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难得的是,往年通常局限于体育游戏范畴一角的赛车游戏,今年却被新作淹没,甚至可以单独抽出来做一个年度赛车游戏评选。不,前两天我们的趣味奖刚刚公布了投票结果。
最终《极限竞速7》以压倒性优势成为2017年大多数玩家的选择。
尽管票数差距很大,但作为一个玩过今年发布的几乎所有赛车游戏的人(同时对流浪者的评价也基本是我写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任何出现在这个榜单中的作品都有其目标和可取之处。
值得一视同仁。即使是被大家骂的《极品飞车20》,我在体验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独特快感。
细化市场,得到你想要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赛车游戏的市场份额其实已经越来越稳定。大家不是为了抢占同一群目标用户而打架,而是默契地圈地,巩固自己在专属领域的优势。
所以你会发现,今年发布的赛车游戏虽然同属一类,但风格却各有春秋。《极限竞速》系列注重写实与娱乐的平衡。
同时率先进入4K 60帧时代,这也是目前赛车游戏画面的标杆;《GTS》侧重于硬核的模拟驾驶体验,他们的目标是做最真实的事情。
这可能会让很多大众玩家不了了之;《极品飞车》系列继续专注于改装,。。追捕和更“神奇”的感觉。
但正是这个主题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尘埃4》还在自己的拉力赛场上努力着,只不过这一代图莫名其妙的开倒车。
驾驶体验、车辆数量、赛道丰富度都比以前好;《马里奥赛车》大概是画风最不一样的一个。道具竞技也为普通的竞速模式注入了很多随机性和欢乐性,这也是它能够流行几十年的法宝.
对于那些有明确目的的玩家,你不需要太在意每款赛车游戏的具体分数,你要关注的只是他们的主题是否合心意。如果你只是想体验。。和劫匪的炫酷追击,
你会因为《极限竞速》的高分而放弃《极品飞车》吗?事实就是如此。
我推荐喜欢硬核模拟赛道的玩家玩《GTS》,喜欢爽快动作片的玩家玩《极品飞车》,想和朋友开心撕逼的玩家玩《马里奥赛车》,想体验拉力赛的玩家玩《尘埃4》。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不知道这种明确的分工会不会导致一个自鸣得意的结局,但至少我尝试过跨界尝试新领域的作品,或多或少在街上,比如《极限竞速》。
《极品飞车:变速》的《极限竞速》系列大概是个例外。毕竟它的操作手感几乎和这款传记一脉相承。其次,它主要的开放世界驱动领域真的是独一无二,没有对手。
在可预见的未来,几款IP赛车游戏还会在各自的版图内继续运作,不太可能会看到几个系列的重叠。同时,如果有新的赛车游戏想要出人头地,在现有领域与这些大佬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
其实现在的赛车游戏和日益成熟的手机市场很像。在手机市场还是一片竞争不充分的蓝海的时候,各种鬼怪都能掀起一股浪潮;到现在,大厂商已经控制了供应链的上下游,新的厂商还要跟他们拼硬件、拼价格、拼服务。
又没有一点差异化竞争,这岂不是以卵击石?
举个成功的例子,虽然《地平线》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赛车竞速游戏,但它确实含有类似的元素。它就完全没有和几个大IP有主题上的重合,同时又颇具创意,这就给它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保障,
能够爆红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退一步说,这些大厂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代游戏的技术积累,很难再在新作上彻底扑街了。就像盛极一时的NBA湖人队,有个说法就是“我奶奶跟着他们都能拿总冠军”。
哪怕是被很多人口诛笔伐模式残缺、车辆稀少的《火箭联盟》 ,也有相当多的拥趸认为它就是比平均评分更高的《GTS》 更好玩,因为它最核心的驾驶手感还在,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与需要。
至于另一款遭到恶评的《极限竞速》 ,它被喷的原因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微交易的时代,势不可挡
让我们接受现实吧,3A游戏这么多年来一直是60美元没涨过价,这本来就不符合经济学常识。大家随便看看周围的东西,和你小时候记忆中的价格,是不是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物价在飞涨,人力成本在攀升,与此同时3A大作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然而它们的售价始终保持在雷打不动的60美元,换作你是游戏公司的CEO,你会不会答应呢?
