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滩新石器时代,夹河滩新石器时代历史
有网友提问:夹河滩新石器时代,今天小编来回答一下
如果你对答案不满意,不妨看小编为你推送的这篇文章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原教授邹一林,长期跟随谭启祥老师从事历史地图的编纂和历史地理的研究。1977年6月至7月,随谭同志先后到郑州、荥阳、安阳、浚县、滑县、濮阳、大名、邯郸、新乡、开封、徐州等地。其间,邹一林先生写了考察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行程、经历和所思所想。该日记对于见证谭一行对黄河古道的考察,了解历史地理学家如何增加对黄河变迁的感性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邹一林著《古黄河道考察日记》(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编著,2021年第2期《历史地理研究》出版)一书分享给读者。
邹一琳小姐
一、古黄河道调查日记(一)
6月3日(周五)
早上6: 35到郑。8点到达黄薇宾馆。遇到安德兰,先安排住宿(按【安】,住东楼31号房(四人一间),可以接受。给谭和王发电。旅社的伙食尚可,吃的是绿豆芽,在上海很少见。下午去地理所陈代光,谭来后一起去【考察】。四个多小时后,我回到办公室,正好碰上刘家峡水电站的一位先生,他是从水科院调过来的。我问林,说我住在黄河委,晚饭后去拜访了林。我很瘦,云初胃出血。在家待了半年,十几年都觉得很遗憾。聊到九点,回房。
6月4日(周六)
上午,我到黄河(.....涉及敏感内容网站自动屏蔽.....)会资料室去接待了同志,并要求我们先到水文组去了解情况。我们复制了1768年到1968年最大洪水的数据。到了专案组,崔佳俊同志接待了。从故宫博物院抄来的1736年(乾隆元年)至1911年的黄河资料共四卷,准备临摹。
6月5日(周日)
早上抄材料。下午去紫荆山公园散步。晚上在花园口路酒店吃三个回族包子,一碗馄饨。谭的电话明天就到了。
6月6日(周一)
早上6: 35在车站接谭。八点,河南院陈代光、盛福耀来访。约好明天去河南院。上午继续讨论行程,先郑州到中牟,再河北,再郑州,再上海。
兰考古河道的发现,[同]桅杆的发现。
下午去河南博物馆。登封发掘夏朝遗址,正在发掘中。隔一天在城里看看商代遗址。
6月7日(周二)
早上八点,陈代光派了一辆吉普车到河南院来接,盛老和人都接到了,看了五万和十万图,追查了几个相关的地方。中午在研究所吃饭,四个菜招待,三角地只有一个人。下午继续看图,约好9号去逛花园口和光雾山。
6月8日(周三)
上午,谭去策划组借资料。去。。处要《治黄新史编》的油印本。九点多,谭和王换到楼下9号房。下午复印材料。
6月9日(周四)
早上在盛老的陪同下,坐地理所的吉普车到缺口,9点到达邙山灌溉站,参观片刻,去缺口看楚汉二城。一路上打听,路很坎坷,将近十一点到光雾山脚下。楚城,俗称霸王城,位于荥阳县光武公社霸王城大队。城顶,南城墙残迹犹存,断断续续两三百米,最高约两米,较低约一米,夯土筑成。泥土里有蛤蜊和贝壳。除了南城墙,西北角还剩下一块。在河的中间,山的北面靠近大河。原来山的北面还有大片的沙滩,唐宋的元和阴县都在山的北面,然后河水崩了,就是往山根附近滑
早上8点,陈代光陪他来到古星公社,古星公社前身是星泽县,解放前撤销,隶属光武县。今天老城墙依然存在,范围很广。纪信庙,位于古星公社西南三十里,据《水经注》(尚)[奈]所葬汉初(盛)[信]。但梨竹纪信葬于古荥阳以北三十里,而古荥阳位于兴业(古荥阳)西南十七里,故怀疑纪信庙已迁移。今天,在纪信庙的一所小学里,所谓的姬公墓还在。这是一个三米多高的土堆。墓前还有很多石碑,很多都被人倒掉了。有两块令狐冲刻的石碑。此外,历代石碑众多,最早的是大定仁臣春3月18日的“西汉。。庙”碑。云:南靖随留石烈公因过迎泽河边留诗庙:西汉。。:白刃千会,无逃计;孟赢太岳,视死如归:抱义欺软怕硬,自焚掉高涵;关于第一个优点,回过头来感谢小草。(嵌入墙中)
另正统八年,迎泽忠烈侯祠曰:“郑州迎泽西,城西一里有荥阳故城。”据河南博物院云,西边有一个汉代冶铁遗址,规模很大,出土了一把大铁扇,在古荥公社外的马路旁边。离汉代荥阳旧址不远。此外,嘉靖乙酉(1525年)、万历沈冰(1596年)、雍正三年(1725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同治九年(1870年)的碑文均刻在纪信的庙村。还有周珂庙,它位于0755年至79000年的锁水南。不在同一个地方,怀疑是从古代迁移到现代的。周珂庙现在是一个人的房子,它前面的两个纪念碑已经被倾倒,一个是康熙二十年,另一个是乾隆四十二年。
