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业绩冠军,在经过一波市场洗礼后,往往会掉下神坛,能够逃脱“冠军魔咒”的基金经理尤为难得。历史上,冠军基金通常在次年表现,这也被业内视为牢不可破的“魔咒”,今年似乎尤其如此。
事实上,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演绎,中证动漫游戏指数年内涨幅达103.29%。跟踪该指数的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也成为年内首只双基。另一方面,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不仅是冠军,
业绩增幅只有40%多一点。此外,由于前期“抱团”板块的大幅调整,明星基金净值大幅缩水。
那么,随着市场年过半,在“削减新能源,增加TMT”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曾经作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冠军”的基金经理们表现如何?他们配置了哪些部分?
前冠军在哪里?
万家基金的黄海是2022年的“冠军基地”。2022年,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市场大幅波动,a股主要指数全年大幅下跌。
当时黄海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型和万家新利灵活配置混合型分别以48.56%和43.66%的收益率位列2022年股票型基金的冠军和亚军。另外,
黄海管理的万强混合A也以35.51%的收益率位居权益类市场前列。
在夺冠之前,黄海在公募市场极为低调,也因为重仓地产股而饱受质疑。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板块异军突起,成为最受欢迎和追捧的赛道。但黄海没有选择追逐人工智能板块,而是坚守能源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
与去年四季度末相比,前十大重仓股变化不大,陕西煤业仍是第一大重仓股;与此同时,。。申花也获得了额外的职位。
来源:田甜基金网
截至5月5日,黄海管理的几只产品年内收益率维持在4.5%-5.5%,整体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其他几位前冠军就没这么幸运了。
2021年凭借“All in”新能源登上巅峰的崔陈龙,当年也成功拿下公募基金第一、二名,但在2022年跌至谷底。截至目前,他管理的10只产品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7只产品年内收益为负。
来源:田甜基金网
根据一季报前十大股票的变动,崔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新进了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电气、新天绿色能源,中广核新能源退出。增持亿纬锂能、。。电力、华润电力、华能国际h股、。。电力、龙源电力,减持比亚迪。
但从其近期净预估与实际情况的较大差距来看,推测其对新能源进行了调仓。如其管理的前海开源新兴产业4月26日净值下跌0.36%,预估净值涨幅与实际涨幅相差2.68个百分点。
崔小龙表示,AI的加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跨越时代的发展机遇。如果说以锂电池、光伏为。。的新能源产业是这个时代硬技术的。。,那么以chatGPT为。。的技术则是“软技术”的核心,将加速各个产业的发展。
AI和新能源的共同出现,会让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高度达到一个惊人的水平。未来包括机器人、自动驾驶在内的落地速度将远远超出原有行业发展的预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积极参与跨时代的科技浪潮。
与黄海和崔相比,广发银行的中流砥柱刘格瑜正在经历一个黑暗的时刻。
2019年,刘成为国内公募史上第一位覆盖主动股票型基金前三名的基金经理,一时间名声大噪。如果他在2019年引起了芯片半导体市场的关注,
那么,2020年后马上抢占的新能源市场,将一举打破冠军魔咒,这才是他真正成为管理700亿资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原因。
来源:田甜基金网
但数据显示,目前广发之星掌管着9只产品,但从2023年初以来的表现来看,9只基金年内跌幅均超过15%。
“偏科”或为主要原因
那么,明星基金经理为何屡屡上演“冠军魔咒”?很多业内人士将其归咎于结构性市场,但事实并不仅限于此。抛开市场环境,基金经理自身在配置层面也长期处于一定的错位,加剧了这种困境。
事实上,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并非为了追求极致的高收益并承担高风险,其终极需求更应该是:收益尚可、体验突出、风格稳定。但市场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全市场基金非常少,
虽然过去5-10年中最成功是消费基金和新能源基金,但其业绩是不能延续的,没有任何行业是一直涨的。
也就是说,在基金供给层面,目前赛道基金和赛道基金经理居多,加剧了基金的整体极致表现,影响了基民的体验。但在需求层面,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成长的这几年,大量新基民入市,
