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问: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今天小编来回答一下
如果你对答案不满意,不妨看小编为你推送的这篇文章
追本溯源 赓续文脉
——山东、福建、江西中华文明寻根之旅
漫步于福建三明市三元区颜倩镇颜倩村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廊十二景、绿树红花、红果满园”的生态文明和历史文明景观尽收眼底。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历经22年,万寿岩遗址已逐步建成福建省唯一的旧石器博物馆、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第三届。。考古大会宣布万寿岩遗址成为。。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五大优秀项目之一。
。的十八大以来,新时期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辉煌成就。
实证历史
着力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这是今年两个女墓出土的陶器。这些陶器虽然有些破损,但从陶器的摆放和布局来看,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近日,山东滕州尚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朱超和他的同事们正在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从事陶器修复工作。放下修复工具,朱超告诉记者,墓主人随葬品的分类摆放,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文明意识的觉醒。
上冈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刚村东的渭河两岸,入选2021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考古学家称为海岱地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示范。上冈遗址的发掘是“考古。。”重大科研项目“海岱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发现对了解尚钢大汶口聚落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礼制,以及研究海岱地区的文明和早期国家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自1928年城子崖遗址被发现以来,山东考古已走过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古人不断努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考古文化发展序列,即“边边洞遗址——后李文华——北新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新时期,山东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考古队伍不断壮大,科技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要发现和研究解释成果丰硕。他们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早期国家的诞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2年起,国家文物局设立“考古。。”重大项目,山东省“海岱地区古代文明进程研究”和“海岱地区夏商周考古研究”两个项目入选。同时,山东省参与了中华文明探秘工程第二至第五阶段的研究。围绕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对汶上王楠引水枢纽、曲阜鲁国故城、泰安大汶口、临淄齐国故城、章丘城子崖、章丘焦家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船遗址、利津铁门关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
2021年10月,第三届。。考古大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6处考古发现入选,包括泰安大汶口遗址、章丘城子崖遗址、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临沂银雀山汉墓、青州龙兴寺遗址。近十年来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解决了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取得了新的突破,证明了历史的真实性
平南窑唐代窑址、鹰潭龙虎山大商清宫遗址、南昌西汉刘贺墓、樟树果子山战国墓.在江西、鄱阳大地上,一项项重大考古成果入选“。。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尤其是南昌西汉墓葬获得考古界所有奖项,成为全国科技考古和大众考古的典范。
地处长江中下游过渡带的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十年来,江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区域文明进程研究,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
对于旧石器时代,江西考古专家于2015年在安义发现了——舒亚龙遗址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将江西的人类历史追溯到50万年前;2020年,。。南方石制品分布最密集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荒野遗址之一的——高安上湖遗址被发掘,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古代先民的技术适应策略和生计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辽河流域网纹红土层手斧工具的发现,填补了华南手斧产业空间分布的空白。清江流域发现了大量小型石业遗址,揭示了。。南方石业转型的过程和南北人的迁徙与交流。
针对新石器时代,在万年仙人洞和吊桐垸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2万年的陶器和世界上最早的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作硅石,证明了江西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被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荆老虎墩遗址发现了长江中游最早的彩陶和。。最早的火葬墓。金溪一锅底山和釜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抚河流域和清江流域的考古调查,为完善江西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信息。
对于夏商周时期,九江桥麦岭遗址和二里头时期发现的许多遗迹和文物,对研究长江中游南岸夏商文化传播和江西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樟树果子山墓填补了江西东周考古的多项空白,为研究江西“吴头楚尾”的区域演变和“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直接证据。
江西文物考古工作者还积极参与“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格局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中下游早稻农耕社会的形成”等“考古。。”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区域文化变迁和文明进程研究,为江西省中华文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梅也表示,江西考古工作将围绕经验性的“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加快江西早期文明进程研究,推进考古成果阐释转化,努力为建设“。。特色、。。风格、。。气派”的考古贡献力量。
传承文明
展现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近日,厦门大学宣布,该校科技考古实验室葛伟副教授团队在江西靖安老虎墩遗址发现多座墓葬,分别是
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和系统的考古发掘,极大地推动了福建史前考古的发展,为探索福建南岛语族的起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海峡两岸考古界的交流与合作。
走在福建泉州的街头,随处可见历史,仿佛瞬间就梦见了宋元时代。多年来,这座古城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向世界传递着。。文化的独特声音。
泉州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是我国第一个经过科学系统发掘,块铁冶炼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以安溪青阳下草铺为。。的冶铁作坊,与晋江下游的冶铸作坊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泉州宋元冶铁产业链。铁制品由古道和内河航运输出,从泉州港出发,入海,“远播广布”。泉州的冶铁经济和文化在宋元时期融入了世界海洋文明。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被批准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56项世界遗产。
再来看齐鲁大地,今年8月,中韩两国外长在青岛即墨古城举行会谈,让即墨这座新千年古城走到了聚光灯下。
“即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闻名两千多年并延续至今的城市,其城址至今犹存。”即墨古城原规划建设指挥部文化组成员陈海波介绍,即墨建立于公元前56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现址古城建于隋炀帝统治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就在十几年前,即墨老城区因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而饱受诟病。2013年,当地。。顺应群众期待,即墨古城改造全面启动。经过6年的建设,即墨古城形成了“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整体格局。东、西门里大街为主要商业步行街,县。。、文庙、龚雪等公共文化建筑错落其中,成为青岛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古城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现实载体,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要立足现实生活需求,科学植入现代城市功能和时尚生活元素,努力实现新功能植入与传统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陈海波说。
把根留住
来源:光明日报
关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更多网友观点如下
标题: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顺序,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顺序图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sypc/259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