十一点,去光武公社吃饭。一会儿去了泗水,住在高村公社,看到了荥阳地区的地形图。从光雾山(今云莽山)头京广线西到牛口峪(至)[至],从牛口峪到赤沟有一个缺口。隋通济渠引水口斑竹市,大概就在这里。从池沟以西到泗水镇,没有从涂刚引水,还有一个缺口到泗水口。今天光雾山的南干河大约是隋代通济渠的一段。
从泗水镇往东的车,两边的山,中间的通道,也能看出形势的危险。高程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据《干部云》记载,泗水原来有五个门,分别是东门、大西、小西、北门、南门。东城门是高程关。泗水以西两里多,河上有座桥,很窄,只有20米左右。桥下大部分泥滩,和河墙只有不到半尺,涓涓细流。芦苇种植在河岸旁边的土地上。在古代,河床很宽。最近停水灌溉,下游淤积较浅。过桥约一里,路旁有一碑“胡老关,雍正三年立”。易贝小学,根据小学中的中老年人,有一条公路作为通道,南北丘陵和山谷沿路边。以前山上有个所谓的鲁布城,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纪念碑旁边还有建筑,但拆除后只剩下一座纪念碑,用来给人们盖房子。按照初衷,看的小学生太多,就按关口路一期。7: 00(于)【于】进场,谭请他吃饭,回旅社休息。
6月10日(周五)
早上收到家里的来信。去黄委见王堂泉和徐福(亲)[龄],王还100元。下午在博物馆,在郝子日和杨某某的陪同下,参观了商代遗址(旧城和宫殿遗址)。晚上和郝正在参观。请阅读新郑武器档案。决定去
早上八点,我去参观了市内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现今除塔外无其他古建筑。乾隆三十七年,知府王重修天宁寺,并在塔上立“文峰松秀”匾额。清代以后,俗称文峰塔。
据方志云记载,它始建于五代以后的周五年(952)。梁思成50年代来的,他以为是元大都的塔。1964年重修时查了文献,其他文献中没有发现。才知道是明成化五年、嘉靖十九年重修,规模不小。有人认为塔顶是喇嘛塔(如北京的白塔)。上层楼被毁大概是元朝的时候。当时不知道有没有加修,就是加了一个塔。塔呈八角形,有五层,顶部是喇嘛塔。有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平台,由砖木结构,下层上部有一座砖雕佛像,极为壮观,做工精致。1964年大修后,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安阳市文峰塔
邹一琳手绘
我还参观了安阳博物馆,那里曾经是袁世凯的陵墓。现在已被红卫兵破坏,只剩下墓基和残阙。盗窃后,盗贼死亡。完了就去了城西几里的殷墟小屯村,开车只要十分钟。殷墟古墓最深处距底部13米,今天小屯附近6米以下可见水,说明地下水位上升了。我参观了陈列室。
下午去汤阴参观汤阴东北的龙山文化遗址和西周墓地。在汤阴东北的白家营和胡营之间,遗址是一个自然村落,有圆形的建筑基础,有门户和柱子遗址,有圆形的烧火痕迹,比Xi安的半坡更明显。房子也大,是自然村,出土文物多。龙山上面的文化是西周的墓葬,中间没有其他文化。可能是龙山以后就没人在这住了,西周到北朝的墓葬都是地方,所以破坏微乎其微。这个地方值得保存。
路过环水。在汤阴北面,宽约20米,水贝北面有八里城,在一个土丘上。据云,有一所中学,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有下车。
6月11日(周六)
我本来想上午去浚县,但是宣传部的老阳因为老王拉肚子,下午就去了浚县。下午3点开车,4点13分到达县委,安排在县招待所,两人一间,极其简陋。
晚上九点多,县文化馆的陆来谈这件事。
防城有两个遗址:一个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个是汉代遗址。曹操的大坊木已经找不到了,以后坊头城就在坊城北不到一里的地方,地势很高,有陶片出土。
祁门就是今天的祁门镇,在渭河南岸,碛口在北岸。新石器时代遗址祁门以南有一处斜坡洼地,名为凤凰台遗址。古琦水应该在今天祁门镇南部的双河头流入河口,那里有许多明末清初的大石头雕刻。那就是曹操的头可能会掉下来。
曹操《水人白沟调查图》。
新城位于双河头十五里处,古民居胥口应在新东东三里左右,黄河故道今渭南,新城东南有一条黄河古堤,为汉代黄河北堤。
白寺村位于白寺山上。近年来,刨石逐渐变平,没有显著的小山。
山西巨桥东,大角角、枣林北,有一条地下河。地下五六米的河里有鹅卵石,可能是古荥水。共产主义渠东边的长风渠挖的时候,地上是泥,下面是流沙,挖着挖着就塌了。它是4-5米
疏浚和滑行之间的河道一般高于地面。道口至滑县八十里。
华县北有二里洋堤,西有城,有汉代陶片,可能是汉代的一座城,东有碑云“顾芗城”。
在莒桥东北的(吴)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6月12日(周日)
