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尊老子为道祖,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汉以后,与道教关系密切的朝代有三个:唐朝、北宋与明朝。明朝的崇道之风从明成祖开始,张三丰成为武当道教的标志性人物,武当山成为明代第一皇家道场。到了嘉靖年间道教达到顶峰,而嘉靖帝可以说是宋徽宗之后与道家最有缘分的皇帝。
嘉靖给自已加封了多个道号元佑道人与嘉靖的缘分
1522年,明朝最会玩的正德皇帝病死于豹房,无子嗣位。在湖广安陆州的堂弟朱厚熜“兄终弟及”入京继承了皇统,是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以“风水宝地,祥瑞所钟”之意赐名家乡“钟祥”,汉江中游的这个小城此前以“长寿县”为县名近千年。
在钟祥城东七十里的聊崛山,相传正一道祖师张道陵曾在此建观修炼多年。兴建于唐的古道教圣地云台观,曾是历史上全国有名的"释道之争"之圣地,有"小武当"之称。
云台观遗址位于大口森林公园聊崛山顶明成祖起,历代皇帝与藩王中多有虔诚的道门护法。嘉靖的父亲兴王朱祐杬于明弘治七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次年与玄妙观纯一道人(道号元佑)相识相交,两人常一起谈玄悟道。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朱厚熜出生,正巧逢元佑道人在同一时刻仙逝,故朱祐杬认为世子是元佑道人转世。
钟祥当地有道教传统安陆州(后升格为承天府)连接着武当山的山脉,每年三月三以及九月九等道教重大节日,朱祐杬都会带着朱厚熜去武当山朝拜。这类道教活动的耳濡目染,加上父母常说自己是“玄妙观”元佑道人转世。道教信仰在嘉靖幼小的年纪就生根发芽了。
嘉靖老家钟祥离武当山并不远嘉靖登基后,于兴王府得建“纯一殿”,嘉靖二十八年更是将“玄妙观”升格为皇家道场。道场占地1.5万平方米,是当时承天府仅次于王宫和明显陵的第三大工程,前有宫塘荷花池,后有龟鹤池。其建筑风格和布局既与北京故宫类似,又与武当道观相仿。历时九年竣工后,嘉靖亲自定名为“元佑宫”,由此成就所谓“因果”之缘。
“元佑宫门”四字为内阁首辅严嵩手书“包生儿子”的养生导师邵元节
嘉靖少年时身体很差,他在遗诏里自省"只缘多病,过求长生",所以嘉靖皇帝的修道初心,是有强身健体的迫切需求。嘉靖二年四月,宦官崔文投其所好,提议17岁的嘉靖设斋醮于乾清、坤宁诸宫,年轻的嘉靖疯玩了月余,在杨廷和及言官们的劝说下才暂停。
嘉靖三年,在龙虎山天师张彦頨的介绍下,上清宫正一道士邵元节入宫面圣,当时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童颜鹤发,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邵元节说了一些如何养生并祈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这让朱厚熜很是兴奋,当即命他住在显灵宫,专司祷祀。
福地门是进入龙虎山大上清宫的大门在整个明朝的方士阶层中,邵元节也应该算个有道之士。早在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想造反,想笼络道术精湛的邵元节,邵元节直接不鸟他,干脆云游天下去了,说明他看得清大势的。
显灵宫时年作为祷求雨水之所,香火都不太兴旺,邵元节一来,要风得风,要雨有雨,效果很突出,香火又旺了起来。嘉靖五年,嘉靖帝让邵元节总领道教,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地位还在龙虎山的张天师之上。
皇家道观显灵宫早已消失只剩下大高玄殿嘉靖十五岁入承大统,但心理早熟,行事老练,并以武宗的嬉游无度为戒。但这样一方面大耗心血,一方面缺乏少年人必须的运动,"圣体时或违和",所以直到三十岁仍然膝下无子。嘉靖当时肯定是很着急的,他可不想学堂哥大好江山无子继承。国师邵元节对于嘉靖的进言也多是清心寡欲、凝神静修,但这不能解决生儿子的问题啊。
邵元节开出的药方是建醮祈嗣。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敬道灭佛","禁宫邪秽,斥除殆尽",十一月,嘉靖皇帝大修金箓醮于立极宝殿,共七昼夜,祈有生儿子的祥瑞。这次的醮嗣活动过了三天,后宫就得男了。邵元节因祷祀功,加授礼部尚书,给一品服俸。从此嘉靖皇帝对道教的虔信一生不变。
建醮祈嗣 嘉靖得男 邵元节因祷祀功嘉靖皇帝最初信道因为身虚体弱,是为了养生;后来身体慢慢调养好了,有了儿子了。反倒不清心寡欲了,开始由养生追求长生。
至于养生导师邵元节(1459年-1539年)受明世宗嘉靖皇帝宠信十五年,位极人臣,但他谨小慎微,很少干预朝政,专心祷祀。时称“元节无他方术,只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最成功的“大道”陶仲文
