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其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
有网友提问: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今天小编来回答一下
正确
如果你对答案不满意,不妨看小编为你推送的这篇文章
导语:
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地理环境为农业在这里发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文化:
1.河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及这一时期该地区所揭示的农业植被情况。
2.该地区新石器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生产工具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水平。
3.这个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标本,反映了当时这个地区的种植结构。
4.该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畜禽骨骼及相关动物标本反映了该地区当时的畜牧业结构。
最后,作者根据民族志资料和河东地区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数量,估算了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人口、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
何志东部县地理区域图
一,
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地理环境
河东(指秦代河东郡,相当于今天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一带)位于黄河中游,010年至59000年河东地区约为东经110 20~ 112 10;北纬34 43~ 36 24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西北部有火焰山,东南部和南部有中条山,东北部有霍山,临汾盆地和涑水盆地之间有王集。从黄河西侧,由北向南流至芮城风陵渡,再由西向东。汾河贯穿临汾盆地,自北经洪洞、临汾、襄汾,至侯马,再折向西,经稷山、河津流入黄河。江苏省的水源来自江苏盆地东缘的中条山,流经闻喜、夏县、运城、临沂、永济至黄河。
河东地区的临汾盆地和湖水盆地在地质学上属于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的平原大部分属于冲积或湖泊沉积平原。新石器时代的河东地区是一个水陆并进的国家。例如:
汾河在这一带的主要支流有:洞水、高粱水、水、水、水、古水、水等。较大的湖泊除了界池湖(郓城盐池)外,还有王泽(该湖位于新绛县东南)、方泽(湖名不详,位于河津或稷山与万荣县交界处)、东泽(魏晋时又称董波、东赤坂,今闻喜县东北)、金星泽、张泽(又名五星湖,今永)。
此外,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泉水之多,其丰富程度是不可想象、不可描述的。就明末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而言,这里的泉水仍是“平地涌出,花了三轮”,或“泉出岩顶,悬于千尺之上”,或“旱未竭,冬未冻”。可想而知,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泉水分布是多么壮观。
据专家考证,全新世中期(距今8000 ~ 2500年),河东地区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 ~ 3,降水量比现在多500 ~ 600毫米。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现在的两倍多。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在山前丘陵地带和河谷两岸的丘陵台地和平原上,不仅有大量的野生植物供人们采集和食用,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供人们狩猎。
中条山地区的野生杏
中条山的野生葡萄
据笔者历年调查,当时可供人们收藏欣赏的植物野味有:山楂、杏、花楸、李、板栗、山核桃、橡胶籽、野葡萄、桑葚、五味、八月炸、苎麻籽、野百合、大蒜、野韭菜、狗尾草籽、野大豆、龙蒿等。
中条山上的野生山梨
中条山地区的野生大枣
中条山地区的野生丸山枣
中条山南麓八月成熟野炒。
中条山常见的野生核桃
野味类动物有野马、野驴、野牛、野猪、羚羊、鹿、虎、豹、狼、狐狸、兔子、野鸡、蚕虫等。河东地区以往人类化石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和河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可以相互印证这一点。
中条山野生五味子
