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8亿像素火星全景照片”登上热搜。以上照片所展示的地貌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有人开始讨论“移民”火星的话题。
天文学博士、科普作家高爽在接受《Zhongxin.com》采访时表示,火星是一颗类地行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
高爽提到,在太阳系中,类地行星是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列的,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资料图:3月5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拍摄的有史以来分辨率最高的火星全景照片。图片来源:NASA官网
"类地行星在大小和内部结构上非常相似."高爽解释说,最里面有一个铁核,中间层是地幔,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地壳,也很坚固。“它看起来有点像苹果,有三个组成部分:苹果核、苹果肉和苹果皮。”
当然,火星和地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高爽介绍说,火星不仅空气稀薄得多,而且缺水。“火星比地球小一半左右,距离也很近。每两年,火星和地球之间会有一个最近的时刻。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好机会。
我们称之为发射窗口。"
“理论上,金星的大小更接近地球,拥有稠密的大气层。但问题是它的大气层太厚,像一床厚厚的被子,使金星成为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高爽说,而且金星上的压力极高,到处都有火山爆发。
环境很不好。
为什么火星成为太空探索的焦点?
虽然都是类地行星,但在太空探索中,火星总是更受关注。
究其原因,高爽说,首先,火星空气稀薄,常年阳光充足,更容易被人类发送的探测器“亲密接触”;另外,火星绕太阳的轨道和火星自转的平面有一个角度,地球也是。
而且,它们之间的角度非常接近。因此,火星的温度和地球的温度一样,可以全年周期性变化。高爽提到,更巧合的是,火星公转一周的时间非常接近地球自转24小时的时间。
“也就是说,火星上一天的长度非常接近地球。这样,在火星上工作就非常接近地球空气稀薄的戈壁滩的工作环境。当然,火星上的环境要恶劣得多。”高爽总结道。
其实火星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和历史上的一个小误会有关。高爽讲了一个故事:意大利天文学家沙帕里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火星表面有许多沟壑和山脊纵横交错,他称之为火星的“卡纳利”。
这在意大利语中是“沟、河”的意思。
“但后来翻译的时候,有人误译为canal,意思是运河,暗指人工挖掘。这个误会传开后,大家误以为是真的,掀起了对‘火星人’的好奇。”基于上述原因,高爽认为,
火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
火星上会有生命吗?
事实上,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比较确定的结果是,火星曾经富含水,空气比现在厚得多。”高爽说,科学家们得出结论,那是几十亿年前适合生命生存环境。
“现在我们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上常见的动植物,也看不到特别丰富的水流、风霜侵蚀和腐蚀的痕迹。”高爽说,火星上的一些痕迹非常类似于河流或湖泊,它们是几十亿年前就存在的水源,现在已经干涸了。
而且,有适合生命的环境不等于“有生命”,这是两回事。高爽说,“我们只能猜测,一种可能是火星曾经有过生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彻底消失了;第二种可能是,即使有合适的环境,生命也没有诞生。”
“这两种可能性的背后,是对生命的两种认知。前者认为生命是普遍真理,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结果。后者认为生命是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恩典。”高爽说,“我个人相信前者。”
移民火星靠谱吗?
由于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移民火星有可能吗?高爽的回答是否定的
“最直接的原因,目前看火星的环境,要比地球环境恶劣太多了。与火星环境比起来,地球简直是‘天堂’。”他举了一个例子,“地球表面大约70%的面积被深深的海洋覆盖。”
这些海洋成为一个巨大的稳定温度和控制湿度的“调节器”,而且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生物。高爽说,这些因素火星永远也不会具备。
“目前来看,即使移民火星,也只可能在小范围内建造实验室,实现室内的局部气候调节,而门外就是沙尘暴、缺氧、低温、无限干燥的荒漠。”高爽说。
不过,高爽介绍,“对待火星,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态度。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瞄准火星,先建立先头基地、形成小环境……也许有一天,移民过去就水到渠成了。”
栏目主编:顾万全文字编辑:杨蓉题图来源:视觉。。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中新网
标题: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600字移民火星(移民火星作文500字)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776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