上午,在县委宣传。。杨、鲁和另一位工作同志的陪同下,他们去了达赉山。泰山是一座碧绿的檀山,山门口有个石坊,匾上写着:清潭子府,道教胜地。我们在城东门,从山西坡,山顶有八卦楼(一座太极宫),高25米。此外还有吕祖洞、阳明书院等古迹,从山顶俯瞰紫金山、凤凰山。
去九峰山吊茶上工遗址。现存的上宫遗址资料很少涉及永乐宫,因为没有记载。
摘自《永乐宫日记》,现存的永乐宫史料,重要的都收录在《水经注》和本文中。为清楚起见,请在文末附上永乐宫。。年表。
据公元《水经注》年,宋代名山紫金山位于大理东部,浚县东五里,凤凰位于紫金山东部,宋代名为文字山。如今,这两座山都是居民用石灰砌成的,已经刨平,只剩下低矮的山丘。从远处看,悬崖上有许多石雕。最早是宋代的,铭文是另外一个。
南端半山腰有天启寺(又名“东岳庙”),并有碑文,重修于元至顺四年。今天在庙外基址偶然发现了一块金明昌五年刻石。不知道这座庙是明朝嘉靖年间建于晋朝前的(又见碑文)。这个碑文的发现还是住在庙里的一个女人指引的。
从山顶往东,是一片带状的平原,现在是整齐的民田,紫金和凤凰远在山下。
山上有许多铭文和摩崖石刻,其中大部分是向弥勒佛和龙洞致敬,钱进在那里可以俯瞰大江。有个大亭子,谭老师拍照。
下午,参观丘福,毕夏袁俊寺。今天它是浚县博物馆,牌匾是鲁的书。当你在家的时候,你的书法非常漂亮。
进士:唐龙溪殷公浮图碑文及序,出八角镇。
苗振武
7月21日,鲁重游龙洞。
政三年夏、六月,冯大师、刘大年大师、赵庞大师、刘基大师。
将在大,俯临大江,淮慨然。
6月13日(周一)
6月14日(周(四)【二】)
早上在浚县革委会看《永乐宫创建史料编年》。下午在鲁和同志陪同下,乘吉普车出东门,经西河、东河,东行至古河岸,各村皆在此。东、东南、酸枣庙以南经过九股路到阎良墓,现在是一个大坑,四周砖砌如井。在东北部,它穿过西望楼、东王楼、一片沙地和东北部的韩国村。东有一片沙地,在某沙丘上的浚县、滑县、内黄三县交界处,四周黄沙密布,沙丘众多(据云郡东北的前嘴头、后嘴头、屯里、村、曲河、廖堤头、村、店上、贾村、东白茅古堤,疑有唐宋时期的大河背堤)。
酸枣庙位于南面的一个斜坡上,南面与滑县相连,即古白马北。在雨季,那是一片萧条。现在排水沟打通后,水不多了。从李亢村向北经何琳(古何琳)到西海头,还有一条古堤。据南韩庄大队。。云介绍,1969年,在韩庄东北约半里的一口井里,在地下22米处挖了一块船板,在上述古堤与今滑县旧县之间开了一条古堤,从南穿过
如今,华县已被黄河淹没,是一片沼泽。这里原本荒凉,有芦苇和硝石,但1966年后改变了面貌。白马金应该在白马坡的西北角。天台山位于老滑县西关,公路以北有一大堆高地(约十米),上面有关帝庙。1958年平整土地的时候就平整了。
城西北角的狗脊山,位于城内城外,结着枸杞子。你可以看到废墟,西北和东南。
卫城(初丘)位于八里营公社东北角,现名卫南坡(一大片)。南魏应该有一点,出土了一个魏碑,出土了一把铁剑,出土了一个战国铜壶。
白马山、郡、关、堂应该在同一个地方。(水利。。)挖到地下没有淤塞层。在古代,应该是高地。
白马墙,清人(至今)【公认】为古白马郡。
卫城位于万古公社梅西村,原城隍庙。出土的碑文和地方志表明,有人搬到了渭城。
凌河县今临河(零河,宋朝定),今华县南四十里。
滑县张庄出土的穿孔河石现藏郑州黄河博物馆。
陆墓在淮阳城北。
战国时期的物品在典韦地下两米处出土。
1976年,六公社富村大队在地下五米处看到了唐代石楼的顶部,石楼高七尺。
冶铁遗址发现于战国时期巴营魏王店南铁炉村。
今有凌河,疑是牯岭河郡。
沙甸东面南面有一个大堤,大概是金源河。
华县老西关挖出的材料。
宋是在南关外发现的,屋顶在地下两三米处,在明城墙下。
这座城市一定是一座很酷的城市,这里曾经是老城的废墟。金明昌年间被水弃的魏城镇划归白马县,魏城古迹位于县城东南50里的梅子村。
浚县、滑县的主要河流普遍高于地面。
6月15日(周(四)【三】)
在华县文化馆、文教局同志和水利局崔。。的陪同下。
狗脊山位于老滑州西北,与城和堤相连。如今,它断断续续地保留着,离地面只有三米,是近几年挖掘出来的。天台山在老滑州西部,比狗脊山低。老滑城西北有土墙遗迹,绵延100多米。据说是宋朝的城墙,在华县和道口之间,有八十里。
从浚县往南走,道口镇附近,公路上经过一座古城。据云,是一座古城,面积很大。
东至营地,北至一片咸土,村落树木和草都很少,一片低洼地,北至白马坡,据估计古代白马坡的南部比今天要大。在白马坡的南边,有大刘营北铁墙寺遗址,现在已经不在了。相传五代王曾在此驻扎。明朝四年在隆庆立了一座碑,欧阳修写了一篇文章(查欧文集)。从出土的云游龙山文化陶器来看,是省级保护单位(称大刘营文化遗址)。这座寺庙坐落在一个高坡上,这是白马坡的最高点。今天仍然有五米高,在古代一定更高。疑似白马山。
王庄有十二口井,离铁神庙不远。龙王庙内,康熙五十二年,乾隆十六年,碑名“华县北三十五里王家庄”(康熙),“昔滑之北,号白马金”(甘)。十二井七眼,口方,大小不一。当地人说地下通道里有石羊,是王的避难所。
过了王家庄往东,有一条金堤,连绵不断,可圈可点。堤顶一般高出地面四五米,直抵范县。虽然历代的人们都侵蚀了天空,但当它有了b
