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骨头碎片,旧石器时代的骨器
有网友提问:新石器时代骨片,今天小编来回答一下
如果你对答案不满意,不妨看小编为你推送的这篇文章
2 2002年山东济南泗门宝塔佛头回归后,我在从事‘。。早期文字书法艺术’专题研究时,发现甲骨文、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制符号之间有1000多年的差距。这个时期应该有新的符号或文字,也应该是甲骨文的主要来源。寻找这一时期的符号或人物,成为我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天道酬勤,因果报应,甲骨文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2005年在济南发现了甲骨文。2007年夏天,我发现长乐收藏的一批骨头上的铭文是文字。这些骨铭是收藏家在2007年春天收集的。
2007年秋天,临猗的李玉婷和苏昭杰老师带着一些刻骨和一面石雕墙来我家给我看。2007年夏天,苏昭杰先生从江苏邳州大墩子的村民那里得到了它。
我仔细看了之后,当时告诉他们三件事:第一,这些文物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遗物;第二,牙钩上的雕刻是八卦符号,其他的骨器和石壁上雕刻有鸟纹,都属于符号,是一批重要的文物。第三,希望对大墩子遗址多做调查。当时,我向。。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教授推荐了这些资料,希望能尽快出版。去年秋天,苏昭杰老师告诉我,他在大墩子遗址又发现了一块骨头,上面有一道划痕。他把图片发给我,我观察应该是甲骨文。最近获悉,一些文物爱好者也在苏北其他地方收集甲骨文。将这些资料与高邮龙游村陶文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推测,今天不仅在江苏中北部地区或淮河流域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标记符号和纹饰的骨器和石器,而且还发现了甲骨文。在这里,甲骨文与大汶口文化符号和装饰图案的关系如此密切,这一地区很可能是甲骨文产生的主要地区之一。
在我发表了《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和《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之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济南大辛庄商代地层出土的甲骨卜辞和甲骨文是非常重要的。去年和今年春天,我们在济南和章丘龙山镇附近的地方进行了十多次调查。(图一)我们发现发现龙山文化的地方有甲骨文。本书所用的甲骨文大部分是当地文物爱好者在龙山镇冯家村砖厂挖掘时收集的,部分是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的。冯佳遗址几乎与周边几个遗址相连,西南方向距离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仅约3km。该遗址主要用于龙山文化至商代。在现场,我们收集了龙山文化和商代的蛋壳陶片、陶篮、涛哥、石刀和石斧。
经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在济南和章丘龙山镇附近的地方进行了多次调查,更重要的是收集到了更多的甲骨文。我们不仅对甲骨文的年代和与甲骨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甲骨文与陶器符号的渊源和传承关系,以及甲骨文形制的分类和解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对甲骨文时代及其与甲骨文关系的再认识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守古60’的检测年龄。2009年11月30日采集于寿光市东北部圣城古文化遗址东南面龙山文化晚期灰坑。灰坑里还有打磨过的黑陶片、黑陶腿和加沙深棕色陶罐的口边。我在我的书《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上给它编号为“守古60”。
2010年1月7日,我送到中科院考古所第14碳实验室进行碳年代测定。2010年11月8日,。。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十四碳实验室发布碳测年报告。检测结果为336324BP
在2009年至2010年间,我和我的研究生在圣城遗址对当地人进行了十多次调查和访问。这个网站有几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1.遗址面积很大,有几十万平方米,但发现甲骨文的地方很小,和其他大型遗址发现的大致相同。位于场地中间,不到3万平米,明显高于周边。那时候的土地可能是居民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可能有像城市一样的建筑。
2.很久以前,在圣城遗址经常出土骨头。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古骨厂。我们当时调查的时候,在地上发现了更多的骨头。早些时候有人在这里采集过,但我们还是采集到了几块甲骨文。‘守古60’采自这里东南大坑东墙龙山文化晚期的灰坑。