“小鬼蒜”(又名野韭菜),中条山地区常见的野菜。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人们开始驯化野生植物,并不是因为人们对一些在疏松肥沃的土地上奢侈生长的野生植物感兴趣,而是因为人们在长期采集、食用和观察一些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一些野生植物已经成为自己生活必需品的结果。驯养动物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人们猎杀的活的动物非常丰富,不需要马上捕杀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把吃剩的东西(食物等)拿出来饲养这些动物”,家畜的饲养就这样开始了。
河东地区绝大多数土壤属于%的棉田土或黑垆土。这种土壤由于结构疏松,质地垂直,有利于毛细现象的形成,可以将下层的肥力和水分带到地表,形成棉田特有的土壤自肥现象,也有利于农作物的原路开垦和浅层。。,从而为这里农业的发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
原始农业是原始采集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原始的畜牧业是原始狩猎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根据考古提供的材料,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文化进行初步探讨。
01
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文化面貌
众所周知,新石器文化是人类在定居或半定居状态下创造的一种农牧渔猎文化。因此,一个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基本上。。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水平。根据目前的数据,农业植被状况
分布区域,北至洪洞赵城,南至平陆、芮城;西至河津、乡宁,东至垣曲、翼城,在附近的台地或山麓地带,可能发现有天然水流的仰韶文化(半坡型、庙底沟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型、陶寺型),或几种文化并存的遗址。目前只有曲沃、翼城、垣曲三县的不完全统计,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河东地区台地或大小河流两岸交汇区密集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显示河东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大约有400余处。。
位于汾河流域和汾河支流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涑水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密度略低于汾河支流浍河和府河。沿黄河北岸芮城-平陆一线,遗址多分布在黄河二级阶地或中条山南麓。距黄河水面垂直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上,海拔在380-500米之间。这些地点很分散。
据笔者实地调查,从平陆县东部的老鸦池到西部平陆县与芮城县交界处的大南沟,沿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仅20处,遗址面积普遍较小,一般在80150平方米左右。
可见,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农业植被主要集中在分水河下游的河谷及其支流两侧的台地,以及涑水河流域。而河东地区的外围边缘虽然也有农业植被覆盖,但只是点状发生,并不能构成广大面积的农业植被。
02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离自然水流较近的台地或山前丘陵地带。
目前,河东地区虽然发现了4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但正式发掘或尝试发掘的只有20处左右。
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对芮城县东庄村遗址的发掘和对其他地方类似遗址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半坡型遗址出土的切割农具主要是石斧、石锤、石锄、石铲等。石斧大多较粗,截面呈椭圆形,有的表面粗糙,便于安装木柄,也有少数石斧带凹肩,孔扁而细。
平陆三门乡石沟村出土仰韶文化农具,位于史明中条山南麓。
收割工具主要是石刀和陶刀,两边有槽口。食品加工工具有石磨、石碾棒、杵石等。纺织缝纫工有石纺车、骨针等。狩猎和捕鱼工具包括石镘、射弹、网等。这些石骨生产工具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半坡时期河东居民的生产活动。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狩猎和捕鱼。
半坡类型遗址主要分布在晋西南的芮城、永济、万荣、河津、稷山、临猗一带。
经过对芮城西王村遗址(12处)的发掘和对垣曲西河头、沙坪、龙岩村、东关村、夏县崔家河村、芮城后马初村、商志村等类似遗址的调查,发现除了半坡式文化的基本生产工具外,还有一种新的盘碟,其一面经捶打后打磨成平面,有锋利的刀刃和大量的磨穿孔石刀
很明显,庙底沟类型遗址主要分布在芮城、平陆、夏县、垣曲、闻喜、新绛、侯马等地,即河东地区的东南部。的特点是从生产工具的制造工艺上把磨削工艺细化,钻孔工艺应用广泛。
龙山文化单孔墨玉铲(芮城梁青庙新石器时代遗址)
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比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略有发展,