据许介绍,在华县东南30多里处,当地人说这里过去有一座古城,出土过陶器碎片。用《纪要》查过,应该是程序。
今华县东南四十里,即牯岭场县、凌河县。
晚上8点,华县宣传部请见河南梆子《浚县志》。
6月16日(周(五)【四】)
上午10点到达濮阳,入住县委。
当天下午,文化馆宋与师范二师进行了座谈。王老师:现在还有西汉时期的大江遗迹。河水被沙子覆盖,呈西南到东北走向。有前者的黄斌,有后者的黄斌,也就是古江边,经过齐城和铁球。相传濮阳南堤为南堤。【注:大河故道在齐城西二里】
县丞在今濮阳南部,有老城遗址。良庄西北的县丞,土不破,井不用砖砌。
“紧沙、缓淤、清碱”3354当地人对河水冲刷过的濮阳土壤变化的描述。
清丰县瓦屋头公社东南南圩城。
干城,今、胡、杨、王在濮阳东北干城(今公社)。
铁丘在齐城西部,现在濮阳西北(隶属王铸公社)。
方旋宫在刘堤口西南,角儿寨西的黑龙潭旁。濮阳县志说是西南二十五里,当地人说是方旋宫。
焦尔寨南湾子出土的汉组,为高台,有云凤凰台供群众使用。地下有汉墓,底下有墓。
禅院说在黑龙潭,又说在本市南坡(三里店以北)。在县城西南五里城(又称“禅院城”)南坡挖掘金地河时,发现了宋代大庙碑。今天在地下四五米处。1958年挖的。
五星公社位于城北,四丈(米)深,是王莽发现钱的地方。
三里店因离老县城三里而出名。
八里庄西北的一个地名,在城的一角,疑似德胜南城。濮阳北部有东王河、庞王河、胡王河村,因古王莽河而得名。
濮阳东南十八里的《。。集》(应该叫东郭集)说,云叫帝山(智云)。
长湖有三长湖,离古河道很近。娄长湖、羊长湖、总长湖、黄长湖为古商湖。
濮阳文化宫》、《儒法之争》、《濮阳治黄史》。
宋靖康以前,黄河从华县向东流经乾州(今濮阳县,濮阳旧址位于濮阳西南二十五里的老县城村),城南一里(今濮阳县南门外,宋代时金堤为黄河南堤,南墙为黄河北堤)。755-79000清河店(改名清河头)以西,东北经何琳县老城,再西北经田村(今古干城公社)等村,再转向东北折五十余里至孙故城进入清丰县界,在此汇入朱龙河.东汉以后的这条大江。
宁十年秋,乾州曹村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决策。今濮阳县西南。
六塔(今清丰县东南35里六塔村)。
梁村(今清丰县东南)。
晚上8点文化中心见《元和志》。
二、古黄河考察记(二)
继续讨论。
张甜,云德清市清河公社西头,当地。云德清门,濮阳老城东门。
濮阳的老云是古河道体,城内发现一根桅杆,靠近北城墙(20多年前)。最近在市内发现很多木板,如房屋、椽子、陶罐、碗等,离地三米(下),低洼处一米多。
齐城遗址残存部分最高处8.3米,最厚处16.5米,基本呈方形,中部有古水井
西南方向,角儿寨西南方向有一大片洼地,就是黑龙潭,二树梢里沙子还很深。第二个冰碛里面的水是苦的,冰碛外面的水是不苦的,地下的井不能打,都是自喷井。今天河道被挖了排水,所以没有水,不然雨季会有很多水。我们看到一些地方长着许多芦苇。黑龙潭边上有土山嘴,当地称为大王庙。据说西南有个土嘴。据说,在方旋宫,土山嘴过去似乎是由东向西连接的,悬崖上还有死水的痕迹。
南经湾子还有一条金堤,与文献记载不符,看上去不像汉堤。
老村现在是一大群,废墟没了。据说古物是在村口西挖金地河时挖掘出来的。八里庄西北是城市的一角。过去,个体经济把自己种的地叫做城市的角落。今天是农场,古时候是园洲南城。到了宋代,宋的南北都是河流环绕,黄河从其中穿过。今天的金地河应该在古黄河的中部。
0
下午去北城,再看齐城。看(经)【经】前台,是一个两三米高的土堆。如今,它的一半已经分配给了石油总部。汉代墓葬很多,墓道已经露出地面,汉代墓葬有很多砖,可以随便在地上捡。如果不挖掘,它们很快就会被摧毁。它在高速公路的东面。公路的西面是鲁兹墓。据云,上世纪60年代还完好无损,上面还有雪松和柏树。如今石碑、祭坛、纪念碑广场全毁,没什么可看的了。齐城以南,东、西、北三面城墙尚(未)[完]。剖面图显示,城墙建于汉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外。满城都是陶片,龙山、周、汉都有。在城东墙外,不远处有两个土台(一个已被破坏)。不知道是什么,当地人误称之为功夫城。从齐城到铁丘,比附近的地面略高,已经被耕种平整了。
地面上到处都是陶片,有人挖了两个土坑,地下文化层(灰土层)明显保留,农民用灰土做肥料。据云当地民居反映,挖出了大量人骨,应该是古战场,上报上级保护,地下是文化宝库。铁西土地有点低洼,长期耕种,土质沙质。据《寰宇记》,也是西汉的大江。
晚上,宣传。。王设宴,喝了濮阳庄园红,感觉微醺。
6月17日(周五)
早上8: 30离开濮阳,10: 15到达大名,入住县城招待所。下午四点,文化馆将主持座谈会。
据说上马头当时是黄河的渡口,指的是宋和黄河。金坛镇北面的南堤、北堤村,据说是黄河大堤,至今仍有遗迹。龙王庙东边有个小湖,可能在黄河里。那时候是个漩涡,水从来没有干涸过,形成了一个小湖。
沙鲁山位于大名县石家寨东部,沙岗起伏,土山林立,寺庙闻名。这个庙西边是黄河故道(石家寨在黄河故道的东边),西边是娘娘庙,在黄河故道的西岸。