3.圣城遗址位于圣城街北端。当地人对‘圣城’有两种集中的解读:一种是它是圣仓颉这个词创造人物的地方;另一个是这里是尧舜相遇的地方。在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中,有学者认为仓颉生于今天的寿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收集了一个骨铭,我在其中解释了两个雕刻的字,分别是“尧”和“舜”。
去年春天,我开始对甲骨文的年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甲骨文的年龄下限应该与甲骨文相联系。影响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去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的甲骨文学术研讨会后,我详细观看了1984年济南大辛庄商代中晚期地层出土的刻骨,我确认也是甲骨文;第二,去年春天我在济南章丘龙山镇调查时,在同一地层发现了甲骨文和商代早中期的涛哥足。第三,我在龙山甲骨文中发现的甲骨文,在布局、字体造型、钻烧等方面与甲骨文非常接近。所以我认为甲骨文产生和使用的时间更长,在3300-4600年前。从山东开始,甲骨文历经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中前期,使甲骨文的年代界限与甲骨文的年代直接相连。
‘寿谷60’的测试日期约为3700年前,来自寿光龙山文化晚期的灰坑。近年来,有学者对山东龙山文化的时代提出质疑,认为其下限可能在距今3800年左右。“守古60”的年代为研究山东龙山文化时代下限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对甲骨文时代的重新认识,可以进一步确立甲骨文是由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发展而来,是甲骨文的主要来源。由此,确立了陶器符号和甲骨文的发展——古代甲骨文的符号和文字——金文。
我们可以以距今3700年的“守古60”为界,把山东甲骨文存在的1000多年分为两个时期:
早期,约3700-4600年前。就山东古文化而言,这一时期的甲骨文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甲骨文的特点是:骨片上的字数少,一块骨头很少超过10个字,字的形状很图形,有的字很复杂,接近绘画。根据六书的文字来看,应该是指纹字和象形字,处于文字产生的初级阶段。
后期,约3300-3700年前,为岳石文化时期,商代早中期。到了后期,甲骨文逐渐增多,一块骨头上常见十几个字,最多的时候有50-60个字,形成小文章。这一时期可能出现了会意字,字体的象形字逐渐减弱,而符号增多,有的与甲骨文的形状相似。后期的甲骨文已经初步发展成成熟的文字。lat中的甲骨文
龙骨是鹿的肩胛骨,是罕见的骨铭。正面上部排列着五个雕刻的水平长方形凹槽,上部两个凹槽的内底有明显的烧痕。肩胛骨下部残缺,还留有8个刻字。凿骨烧骨的占卜祭祀活动可能起源更早。但占卜和祭祀之后,占卜和祭祀的内容和结果都是用文字和符号刻在同一块骨头上的。龙骨1应该是目前见到的较早实物,极为珍贵。
龙骨是一块人体盆骨,上端不完整,一侧中上部刻有20个左右的字。近几年发现了类似龙骨2的骨铭。
虽然龙骨布局有点乱,但还是能看出是上下垂直排列的。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条理清晰,是一篇短文。其构图布局已与一些甲骨文相似。更有甚者,骨刻人物的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绘画性的表现也逐渐消失了。简单符号的字体形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甲骨文。可以说是骨雕成熟文字的。。,也可以推测为甲骨文产生的最初作品。
雕烧的类似龙骨1的动物肩胛骨,是1984年大辛庄遗址发掘时部分出土的。鹿、羊、猪等的肩胛骨层。出土属于大辛庄商文化一至三期,即商代中期至晚期的早期。(1)大辛庄遗址出土的这部分动物的肩胛骨,经过观察分析,我认为有些骨头上也有刻字。龙骨1和龙骨2距离大辛庄遗址仅20公里,属于同一时期。
前几年我以为甲骨文主要是用来记录的,甲骨文主要是用来占卜的。但近两年来,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看到古龙一号和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后,我认为甲骨文不仅是用来记录的,也是用于宗教祭祀的。到了后期,宗教祭祀的可能性逐渐增加,占卜也出现了。这种做法和目的直接为甲骨文所继承。
最近才知道,从龙山文化到商周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有很多,比如济南的大辛庄、章丘龙山、冯佳遗址,东西约20公里,南北约10公里的范围内,是一个很大的遗址群。2003年,济南大辛庄遗址发掘,出土了商代晚期的甲骨文。(2)(图2)一处遗址的商代中晚期地层中同时出土了甲骨文和甲骨卜辞,这是目前其他地区所未见的。此外,出土甲骨文与甲骨文风格特征的来源和传承关系明显,说明甲骨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来源。甲骨文大概产生于商代中期,鲁中地区尤其是济南可能是甲骨文产生的主要地区之一。