经过对垣曲龙王崖、平陆潘南村、芮城葛赵村、西王村、夏县东下峰等地的试掘和发掘,以及类似遗址的调查,庙底沟二号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包括磨制的石斧、石铲、石瓶,以及石铲、石瓶等制成的板和刮刀。
在挖掘工具中出现了木雷,在收割工具中,出现了更高级的收割工具,如长半月形石刀、石镰等。与此同时,蚌镰也开始出现。
粮食加工工具主要是石杵。纺织工具主要有石纺车、陶瓷纺车、骨针、骨锥等。狩猎工具包括石镘和骨镘。
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在河东地区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是涑水盆地周围和中条山南北麓直到黄河北岸。
通过对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和对邻近地区类似遗址的调查,在陶寺类型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中,还有三角犁、骨铲、蚌、镰刀等。
农耕工具的改进必然提高土地开垦的能力,收割工具的广泛使用预示着劳动收获的增加。陶寺类型遗址在河东地区的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在汾水下游的侯马、曲沃、翼城、新绛、襄汾、临汾等地。
陶寺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铲、石锤、石矛、纺车等生产工具。
03
龙山文化时期河东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比起仰韶文化时期有所提高。
未成熟的小米
根据目前考古材料提供的事实,新石器时代的河东地区,主要种植谷子和黍,其次是高粱和大豆,还有麻类经济作物。
种植结构年夏县尹喜遗址出土类似小米的碳酸盐,由李记老师发掘。
1926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研究所董广忠与山西省图书馆、美国福莱艺术展览馆一起,在万荣井村遗址发现了一批小米和小米壳。
1931年,董氏整理公布发掘报告,宣布在景村遗址发现粟和粟壳。
1933年在《华北新石器时代》(。。北方新石器时代)》一书中,C . W . Bishop发表了他对景村遗址出土的“粟和粟壳”的研究结论。据认为,在塔井村遗址发现的小米有两种:小米(Pemicum Miliceum)和高粱(高粱Vulgare)。
成熟的小米(小米)
随后在1943年,川岛圣一在其著作《山西省河东平原以及太原盆地北半部的史前调查概要》中公布了高桥济生老师的鉴定结论。他说,“新民教育馆的藏品中,有董广忠家当时出土的井村谷物灰烬的炭化物,经东西管理学士高桥济生先生鉴定为粟、高粱品种。
未成熟的草、水稻和小米(高粱)
1990年3月1日《。。文物报》头版报道“后马桥山遗址发现两个大谷仓”
此外,在河东地区官方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一般已发现专门用于储存粮食的粮仓。后马桥山遗址发现两座大型粮仓,两座粮仓均为袋状坑,口小底大,显示为古代储粮坑。
这些凹坑一般呈袋状或茧状。到龙山文化时,坑上已有房屋等防护设施,体积分别为25立方米和40立方米,底部堆着烧焦的小米。由此判断,这些坑主要储存小米、黍等谷物。
关于大豆的考古发现,1963年,考古学家在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十颗保存完好的大豆。
积济山王庙正殿额上“谒见后稷雕”
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大豆
010-5900正如农学家万所说,“大豆是。。的特产,野生大豆在。。南北都有分布。现在世界各国种植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传过来的。俄语、英语、德语、法语等西方语言中的大豆名词都是汉字的音译。大豆很难在地下保存。虽然尚未出土早于小米和水稻的地下大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被耕种。”所以说新石器时代河东先民种大豆是可信的。
关于。。作物的发现,1978年至1980年襄汾陶寺遗址1650号墓发掘时,发现死者骨架上覆盖有麻织物,反复折叠10至12层,直至覆盖棺口。棺盖覆盖一层麻织布,厚0.4厘米,两边垂到棺底。此外,还发现了捆绑棺材的麻绳。
04
同年,
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说明新石器时代河东先民的家畜主要有牛、羊、猪、狗、鸡、蚕等。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了一只陶鸡。这只陶鸡虽然残缺不全,但它的脖子上有一个喙状突起,头两侧有扁平的耳朵,尾巴略上翘,背部中间有一个小圆孔,底部附有一个断裂的管状器皿,看起来像是器皿盘上的装饰品。
芮城西王村、夏县东峡峰、襄汾陶寺遗址均有猪骨的发现。如1978年秋至1980年底,陶寺墓地发掘,有14座墓葬的下颌骨为猪形,从半个或一对到十多对不等,最大的一座墓(M3084)埋葬了30多对(27)。
夏县东峡峰遗址发现了牛骨和羊骨。
狗骨的发现,在目前河东地区公布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中未见。但毫无疑问,新石器时代的河东先民养狗。因为在河南庙底沟、陕西半坡、河北磁山都发现过狗的骨头。学界公认,。。北方养狗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河东地区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狗骨头,因为很少进行野外工作。