唐朝的老大明府城就是这张图中的东门、南门、北门,铁窗(西门)街就是老十字街。旧城墙仍有断断续续的痕迹,周四有18英里。市内有五礼碑(宋代)。这块碑是刘公权写的,是唐朝时送给我们的使臣韦伯的。这块石头是从泰山运来的,高12米多
早上六点半去邯郸,九点到。去地委给你介绍个招待所,四个人一个房间。下午文化局周。。来访,晚上请看戏。豫《水经注》,戏挺好的。
6月18日(周六)
早上水利局的干部来座谈。1965年,在衢州和广宗地区的古漳河上发现了一艘正在发展的大船。
今年,大明东黄河老河道低于地面,被疏浚挖成了排水通道。河床上覆盖着沙子,相当宽,有几十里。
安东南30里的镇上有一个大沙滩,过去是由漳水和一个大碉堡决定的。邱县城东20里有一大滩,古漳河(今名老沙河)经过。今天清淤,准备排水。
邯郸城下面七八米是战国汉代的地面。
邺城,即现在的漳河南,伴随着铁瓦殿,是明清的历史遗迹。到解放时,耕地已经到了窗边。可见明清以来,地面淤积两米多。
南邺城(北齐)的城墙在地下一米多。
1976年,磁县东南、北开河村东(滏阳河以东)漳河古道上发现6艘元代木船。“张德省粮船”在船上被烧毁,船上有四五具尸体,在船的船舱里。
【叶城】三站最南边的金凤台,高10余米,其他与地面持平。南平台挖田萍运河,下面六七米都是文化层。有的出生在三四米以下。
北邺城东北角有一座庙。
元滏阳河与漳河汇合处,应在南、北开河村东南,三里河以北,北至柴屯以西,县内英屯附近。
附近有张卉这样的地方,都是漳河的旧路。
隋唐时叶县迁至杜村,后迁至王店。
曹丽运河的西头应该在肥乡,东头应该在馆陶。
云芝:《朝阳沟》嘉靖年间说现在还能看到列人遗址。
平谷城,在今天的衢州东南程门公社。
曹丽运河起于肥乡元古,经河西大堡、后古村至南阳堡(馆陶西)。
县志龚宇河在临漳县松涛公社,地理上不可能。
今天大名县是大汉江。地面一直是耕地,下面的15、20、25米从来不是大沙带。从南到北穿过馆陶,地表还能看到沙带,但上面可能有后代的漳河沙覆盖。
在古代,漳河的河床估计有五六米宽。《开封志》说黄河去过漳河店。
今天渭河以东的黄河故道是宋大河,现在是地面第二侧的地面以下的洼地。沿着大河,十几公里宽,四五公里窄:两岸没有明显的堤岸,只有天然的沙堤。
临漳铁路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只有东西太平庄(叶榛附近)一处,砖瓦在叶榛下面一两米。
河就是岳城;牛守水就是现在的沁河;闸建水就是现在的贺铸;两齐城[即]上城公社。
今成安县有一座未发掘的墓(县志)。
055-79000(一段摘录)
根据《大平洞八一风景》及富县水文地质调查,分析了浅层淡水分布及地形条件。其流向位置:从威县回龙入境,经威县高贝,南转元宝,东转,再经威县城关,在安张庄附近转北,经大明王村集、广平南寺朗古、平谷店、邱县老城区周后村,由马头转向西北。
公元前602年以后,大江自魏县大雁屯向东北流去,经魏县的自贡、边马,大名县的魏城、北门口、王闸村,到馆陶县的徐万仓,沿现在的魏运河向北流去。
下午自由活动,丛台之旅,理发。
6月19日(周日)
马仲礼早上来了,说下雨去不了叶城。
今天,渭河有一条大的沙带。北岸是陡坡,南岸是洼地,南岸是沙洲。南北都建有渠道向洼地排水,是古代汉唐唐时期的黄河。从新乡到蓟县的一条公路就在现在的古阳堤上,是汉唐时期的北堤。河床解放前是排水沟。
今天的黔城(演金县以北)就是金堤,大概是明朝的太行堤,经过秋微、黄德吉、西柳园。
汉代到金正大之前,东延镇在今天的大庞固,演金县东北,演金县西北以西、以东、以南的古镇是郑达之后的城镇。
石婆固有庙存在。
黑羊山现在是一个大沙丘。京龙口旁边有一个小村庄,顺河街延伸到海边。京龙口有个大碉堡,解放后被铲平了2/3。冀北还有大碉堡,都是古代决口形成的。南大宫北面有个大水坑,是用来沉沙的。挖口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船,可能是堵口的时候沉了。
6月20日(周一)
早上9点去演金水利局,10点到达。刘工程师谈黄河古道与古堤。
演金有几个黄河大堤:固阳大堤。应该是汉唐时期的黄河北岸。大沙河为河道洼地,滩面高出河道1.5-2米。河道高于古堤外的地面。大兴地。滩面高出河道1-1.5米。沙滩肥沃,排水条件好,需要多耕种。河边的洼地里有很多盐碱地。河床中的沙土。杨迪的大多数海滩都是高产地区。
金土没有山,只有一个小村庄。东西两侧的古阳原遗址是河边的盐碱地。大沙河洼地比沙滩低两米。该段西南岸下有抛石护岸。
中午,我在演金县招待所吃了晚饭,水利局招待了一些菜肴,如章贡大曲、鸡蛋松和甜百合。
下午开车出北门,经石博古停北行。相传是古酸枣县,但文献上没有记载。有石破亭,是一个亭子,里面有一棵枯萎的酸枣树。一根树枝从屋顶的一个窗户伸出,墙上的石碑上写着“汤唯迟敬德挂鞭子的地方”。建筑内壁有万历二十三年石刻,1966年重修。
演金县酸枣阁