图2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甲骨文、甲骨为。。的。。早期文字,是从图像逐渐发展到符号的,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也可以说,早期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繁到简逐渐演变的,不像有些人认为早期文字是由简到繁发展的。055-79000云:初书,类象形,故名。后来形音相得益彰,即称词。‘文如物精,字如泡奶。’这里的‘文’是一个物体的形状,它应该是一个绘制的图形,而且是复杂的;“子”是指由形体和简化音组成的指示符号,都是简化的,所以“子”是简单的。高明老师对此也有详细解释:‘早期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基本上,字体是根据对象绘制形状而成的,每个字符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图片’。以早期的汽车人物为例,完全仿照当时的具体物件.就像古代汽车的图案一样。不难想象,用这样模式化的文字记录一个完整的语言需要多少精力和时间,在不发达的社会也只能勉强应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样的字体显然难以适应和胜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简化。正是根据这一要求,汽车从复杂的图形变成了简单的符号。(图3)虽然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车,但是甲骨文和甲骨文中‘龙’和‘凤’字的变化是可以解释的。我们可以说,甲骨文早期主要是复杂的象形文字,后期逐渐向简化符号发展。事实上,古埃及文字也大致是这种发展过程。
图3“车”演变图(摘自高明《说文解字叙》,第160页)
第二,史前陶器符号的系统区分和甲骨文的继承与发展。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甲骨文也有起源。蚌埠双墩遗址陶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以及仰韶文化中的符号,都是书写过程中的指示性现象。骨铭直接继承了这一传统,将指法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造字规则。目前有学者认为《大汶口》对陶尊的描绘已经是一个字了。然而,目前,这种符号很少被发现。和双墩陶符一样,是一器一字,只起到一定的象征作用。虽然不能说它们是一种记录。。的文字,但它是甲骨文的来源。现在看来,史前陶器符号需要仔细分类和研究。
史前陶器符号是很多学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符号的分类,以及分类后对各自地域背景文化的研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第一大体系是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图4)马家窑文化(图5)和长江流域的崧泽文化(图6)和良渚文化(图7)中的陶器符号;第二大系统是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淮河流域的双墩文化和辽河流域的小河沿文化的陶器符号。
图4仰韶文化陶器符号(摘自高明《。。古文字学通论》,第28页)
论:Xi安半坡陶器符号
下图:临潼姜寨陶器符号
图5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摘自高明《。。古文字 学通论》第29页)
甘肃马家窑文化中的陶器符号
下图:青海乐都刘湾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
图6崧泽文化陶器符号(摘自高明《。。古文字学通论》,第30页)
上图:青浦崧泽出土的陶器符号。
下图:上海马桥出土的陶器符号
图7良渚文化陶器符号(摘自高明书《。。古文字学通论》第29页)
第一个系统符号以仰韶文化的陶器符号为。。,笔画简单,多为直笔,基本上由一至数个横、竖、斜笔画组成,极少超过10笔,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老师黄亚萍早就指出:‘如果我们把半坡碑刻看作史前文字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基本上与甲骨文和金文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不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但它是一个纯粹的抽象符号,具有文字的性质。它的形状类似于字母和字符。因此,宗仪饶先生认为仰韶文化中半坡的陶符对腓尼基字母影响很大,并说:新石器时代,陶符与其他国家交流,主导字母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意义更大。这种陶符体系是否如饶老师所论述的那样,这方面我还没有深入研究过,但不难看出,它对甲骨文和甲骨卜辞的影响不大。二里头出土的夏陶器和骨器上的雕刻符号与这些符号有许多相似之处。(图8)
图8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骨器铭文(摘自徐洪《。。古文字学通论》,第147页)
