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湖北武汉欢乐谷国风维节正式开幕,景区联合国产动漫IP。。作《秦时明月》,全园打造国风主题打卡,暂时汉服在景区内飘扬。 一开春,穿汉服拍照的人在全国各地的旅游胜地屡见不鲜。
在国潮的流行中,汉服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 天眼检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汉服类企业达3400多家,且近八成是在5年内成立的。 但是,汉服产业的瓶颈也客观存在。
与现代服装业的大批量订货模式不同,汉服应用场景有限,穿着不便,爱好者也小。 因此,汉服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多以小订单定制为主,客单价高,成本也高。 前两年汉服价格多在500元左右,高门槛自然延缓了行业的扩张,近两年很多商家的汉服单价已经降至1200元,但质量也出现了偏差。
汉服的从业者多以日本的和服为标杆。 因为与西方服饰相比,这两种传统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昂贵的和服推动了日本和服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使外国游客成为和服的新消费者。 但不可否认,和服的生命力和和服仍然应用于一些正式场景,这些应用场景在国内市场并不存在。 目前,国内汉服产业多以古装电视剧等IP维持,一旦IP热度消失,就很难寻找新的IP。
更重要的是,尽管如此,和服还是在衰退。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字,和服产业从1975年的1.8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下降到2016年的2785亿日元,考虑到通货膨胀,下跌幅度可能会更大。 这不仅是因为传统服装价格昂贵,而且穿着复杂,保管困难,活动不便,不适合现代生活,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很难批量生产。 和和服一样,汉服也一样。 也就是说,和服的发展路径不适合汉服,直接抄经的话,结局恐怕会更糟。
那么,汉服如果想扩大规模并产业化,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路径呢? 旁边的韩服有点值得借鉴的地方。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服振兴中心致力于开发新的韩服工作服,既有传统服装的色调和图案,又在服装上进行现代化,两者和谐,互利双赢。
这样的路径,汉服产业也值得思考。 拓展汉服产业,最终要与现代服装产业融合发展,在保留传统服装精华的同时,把服装应用于现代生活,应用于现代服装产业的生产和销售。 ( (工人日报赵昂) )。
(程鑫编辑) ) ) )。
标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作文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sypc/301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