十字石坡亭北行,沙丘连绵。当是古黄河的河床或决口处,往东北,转西北,见太行大堤,时断时续。全是沙洲,高约10米,以太行大堤如城门来到王迪公社,向西拐,经过许多沙丘,到达吴起市十里屯西南。爬上一座沙丘,吴起城北的大门。今天没有建筑。到处都是砖瓦,收藏了不少宋瓷片。秋楠是一块耕地。耕地是大面积的明沙丘(上面没有植被),据云是城南大门。据公元《濮阳县志》年,晋代迁至天津,后被沙移。拍几张照,原路返回。在前程公社休息。公社北京啤酒,特产苹果招待客人。据说黔城县在北方,也是被沙土掩埋,城墙遗址还露在外面,所以因为交通不便,没有在那里。途中,你穿过河南大沙河的天然大堤,爬上去。在大沙河的一个洼地里可以看到大面积连续的沙丘,最高的海拔90米,局部地区海拔65米左右,高出地面20多米。从战国到北宋,大河之沙可见一斑。
七点回演金吃饭,九点回新乡。
60年前,演金90%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经过改进,今天15%-16%主要靠挖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早上,谭、赵和余在八点钟出发去龙亭、铁塔和索国寺。这座花园荒芜了,管理不善,没什么意思。下午4点午睡,逛街买个研究棒(0.13元)。与过去的75年相比,开封城街道更干净、更繁华,商品也相当可观。两年前鼓楼还在,现在已经拆了。吃完饭去街上买(干)【卷】一根油条(0.12元)。
6月21日(周二)
上午9时30分,开封地区修防部被派往厚润北。开封境内河床比两地高4-5米(米),堤高10余米,柳园口河底比开封底龙亭后面最低处高11米。宫口河滩已经崩塌。本来就很宽,从沙滩上可以看到温州县城。原来主干道向北滑,河滩上有一条郑州到洛阳的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崩塌,现在已经崩塌到山脚下了。当地居民要求山体保护,1972年、1973年后进行了一些工程,基本巩固了山根。
开封河南岸的平地比北岸高,大面积的滩地一般一年要种一麦。
兰考秀芳科(原开封)对黄陂帮做过调查,可以写信问问。
夹河滩这几年崩得很厉害。
上午的讨论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下午2: 30,开封市修防处【与边志刚、李中山座谈】。李中山曾经写了《水经注》,给了一个副本,并进行了讨论。
6月22日(周三)
开封城公元前702年,郑庄公开辟领地,取名开封。
今天,开封城的北堤是黄河的南堤。
从1194年至今,开封城(包括开封县、陈留和中牟县部分地区)已有121次破口。194年改道后,河离开丰40里,现在是20里,河道宽5公里。今天的北堤是古南堤。
6月23日(周四)
武二十四年,定黑洋山,城北五里后,今可见河。正统十三年,孙家渡口决定将其改道至开封以南。五年后,开封城被淹,水在开封城北十里。弘治六年,刘大侠治理河道,基本就是现在的河道。
A.7次水淹开封:b . 26次中有3次在开封城破口处改道,2次经过开封城。
① 1194年,明昌五年。
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决口十五处。
③ 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
④ 永乐十四年七月十三日。
⑤ 正统十三年孙家渡口。
水淹七次:
① 1234年,太宗六年寸金淀(今柳园口,即今和尚庄)在今城北二十里,人工扒开,淹了开封城。
② 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决开封,自安远门(今北门)入,淹没官民廨舍。
③ 建文元年(1399)河决开封,从封丘门入,城内水不枯。
④ 永乐八年,河决开封,摧毁开封城二百余丈。
⑤ 天顺五年(1461),武陟决口,自原阳入开封。七月初四入开封土城,初六冲入砖城,城中水深丈余。
⑥ 崇祯十五年(1642),朱家寨(今朱庄)老石堂堤外朱庄、马家口(浪城岗)。
⑦ 道光二十一年,水围开封八个月,后从南门入。水决三十一堡(今张湾)。
今城东北五里有铁牛村,铁牛尚存。洪武二十四年决口,距城五里。查今铁牛村故道,后50多年中,决20多次。正统十一年(1446)于谦挡铁犀镇河。但二年后,十三年即决口。1642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四月十三日围开封,九月十五日朱家寨扒口,后扒马家口,水入城,仅存钟鼓楼顶、铁塔顶、王府屋脊露出,全淹,三十七万八千人。只存三万人。今之城为清代所筑在旧城墙上。午朝门石狮子被沙淹没,铁塔原来在山上,下有莲花盆(塔基),全被沙淹。
开封铁牛村铁牛
开封附近古代决口地点:开封大黄寺,即今扫街;高门坝即今城西,即今固门村;埽头,即今扫街;刘兽医口,即今杨桥村(浪城岗东);槐圪垱岗,今付寨东侧;时和驿渡(开封东北)小马圈;蕉桥,今郭楼村附近蕉街;董湓口;陶家店,今马头一带;单家口,即单寨;瓦子坡,今中牟瓦坡。