大汶口文化和第二大体系双墩文化的陶器符号与前者截然不同。符号形状复杂多变,以笔取姿,用直笔和弧线。大部分是对物体和手指组合的直观描述。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图形符号。(图9、图10)从整体艺术风格分析,甲骨文应该主要是继承了陶符这一体系的传统,尤其是象形和指法创作的指导思想。甲骨文得到充分继承,并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造字规则。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因为在关中地区也发现了甲骨文。按理说,它们应该和山东地区、赤峰地区的不一样,应该是受第一系陶器符号影响较大,但事实并非如此。是不是应该推测东部地区的甲骨文产生的更早,而关中地区的甲骨文是在其影响下产生的?这是我们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一个渊源和传承关系:双墩、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符号与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直接相关。
图9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图10双墩文化陶器符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收藏,《最早的。。》编辑)
第三,研究骨雕文字的分类和解读。
目前已掌握甲骨铭文1000余件,刻玉石器8件,刻陶片7件,属于甲骨时期,占3000余字。其字体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类:写实意象型、主干分枝型、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
第一类:写实图像型。甲骨文的字形大多是写实的,所以在我的书《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里,我曾经把写实的字归为两个造字规则:‘对物的审美再创造’和‘龙凤文化与凤字多样性’,这是甲骨文最重要的造字规则。这里的写实形象主要是指人和动物的造型。他的意义可能主要是记录人和各种动物的动作,也可能延伸到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第二种:主干分枝型。这种风格很特别,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它的形状主要是以一条粗而长的主线为主,然后在主线的左右两侧雕刻一些短而细的线条,类似于树枝形状。(图11)从甲骨铭文的细分可以看出,它们与今天。。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彝族使用的文字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后面会分析这种关系的原因。在彝语的起源中,有一种说法叫“支字”。张春德老师认为,彝语的产生和发展与毕摩练习有关,毕摩练习时经常将树枝剪成20多种形状,并根据这些形状创造彝语。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十是最常用的数字。彝语采用剪一枝。。一枝的方法。作为基本单位,在这个树枝上加一根短棍。。两个,再加一根。。三个。通过改变方位和结构,可以得到四、五、六、六。如果‘赖’,就用两根树枝互相背;“松树”由三叉枝直接。。;杉树的叶子直接。。了“山”.从记录实物(供奉祭品)——模拟这些树枝的形状,绘制成简单的描绘符号——经过加工,不断改进,加上其他造字方法,成为今天的彝语。甲骨文的分析可能主要与记录人物和植物有关。
第三类:中心圆形或近圆形。这种造型不仅前期有,后期发现的也明显比前两种多。基本形状有三种:一种是中间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围绕它向外辐射几条曲线;(图12)另一种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中心,类似于圆形或正方形,周围向外画了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线还画了细线;(图13)另一种是中间像眼睛一样的椭圆形,两端有粗尖,椭圆形的左右两边只有几条细细的短线。(图14)大部分出现在后期。如果和甲骨文混在一起,就很难分辨谁是甲骨文,谁是甲骨文。
图11主干分枝骨刻图12圆形或近圆形中心的第一骨刻
图13具有圆形或近似圆形中心的第二骨铭图14具有圆形或近似圆形中心的第三骨铭
这种甲骨文的形状与一些文献记载中的仓颉非常接近。055-79000云:‘黄帝之史,见鸟兽蹄迹,知其异。他先立了一个书契。鸟类踩踏地面和手指形成的痕迹与这种甲骨文非常接近。这种甲骨文也可能是古代人类崇拜太阳的记录。对太阳的崇拜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共同母亲。在。。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画以及陶器雕刻中经常可以看到太阳图案。这种甲骨文也可能是对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痕迹的描述。如果是对鸟兽痕迹和常见痕迹的描述,这些甲骨文可能大部分都有记载;如果是太阳的记录,这种甲骨文大概大多是记时的。