真正适合这些人群的恰恰又是相对更加稳健的全市场基金。
以刘格菘为例,其是典型的高仓位高集中度投资风格。如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去年末该基金持仓19只股票,合计公允价值121.9亿元,占基金净值的93.81。
前五只股票依次为圣邦股份、亿纬锂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隆基绿能,合计占基金净值46.58。其中除了圣邦股份为芯片股外,其余均为新能源。而从一季报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并无变化,
仍然集中于光伏、储能、新能源车三大细分赛道,只是排序有所不同,这表明刘格菘基本是锁仓未动。
进一步来看,作为与二级市场表现高度相关的行业,近几年所谓“明星”公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也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2019-2020年价值风格、成长风格轮流表现,成就了张坤、刘彦春、刘格菘等“明星”基金经理。2021年价值风格“熄火”,张坤、刘彦春由此跌下神坛。成长风格却因新能源板块的持续表现,
使得只有两年左右基金经理从业经历的崔宸龙成为当年收益率冠军。此外,其间,还有贯穿2020-2021年医药板块的间歇性表现,同样造就葛兰这样的“千亿顶流基金经理”。然而,2022年市场风格大变,
消费、医药持续低迷,新能源也逐渐“熄火”,导致价值风格、成长风格基金均出现大幅调整,成就了“黑马”黄海。
从上述种种来看,一定程度上,顶着“冠军”的光环并不等同于高枕无忧,往往在现实中甚至有可能带来业绩落差。普通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与投资策略是否与现有规模匹配。
风格日趋极致化
事实上,在结构性行情演绎的当下,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分化仍在持续扩大。收益率最高者超过70,最低者亏损超过20,两者相差已超过90个百分点。
例如,唐能的银华体育文化、文仲阳的招商体育文化休闲、李涛的嘉实信息产业等多只聚焦于文化传媒、信息产业的主题基金在年初至今的行情中斩获颇丰。
数据来源:Wind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追逐热点,采取“押注式”投资方法调整持仓,导致基金净值暴涨暴跌。
以海富通股票混合为例,截至去年底,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鹏辉能源、禾迈股份、盛弘股份、阳光电源等多只新能源相关股票。4月10日,新能源板块涨幅居前,然而该基金净值跌幅超过7。4月20日,
人工智能板块领涨,该基金单日净值上涨7.24。
无独有偶,中金成长精选混合持仓也发生了明显调整。截至去年底,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阳光电源、固德威、德业股份、德赛西威、比亚迪等新能源板块个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仓发生了显著变化,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传媒、数字经济及基础设施、半导体设计等,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蓝色光标、中科曙光、昆仑万维、芒果超媒等。
国金证券的统计就显示,180只新能源高仓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一季度末新能源持仓比例均达到60)的历史配置占比,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
但一季度新能源平均配置占比下降19.5,配置占比已降至66,与2021年年中的水平相当,行业筹码松动明显。同时,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减持最多的一级行业也集中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锂电、光伏),
为-1.94。而增持最多的则是TMT方向。
总结来看,此前市场热议的机构投资者“砍仓新能源,加仓TMT”的话题正成为现实,在存量市场博弈的环境中,没有更大利好的催化的传统核心资产与赛道股正成为新兴行业加仓的“输血来源”,
这种情况下均值回归的行情逻辑也将越来越难实现。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A股机构化趋势愈发显化的当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基金抱团”被理解是机构间的“英雄所见略同”,因为随着头部机构定价的话语权提升,优质个股的高估值或成常态。然而,
也有部分人士质疑某些基金投资风格过于集中,行情好的时候成为赢家,行情不好就会成为彻底的输家。
本文源自财联社
标题:上年度冠军基又保不住了?成也偏科,败也偏科,如何保卫排名?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714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