铁塔原在夷山上;土街,东四门为一山,西门大街(新街口)为一山。龙亭前二石狮子即宋代东西,崇祯十五年被沙淹,后挖出。清佛寺即今黑岗口东北,在河中;黑岗口险工6公里长(主溜靠河为险工)柳园口为四公里四,二处修引黄闸口。从马头—小马圈为村所修。柳园口险工大堤,1842年后林则徐所筑。黑岗口,明代开始。1975年汛后,黑岗口河槽平均高80.63米,比龙亭地面高9.95米,比相国寺地面高8.89米。龙亭平台高12米,枯水位80.46米,洪水位85米,南岸坑顶88米。
文化馆宣传站王义沙:5时半座谈结果,派吉普由李中山陪同观柳园渡口,摄影三:① 从42坝望下游43坝;② 向西望40坝;③ 42坝下黄河枯水时边滩。
成化十八年,大水年;乾隆二十六年,大水年;嘉庆二十四年、道光二十三年、58年大水。但1855年溯源侵蚀高滩不上水;73年淤了一米多,高滩也上水。过去20000流量不上,现在5000流量上水,可见58年后河槽淤高。
开封某学校中空防空洞地下三四米发现明屋顶,张君墓附近一米多下发现木板。
晚,文教局崔耕、井鸿钧(博物馆)来访。
三、古黄河道考察记(三)
7月5日(周二)
上午至开封市博物馆开座谈会。
开封相国寺前是汴河,今仅存一街名胭脂河街,传谓汴河故道。黄河对开封影响最大为崇祯十五年、道光二十一年。
《守汴日志》说崇祯十五年时东西大街没上水。
① 今保存繁塔,宋代建筑。今仍在土山台上,可见未淹,台级尚存。
② 铁塔原在小山上,还有底座在地下,可能埋了二丈多。
③ 延庆观,至少是元代建筑,六面三层,门口淹了一半。原来的门在今门下一米五六,还有台级,也可能埋了二米多,以上保存了宋元遗物。
[明] 李光壂《守汴日记》清康熙年间木刻本
道光二十一年洪水围城四五个月,有一书是当时人日记(此书在开封师院图书馆),作者常茂徕《水灾记略》,拔贡,县教谕,记录当时守城情况。这次西北郊最吃紧,是主溜,今仍有大片沙地。北城墙给沙淹平(上次去铁塔也看到)。今城内挖防空洞,二三米以下见清代地基。东郊化肥厂地下三米挖出一石人,石人头顶距地三米,人一米余高,为明代物。西门城墙边上有杨氏家庙(今天)地下八米发现腊台。
今城为道光二十三年【建】,护城堤也是清代修。
今铁犀为于谦所制,距今城东北三华里。
朱仙镇宋时不定发达,发达始于明时,大约经崇祯十五年,道光二十一、二十三等年,贾鲁河淤浅,镇衰落,移重点于周口。徐府街传云徐达府,后为关帝庙。
十时半谈毕。参观开封博物馆,收藏碑不多。原属河南省博物馆,迁郑后,留下归开封馆,碑皆属邙山土山墓志,有泉男生碑,共一千余块。
看毕又去看延庆观,今属某鞋厂内,在外观望一下,往内因无证明不同意,观外表奇特。
7月6日(周三)
上午十一时二十六分车去徐州,下午八时余到。先到地革委,经值班人员介绍至一招住下。房间很热,楼上又无水,生活十分不便,谭一夜未安眠。
7月7日(周四)
上午换住所,至淮海饭店,在淮海路上。下午至城建局,在。。转介绍信,正逢大雨,30毫米。废黄河在二坝处向北分出大沙河,流入微山湖。二坝至徐州72公里,中泓一般无水,滩地窝于堤外约六七米,河床一般几十公尺至一百公尺。这72公里,二堤间490平方公里土地,汛期积水对徐州威胁很大。坡度万分之一。1949、1963年都在徐州城内决口。城在淮海路高坡马路即废黄河老堤。这72公里堤距在5公里左右,不但堤内滩地已耕,中泓河槽也种上一季小麦。1964年徐州市区内四米下发现古代街面,有石板条,可能是天启四年下埋酒坛、石磨、马(磴)【镫】、盔甲。
徐州地区仅《徐州府志》可寻靳辅工程遗址,城东南很近废黄河道中,李庄以东,解放后72年浚河发现石头、铁锚,群众称老石坎。废黄河堤顶39—40米,旧城区32.7米左右,33米算高,废黄河槽34.5米。
废黄河上老桥,桥基在32米以上,旧堤已破坏,最高保存堤顶在43米以上。
徐州城周围黄河堤,古代有石条护堤,深至四米以下。
刘(容)【墉】(石庵),在任知府。黄河河底比奎河高4米。
徐州市区最窄黄河80米至100多米。
徐州以西废黄河内尚由虎山腰分洪,由闸河入睢,向北由大孤山分洪,下不牢河入运河。
沿九里山北沿有洼地(可能古河)。
萧县地面低,苏皖高差明显。
7月8日(周五)
上午去城建局,逢大雨。城建局无车,上午回宿处。下午仍无车,由市政科长王庆义陪同去云龙山。山在城南,乘公共汽车去。1952年。。到此,后花二十万修葺,山顶有兴化寺,有北魏时大头佛,今用水泥。两方石刻,“文化大。。”初破坏,有茶室,幽雅,为游览胜地,山顶可览城内故黄河道、烈士纪念碑,留相二张。六时余回淮海饭店。
7月9日(周六)
上午去地区水利局,得专区地图一张。工程科范工程师接待,其云:二坝大沙河一支为1853〔自注:应1851〕年蟠龙集(在河西)在二坝之西决口,从大沙河到昭阳湖,1854年堵口失败。徐州市内有七桥,通过100流量,宽150米。徐州地区堤距最宽十公里。河槽最宽1000多米,废黄河各段利用不同,兰考、商丘引黄灌淤,虞城、宿县、曹县蓄洪灌溉,砀山在黄河上种李。
邹振环整理附言
20世纪七十年代绘图的工作照 左二为谭其骧,左三为邹逸麟