嘉靖是一位聪明任性倔强的皇帝。嘉靖七年六月,历经4年编纂的《明伦大典》刊布,嘉靖帝以法典的形式巩固了自己在“大礼议”中所取得的成果。生父兴献王被嘉靖帝追尊献皇帝,生母蒋氏被尊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彻底解决了"我爸是我爸,我妈是我妈"的问题。
《明伦大典》标志着仪礼派的大胜嘉靖帝笃信道教,认为家乡是宝地,“谁道郢湘非盛地,放勋玄德自天予。”嘉靖十年(1531年)八月,他将家乡安陆州升格为承天府,最终“帝以承天府为兴都,设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比中都焉”。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蒋太后去世,他最终决定护送亲娘章圣太后灵柩回承天府显陵与父亲合葬。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位于钟祥城北纯德山在南巡湖北老家之前,国师邵元节去世前将他的道友陶仲文(1475年-1560年)推荐给嘉靖。陶仲文是湖广黄州府人,少时在黄梅县为吏,好神仙方术,受符水诀于罗田万玉山,后与邵元节为友。嘉靖中期,陶仲文到京述职,就住在邵元节家中。在老友邵元节的推荐下,陶仲文以符水诀帮助除去了宫中的"黑眚"之气,解决了邵元节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之后太子患痘,陶仲文又奉命为太子祷告,结果太子很快就痊愈,从此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
南巡湖广的路上,走到河南卫辉这个地方,世宗的车驾白昼亦有旋风绕着旋绕不绝,陶道长认为“可能会有火灾”。那天夜里行宫里果然大火,烧死了不少宫里的人,幸好嘉靖的发小陆炳冒死冲入火中,把世宗给背了出来,世宗才幸免于难。陶真人得到了嘉靖的信任,后来还继承了邵元节玄门帝师的地位。
陶仲文献《诸阶镇贴符》书影蒋太后去世前叮嘱儿子以后要好好注意身体,嘉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陶仲文献房中秘方“红铅丸”,称服药既可以养生追寻长生,又可以追求房中术。这红铅丸制法特别,药物学家李时珍后来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
为炼制红铅丸,嘉靖前后从湖广等地选宫女计一千零八十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或许就因为炼制红铅丸逼迫宫女过甚,竟引发了一场“壬寅宫变”: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一起上阵,用绳子套住嘉靖帝的脖子,要把嘉靖帝勒死……这一。。后,明世宗认为自己幸免于难是修道心诚的原因,从此移居西苑万寿宫,长达二十年不上朝,专一奉道事玄。
嘉靖要当仙翁真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陶仲文所谓的"二龙不相见"。嘉靖曾经立了两位太子都先后夭折,嘉靖二十八年太子薨后,陶仲文提出了一个说法,皇帝是真龙,太子是潜龙,必须"二龙不相见"并且不预先立太子,才能父子无恙。
“二龙不相见”是嘉靖心中的魔咒西苑二十年,青词和扶乩是嘉靖修道路上的两个关键词。谁的青词写得好,谁就能够得到嘉靖皇帝的宠信。自嘉靖十七年后,14位内阁大学士,有9个通过写青词入阁,被朝野称为“青词宰相”。蓝道行是徐阶推荐给嘉靖皇帝的擅长扶乩的道士,徐阶利用青词与蓝道行的扶乩,狠狠打压了奸相严嵩。蓝道行是个有正义感的道士,后来得罪了太监,被太监与严嵩的孙子严鸿联手将他设计入狱,迫害致死。
嘉靖修道的仪式感:写青词、带香冠至于陶仲文,他深知福兮祸兮的老庄道理,嘉靖三十六年的时候他便知趣的告老还乡了,后得善终。仲文得宠二十年,明代揽“三孤”之名于一身的,惟仲文而已。然陶仲文小心缜密,不敢恣肆。三十九年卒,年八十五,帝闻痛悼,葬祭视邵元节。
嘉靖朝所建明堂式与西苑道教建筑道家修身讲究“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妥善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为自己服务是其首要目的。嘉靖少时多病,但因此更注重修身养性,受父母及近侍的影响而重道教,大礼仪之争巩固皇权无人掣肘,加上道士投其所好,强身求嗣再求长生,嘉靖痴迷道教在后人看来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标题:道可道非常道|从汉江小城出发,嘉靖帝修仙路上的“贵人们”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sypc/488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