发现一个古文字很重要,解读它同样重要。只有读了,才能知道古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从事释字工作。高明老师曾明确指出:‘汉字自古就有,几千年来一直在持续使用。但由于时代不同,汉字的形、音、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一个词不同时间的形式有时差别很大。有些文字因为时代的变迁失去了意义,成为了死语言;虽然今天已经被重新发现,但很难识别声音和意义。所以有很多古文字必须经过科学的解读才能被识别。“许多古文字专家提出了解释古文字的科学方法。例如,在《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年,唐兰提出了五个遇见
高明老师还提出了古文字考释的四种方法,即‘传统比较法’,‘举例演绎法’,‘部首分析法’,‘礼俗制释字’。两位老师的解读方法基本都是基于成熟人物的解读,早期不成熟人物的解读应该有自己特殊的解读方法。参考两位老师的解读方法,我认为解读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考古类比直接读图法、历史考证法、指物结合破译法、与甲骨文对照法、彝文对照法。还需要注意的是,我提出的五种方法很少单独使用,而是经常用一种方法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方法一起解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这是一种科学的解释方法。
1、考古类比形象塑造法
如前所述,甲骨文的字体形状大多是写实的,直接解读图像就能知道它的意思。临淄皇城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石箭头,上阴线刻有两个象形文字,上下排列。上面是‘貘(猪)’字,下面是‘狗’字。(图15)‘貘’这个字的形状非常生动。嘴长,身体圆,鬃毛清晰可辨,腿在走。最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短尾巴,适度下垂。很明显,它是一个家庭饲养的猪的形象,与河姆渡文化阴线雕刻的陶猪和大汶口文化塑造的陶猪形状非常接近。而商代甲骨文中的‘塔平’二字和周代金代的偏旁‘塔平’(图16)很容易看出,它是从石刻发展而来的,开始简化符号,并趋于规范统一。055-79000解释:‘尾竭,故称貘。’‘狗’的造型也很传神。看似有利牙的大嘴显得格外生动,身体修长弯曲,透视布局看起来不太准确的四肢也更加有力。向上弯曲的长尾巴使狗细长而有力的身体与特殊的精神相匹配。虽然和大汶口文化陶狗有很大不同,但是甲骨文中的‘狗’字和它很接近。(图17)同样,甲骨文的‘狗’字缺乏石刻图画的保真性,逐渐成为一种更加统一的符号象形文字。《说文解字叙》引用《古文字学导论》:‘像狗一样,特点是肚子细,拳头长尾巴。’055-79000:‘孔子说,狗的性格就像狗的图画。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中的猪和狗的造型艺术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猪和狗的下颌骨是主人财富的象征,在两种文化的墓葬中也经常发现。如诸城程子33号墓属于龙山文化时期,随葬有13个猪下颌骨;泗水尹家城龙山文化晚期墓葬,埋葬了20多只狗的下颌骨。经过仔细的分析对比,临淄皇城龙山文化的石镘所雕刻的镘和狗,应该是古代财富的记录:一方面,这个石镘作为武器,可能是一个人墓中的陪葬品。上面刻画的“貘”和“狗”等文字,和其他墓葬中埋葬的猪或狗的下颌骨一样,是主人财富的记录和象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当时的物质交换凭证或代币。谁拿着这把石铲,谁就拥有貘和狗的物力财力。
图15山东龙山文化石雕
图16陶铸、甲骨文和金文的“巴平”字
图17大汶口文化陶狗(左)和甲骨文“狗”
2.历史考证方法
文献中虽未发现甲骨文,但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和经济生产有不少记载,以《说文解字》为。。。在发现甲骨文之前,这些记录只是历史传说。现在,这些记录,尤其是《甲骨文字典》的一些相关记录,无疑是当时社会的再版或记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寿-2是骨臼,正面写满了人物,但已经损坏严重。最好保留两个面对面的字刻在中间。右边是一个老人,胸前长胡子,头发稀疏,只有几根长长的分叉的头发飘在空中。他看起来优雅深沉,身体微微前倾。他踮起脚尖坐在地上,双手微举,手肘支在腿上,像是在解释,表情成熟可亲。左为中年男子,健康贤惠,粗壮。他戴着平顶礼帽,穿着宽大的衣服,拿着一把长柄农具。他大步向前,神情坦荡,仿佛想得到长辈的指点或教导。两个人物苍老、刚强、和谐,动作恰如其分。在众多的雕刻中,它们像捧月的星星一样突出。(图18)
图18甲骨文“尧舜”(左)和甲骨文“尧”
2009年春天,我第一次看到这块骨铭的时候,差点脱口而出‘这不是尧舜吗?’太像了。都和我小时候看的画里尧舜的样子很像:舜总是戴着一顶平顶的大帽子,穿着宽大的草衣,拿着农具;姚老了,精力充沛。最典型的就是他已经将近秃顶,只有几根头发散落。你没在这里找到蓝图吗?原来圣人4000年前就是这个样子!而且这块骨雕的年代和出土地点与尧舜接近:第一个方面,这块骨臼的雕刻风格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尧舜也是这个时代造就的英雄;第二,舜,东夷人,生于今诸城,距今寿光不到100公里。舜青年时代的主要活动就是在这个地区;第三个方面,晚年姚遍访圣贤,后四山推舜,姚遍访贤愚舜故里。多次见面后,姚满怀信心地完成了任贤能在顺的历史性壮举,姚的平天白日的英雄时代出现了。姚先访东夷,舜与他们相会,成为一个美丽的故事。用艺术形象记录这一历史壮举,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外,刻在骨头上的姚的形象和甲骨文中“姚”字的形状也很能说明问题。甲骨文中的‘瑶’字是老年人的简化符号,两只大眼睛从头部突出,身体驼着,双手下垂于膝盖处,踮起脚尖站立。显然,甲骨文中的“要”字是从甲骨文中的“要”字发展而来的。这幅图可能没有刻画尧舜,但也应该是当时两位重要人物的会面图。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类比,当时尧舜相遇的画面应该也差不多。