谭其骧先生不仅非常重视传世文献,也重视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1977年6月5日,66岁的谭其骧不顾接连外出的劳累和日渐严重的高血压,率领邹逸麟、王文楚、赵永复在郑州、荥阳、安阳、浚县、滑县、濮阳、大名、邯郸、新乡、延津、开封、徐州作调查考察,7月10日才回到上海。史念海先生对谭先生实地考察的成就有着很高的评价:“先生为使历史地理之学能有更多的发展,复不辞辛苦,亲临各地,实地考察。云贵高原之上,黑水白山之间,壶口大伾之侧,洞庭云梦之滨,无不遍印屐痕。老当益壮,令人钦慕。”
1978年谭先生不幸中风。1977年黄河古道考察成为他平生最后一次实地探访考察,意义非凡。笔者确信谭先生日记中应有更为详细的记述,可惜此一时期的谭先生日记目前尚未面世。因此,邹逸麟先生关于此次考察的日记,对于见证谭先生一行对黄河古道的考察,了解这批历史地理学者如何增加了各自对黄河变迁的感性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邹先生女儿提供的众多邹逸麟手稿日记中,整理者发现有一本黄河古道考察日记。该日记记载在长17.5厘米、宽12.5厘米一小笔记本上。由于那一时代笔记本之珍贵,因此这本小小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有三种日记和大量读书笔记。前有1975年10月22日至11月9日的《河南行日记》,中间夹杂了1976年11月23日至12月6日在西安召开《。。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篇》审稿。。的《西安行日记三则》;而1977年6月3日—7月9日黄河古道调查日记(一)(二)(三),是邹逸麟先生自己以小标题作划分的,并亲自题写了“黄河古道考察记”或“古黄河考察记”,在原稿中前后排列顺序是(三)(二)(一)。
山东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照 后排左七为邹逸麟
对黄河、运河与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是邹逸麟个人学术研究的重点与成就所在。他从文献的字里行间找出相关信息,通过实地考察制作黄河决口、溢出、改道的年表,以及一份历朝历代黄河流经地点的年表,系统梳理了魏晋以后黄河河道千年的变迁过程,并将此绘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上,这是长年累月的硬功夫、苦功夫磨出来的“活”。1977年邹逸麟先生42岁,日记中是大量的实地考察内容,是学术思想毛坯的记述,但细致比对,会发现他之后所写的《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1980年12月)、《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复旦学报》1985年4月第2期)、《东汉以后黄河下游出现长期安流局面问题的再认识》(《人民黄河》1989年3月第2期)、《千古黄河》(。。中华书局1990年版)等,多少都反映了他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所作的实地调查,对其黄河变迁规律及其造成的影响之认识,所产生的升华。这一段考察黄河古道的经历,在其《邹逸麟口述历史》所附录的“邹逸麟年表”中亦未提及,因此,此段日记的记述,对于将来重编“年表”也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关于夹河滩新石器时代更多网友观点如下
它们的区别是:旧石器时代是用打制石器,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是用磨制石器,会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所使用工具的加工更加具有目的性。使工具更加符合生活需要,更加好用。懂得人工取火使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 旧石器时代是用打制石器,依靠天然取火;新石器时代是用磨制石器,会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所使用工具的加工更加具有目的性。 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海棠文学小说网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小说阅读网,但是这个网站经常会出现过期,打不开的现象,而且网址也会经常的换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