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陶鸡。
这是迄今我国发现保存最好、时间最长的大豆标本。
1926年夏县尹喜遗址出土的半茧标本
2020年,山西夏县石村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出土了距今约6000年的石蚕蛹。
纵观河东地区的农业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河东先民不仅有定居的村落,而且在村落附近还通过刀耕火种的方式开垦了大面积的土地,这里不仅有谷子、黍、高粱、大豆和麻类作物,还有蔬菜等。房子的前后都种上了桑树。牛、羊、猪、狗、鸡、蚕也都有人养。人们在加工粮食时,不仅要去皮,还要制成浆和粉,甚至还要酿造成酒。畜牧业结构
第三,
2020年,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联合发掘的夏县师村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聚落遗址,又出土了四枚石雕蚕蛹。且形态逼真、造型精美。其雕刻原料,采用的是中条山地区常见的绿帘花岗岩。石雕呈黄褐色,伴有黑色斑点,通体螺旋状的横向弦纹,蚕蛹的头尾初现,给人以假乱真的错觉。如果说,1926年李济“发现的是一个丝状的半个茧壳”,面临学者们仍将是半信半疑的态度,那么,如今,同样的考古发现又一次在夏县重演,世人将如何认识?师村石雕蚕蛹的出土,不仅为。。考古学之父李济1926年在夏县西阴遗址发掘的半个人工切割的炭化蚕茧提供了佐证,而且又在时间上推前了约500年。
关于河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人口,根据该地区迄今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的比例,这一时期河东地区的人口在4万人以上,因为在迄今发现的4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有2/3以上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
根据国外民族志资料提供的信息,“在原始时代,从事渔猎的部落人口相对较少。从现存的原始部落来看,这也可以解释:比如以狩猎为生的塔斯马尼亚人的氏族群体不超过30 ~ 50人;澳洲一般40到60人,最多100人;安达曼岛上的氏族群体不超过60 ~ 90个;从事农业的印第安部落,一个氏族平均有400 ~ 500人,有时达到2000 ~ 3000人”。
根据这些材料推测,新石器时代末期,河东地区每个氏族群体一般在200人左右,有的可能超过500人,少数氏族群体可能不足100人。按照最低基数计算,这一时期河东人口也将超过4万。
农业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部门,采集狩猎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到了辅助地位。
根据解放初期西南一些兄弟民族的资料,刀耕火种阶段原始农业的粮食亩产可达50 ~ 75公斤左右,最高可达100公斤左右。年人均口粮400多斤。也就是说,4万人每年消费1600万斤粮食,每年耕地在30万亩到40万亩之间。
至今,生活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民族部落仍有刀耕火种的场面。
可能有人不信这个,怀疑新石器时代末期人均年配给能不能达到400斤以上。这里有一个例子:
我们的祖先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开始酿酒,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因为贺尊高足杯等酒器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中随处可见。
正如杨芳老师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指出的:“用粮食酿酒的前提是,不仅要有粮食(如小米),还要有规律的、多的余粮。毕竟酒不同于米饭菜肴,可以用来充饥。当人们还不能保证自己总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这是使劳动生产持久和正常所必不可少的)时,用珍贵的食物酿酒就不会容易,也不可能”。因此,作者对河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粮食总产量、亩产量、年耕地亩数、年人均口粮的估计,可能并不过分。
目前河东尚未发现与河北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同时期的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址。所以在这个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河东地区的农业文化还不清楚,但是随着以后田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空缺一定会被填补。
新石器时代河东地区的人口及粮食产量与耕地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更多网友观点如下
海棠文学小说网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小说阅读网,但是这个网站经常会出现过期,打不开的现象,而且网址也会经常的换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