3.对指称对象组合的解释。
甲骨文把几个或几个以上的指称文字组合起来,象征一个完整的意思,达到说一个字的目的。它是甲骨文的一个重要造字规则,即指称物的组合象征性。这种象征性的指物组合,在今天一些落后地区的民间记录活动中依然常见。甚至有些不识字的人会用不同的记录媒介,组成一组组的符号来记录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然,这种特殊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大多不用于交流。所以,不能算作文字。甲骨文作为当时主要的语言交流形式之一,已经发现了许多指称物和事物的组合。当时作者的‘随意’和‘拓展’意识是附着在他的创作上的,所以我们今天很难去解读,也需要有相对的‘弹性’。
长谷9号就是一个典型的纵队。在正面的下半部分,有一个指法字的完美组合。中间有一只受惊的野牛,身体收缩,前肢扬起,咆哮着。旁边有一只类似鹿的动物在逃跑,周围有几个人,各有各的动态。综合分析,把它们作为一组词语来读,可能最接近它的本义,是一次狩猎活动的具体记录。(图19)这个组合的意思是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用更简单的语言还是更复杂的词来表达他,可能因人而异。这是指。。组合解释的灵活性。
图19长谷9(部分)猎文组合
4.比较
甲骨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来源,甲骨文主要是通过继承甲骨文的造字规则、物质媒介和雕刻技法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象形书和参考书对甲骨文的影响更大。因此,甲骨文的很多词语直接继承了甲骨文的特点和风格,为我们解读甲骨文的一些词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解释的深入,不仅为一些未解的甲骨文字提供了解释的可能,也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一些字是否正确。用甲骨文和金文来读释甲骨文,象形文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2008年,我用龙凤鹿这几个字解释了这种关系。
如长谷1,‘龙’字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侧视的,头很大,眼睛很宽,头又粗又长又弯的独角。身体细长,有几个弯曲的弧线,尾部粗壮,尾巴向上翘起。前肢屈伸,爪分五指。他们很强壮,有张力。到了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只有一般的头、粗壮的身体和细长的尾巴,逐渐成为象征。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是在骨铭‘龙’的基础上简化的。
甲骨文中有许多像“凤”这样的字。是对真实动物的模仿,还是对‘鸟’字的升华,对‘鸟’字的扩展和修饰?这也是我们需要咨询专门科学家的问题。我们切不可武断地否定当时存在类似凤凰的动物的可能性。甲骨文中‘凤’字的基本特征是身体细长,头顶高冠,眼圆颈齐,尾长艳丽,肢爪有力,富贵荣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虽然也显得华贵华美,但却被概括为只有高冠、展开的羽毛,显然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简化为一种形象符号。
骨铭“鹿”也很典型,通常是抬头侧视。鹿角雄壮华丽,躯干英俊修长,动感和谐自然。后面的尾巴翘得很高,对应抬起的头。商代甲骨文中的鹿并不那么写实,多为静态。它突出的角仍然保存完好,但身体的大部分已经变成了短而粗的弧形,下部不再是四肢的运动,而只有两条直立的腿。一切都简化了,美丽动感的小鹿演变成了一种形象符号。
5.甲骨文与彝语的比较解读。
前几年有学者对彝语和甲骨文做了比较,发现了一些字形相同和相近的文字,于是提出了彝语和甲骨文同源异流的理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彝语和古文字的比较阐释。(1)大量甲骨文的发现,初步证明了彝语与甲骨文关系密切,这是我们今后解读甲骨文时要注意的问题。两者的密切关系有以下初步经验:
首先,甲骨文虽然在关中地区有发现,但是在山东和内蒙古赤峰发现,属于古代东夷地区,彝语也叫‘彝语’。可以推测,彝语与古代东夷人关系密切。这一点可以从龙山文化时期及以后时期大量东夷人向西南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得到证明。
其次,甲骨文的字形类似绘画,笔画复杂而简单。笔多为弯笔、弯笔、圆笔,也有直笔、折叠笔。发展到后期,直板笔和折叠笔逐渐增多。根据孔教授的研究,“易的笔画少直,多弯折,笔画类型复杂,保持了早期文字‘随体’的特点。”(2)骨雕与《易》的相似性
青海乐都刘湾1974年出土。
055-79000 1976年第六次半山马厂文化,距今2400-2000年