也不是没有厂商考虑过涨价,然而对于那些连60美元都得标成59.99美元他们才会觉得赚到了的消费者而言,涨价无疑意味着更低的消费热情。相反,
DLC和微交易等“持续性收入”却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玩家一点一点敞开自己的钱包——这样还能比直接涨价挣得更多。事实上,EA和育碧等公司的财报也证明,
持续性DLC和微交易收入已经比游戏本体更赚钱了。
在微交易领域,赛车游戏反倒是比较后知后觉的那一批游戏类型。就拿《极品飞车20》 来说,虽然它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卖VIP、卖车辆包、卖DLC地图,但至少没有开箱抽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很良心,
因为你每次升级都能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在你还没什么钱的初期就能抽中布加迪威龙这样的大杀器,根本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然而,今年微交易的滚滚浪潮突袭了赛车游戏, 《极限竞速》 也加入了开箱抽卡的环节,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赛车手服装,抽!赛车套件,抽!比赛用的奖金经验加成卡,抽!因为引入了过多的抽卡要素,
甚至导致《极限竞速7》 系列传统的VIP价值大打折扣,让众多预购了豪华版的玩家怨声载道。直到官方决定追加VIP独占赠送的五款车,这样的批评声才逐渐小了下去。
而被喷得更惨的,显然是《极限竞速》 。由于太过仰仗微交易开箱所获得的性能套件,甚至到了不氪金就没法顺利进行主线剧情的程度,遭到了媒体和玩家一致的口诛笔伐。特别有趣的一点是,
由于我玩的直接是预置了一部分微交易内容的豪华版,我的游戏体验其实要比普通版用户好上很多,并没有特别感受到官方对于强制氪金的恶意。看得出来,或许对于EA来说,
《极品飞车20》 的微交易内容就是变相提高售价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弄巧成拙了。
微交易是时代的大潮,赛车游戏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几个厂商拥抱微交易的方式却很原始、很直接,也造成了非常糟糕的结果。在寻找用户接受度和自身利益中间平衡点的道路上,
赛车游戏的厂商们无疑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得好好向游戏圈的其他大佬们取取经了。
而作为玩家,我何尝不希望个个厂家都像CDPR那么良心,把DLC当续作来开发呢?但,不是每个厂商都有波兰人的魄力与硬实力。在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游戏售价也不可能提升的当下,还是说服自己,
去接受微交易时代来临的现实吧。
赛车游戏的未来
在我看来,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恐怕都很难再见到今年这样赛车游戏百花齐放的局面了。
赛车游戏曾被归类在体育游戏的范畴里,而它也确实在某些方面和那些传统的篮球足球游戏有非常多的相似点,比如,一年一作所带来的疲劳感。
这类模拟游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存在的。当这些游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已经几乎做到和现实完全一样,甚至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么它们就会陷入不知道下一代要加什么新东西的怪圈。
不像RPG或者动作游戏,只要有新的角色和新的剧情,再搭配上新的系统,很容易就能开发出新作,并吸引到众多的玩家。
再看看《极品飞车20》 、 《FIFA》 还有《实况》 ,很多时候,你压根就说不出来每一代之间具体有哪些地方改进了。
画面更好、碰撞系统更真实、球队更多、名单更新——好像也就只有这些模棱两可的区别。你去购买新作,可能只是因为形成了习惯而已。
赛车游戏也同样, 《NBA 2K》 相比上一个赛道作《极限竞速7》 ,你能说有多少变化呢?除了4K+60帧,和一些近两年发布的新车(包括封面上刚刚公布的保时捷911 GT2 RS)之外,
你很难发现其他的爆点,甚至微交易这样的内容反而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
《极限竞速6》 都如此,那更何况未来的《极限竞速7》 呢?他们究竟要用什么新东西去吸引玩家入坑?如果只是画面更好、车辆更多、赛道更多……好像听上去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
或许,吸取电竞游戏,比如MOBA类和格斗类游戏的经验,让体育游戏的生命周期延长,通过更新DLC的形式来延续它的热度,而非产品迭代,会成为未来赛车游戏的新模式。在很多情况下,
新一代赛车游戏和老的赛车游戏相比,内核是没有怎么变的,只是新增了一些车辆和赛道。那就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下直接通过DLC来更新,把这个游戏从短销变成长销。等到有。。性的新技术发布,
或者是玩家已经对现有的框架感到疲劳的时候,再适时地推出下一代作品,我认为会比现在的情况要理想很多。
不过当然,如果赛车游戏个个都像《极限竞速8》 那样,就算变化没那么大,但只要每代一经推出就会有一堆人抢着购买,那如果我是公司CEO,我何乐而不为呢?等到什么时候玩家真的感到疲倦,
或者连开发者都想不出来到底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加进来的时候,体育游戏电竞化、网游化的时代,可能才会真正地来临吧。
结语
相比于枪和球,车这个欧美游戏的重头,在中文圈的接受度似乎并没有前两个那么高。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现实中的驾驶提不起兴趣,或者想在虚拟的世界里过一把豪车瘾,那你就应该来尝试一下赛车游戏。毕竟,
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总有一种天然的渴望。
今年也是少有的赛车游戏大年,不知道大家最喜欢的赛车游戏是什么,对这种游戏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展望呢?
转载自北方凛
标题:2016赛车游戏(赛车游戏2019)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708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