速度来应对地球和太阳的引力漩涡,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所谓的绕圈速度,就是刚好与地球引力平衡,在一定高度绕地球旋转,既摆脱不了地球引力,也不会被地球引力拖累。
这个速度是每秒7.9公里;逃逸速度其实就是地球的逃逸速度,也就是你可以摆脱地球引力飞到其他星球,也就是每秒11.2公里。这里所谓的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其实是相对于太阳引力而言的。
就是在离地球这个距离上,你可以脱离太阳引力的速度。我们知道太阳的逃逸速度是每秒617.7公里,但这是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地球上这个位置的逃逸速度只有每秒16.7公里。
可以摆脱太阳引力,飞到太阳系外。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可以根据地球和卫星的质量和发射高度计算出所需的速度,这就是卫星发射和万有引力理论的关系。如果没有对引力的理解和计算,怎么发射飞船?胡乱开枪?要么飞出视野,
或者砰的一声倒在地上。但是为什么说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没有今天航天技术的发展呢?这是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纠正了牛顿经典力学中的一些错误。因为牛顿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和伽利略变换,
这些现象即使有微小的差距也很难看出来。而爱因斯坦相对论适用于高速微观运动,适用的是洛伦兹变换。
航天是一种速度很快的事物,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才能够更精确和到达目标。比如时间膨胀效应,根据狭义相对论,地球同步卫星上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的时间慢7微秒,而根据广义相对论卫星的原子钟要快45微秒,
这样就要综合调整,否则在定位、导航等方面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发射远距离航天器,没有考虑相对论效应就更没有办法导航和跟踪了,发射出去的航天器就会不知所踪。
现在飞行最远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到达星际空间,距离我们216亿多公里了,这种精准的计算没有相对论效应调校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万有引力在航天中的运用,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抄袭等侵权行为将会受到追究。谢谢理解和支持。
标题:万有引力与航天计算公式(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量)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563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