刘湾遗址陶器上的两种陶文
六湾遗址彩陶陶文
甘肃新店出土陶文1923-1924 《解字》 1300-1000年前安徒生新店文化
上海马桥 1960—1966年出土 《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前1271年 商文化
河南郑州二里冈 1953年出土 《考古学报》1954年第8期 1957年第1期《郑州二里冈》1959年考古学专刊丁种第7号商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 1960—1964年 前2000—前1400年
《考古》1965年第5期 龙山文化—商文化之间
甘肃半山马厂 1955年 前2700年—前2000年 《。。语文》1978年第3期
上海马桥 1960—1966年 前3800—前2400年 《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良渚文化
陕西铜川李家沟 1972—1974年 前4000年《文物》1975年第8期 仰韶文化
河南郑州南关 1955年 前1600年商文化
上海青蒲县崧泽 1960—1961年前3900—前3200/2500年 《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 龙山文化
陕西临潼零口 1972—1974年 前4000年《文物》1975年第8期 仰韶文化
河南殷墟大司空村 1958—1959年前1200年 《考古》1961年第2期 商文化
河北磁县下七垣前1290—前1266年《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商文化前4300—前1900年 《文物》1974年第1期大汶口文化
1974年—1975年《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商文化
山东宁阳堡头村 1959年前4300—前1900年 《文物》1974年第1期 大汶口文化
河北磁县下七垣 1974—1975年《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商文化
陕西长安五楼 1953年前4800年—前4200年 《考古通讯》1956年第5期 仰韶文化
陕西郃阳莘野村 1953年前4800—前4200年 《考古通讯》1956年第5期 仰韶文化
陕西临潼零头 1972—1974年前4000年 《文物》1975年第8期仰韶文化
山东赵村 1964年《考古》1965年9期 龙山文化
河南偃师伊河苗湾 1960年前2400年 《考古》1964年第11期洛阳王湾第二期文化
河北磁县下七垣 1974—1975年 商文化《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陶文 1959年前4300年—前1900年 大汶口文化
马厂类型早期和晚期出现的陶文
河北殷墟小屯出土的陶文 1928—1936年《小屯》殷墟陶器 商文化 前1290—前1260年
河北藁城台西村 1973年《文物》1979年第6期 商文化
山东城子崖 1930—1931年出土《城子崖》1934年 前2500—前2000年龙山文化
浙江良渚 1955年出土《。。语文》1978年第3期 龙山文化
江西清江吴城出土的陶文 1973—1975年《文物》1975年第7期 前1800年 商文化
陕西周原 前1122—前947年 其中有十字见《文物》1981年第3期 周文化
乐都柳湾彩陶符号出现的组合情况表
沙可乐博物馆藏良渚文化陶壶符号
云南迪庆藏族匠人造陶器上的符号
余杭良渚文化陶盘符号
余杭良渚文化陶罐符号
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
吴县澄湖良渚文化陶罐符号
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陶片上的陶文 《文物天地》1993年第2期
佛山河宕遗址陶器符号拓本《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试论西樵山文化》 杨式挺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符号 1—4.莒县陵阳河遗址 5.诸城前寨遗址 6.大汶口遗址75号墓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
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陶文、石刻文字和符号
江西清江樊城堆遗址出土的部分陶文《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2期
角山刻划符号或文字统计表
角山86版H1出土湖动符号或文字统计表
角山刻划符号和文字拓片
。。民族古文字字母表*
佉卢字字母表
焉耆—龟兹文字母表
于阗文字母表
突厥文字母表
粟特文字母表
察合台文字母表
西夏字形构造表
藏文字母表
四种傣文字母表
东巴文
水书·历法
水书·农事
水书·论攻守
水书·卜辞
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
八思巴字字母表
满文字母表
彝文母书
彝文公书
彝 文
关于新石器时代骨片更多网友观点如下
海棠文学小说网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小说阅读网,但是这个网站经常会出现过期,打不开的现象,而且网址也会经常的换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