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及周边大部分沟壑已经消失,清水溪尤为珍贵。没有清水溪,上南山就少了乐趣,下濠就少了风景。清水溪上的那些石桥,与清水溪生死攸关,应该保护。
重庆主城区有两条清水溪,一条在沙坪坝,一条在南岸。南岸的清水溪发源于黄山山麓,自北向南汇入无数条小溪流和小溪,然后90度转弯,折进蒋山和岱山之间的山谷,向西而下,左拐右拐,跌跌撞撞,一路欢歌。
直接下山,在下壕汇入长江。民国《巴县志》:“清水溪,发源于崇文乡北端的木蜡槽,也流入龙门乡,穿过林珏寺。该寺位于莲花山脚下,山顶有山石,远看似一朵莲花,故名。
“清水溪进入面向重庆东部水门的河口,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一个城镇。乾隆年间,“湖广填川”已近百年,重庆人口大增,南山被开发。当时清水溪水质好,清澈明亮,于是有人在溪边开了一家粉房。
用清水溪的水做粉丝红极一时。下濠作为一个镇,坐落在两座低矮的山之间,沿着溪流两岸,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从河口一直延伸到莲花山脚下,绵延数里。
因为流经小镇,清水河上建了几座石桥,方便两岸居民。靠近河口的桥叫天心桥。民国《巴县志》说:“溪水过寺,可二里外,经郝跃桥入河。”这是桥。然而,
这本书的作者把桥和天心桥与楚混为一谈。郝跃大桥面对的是“龙门郝跃”,不是下濠,而是上濠,位于石洞溪河口。清水河流入河口。这座桥叫天心桥。它是一个两级石洞,高4米,长7.33米,宽1米。它建于1913年。
20多年前修建的南滨路被埋在南滨路下面,南滨路位于东水门长江大桥脚下的米市街拐角处。
残存的董家桥
清水河沿岸,下濠街有董家桥、新龙桥、永安桥。这三座桥都是石拱桥,形状大小几乎一模一样。每个长3.7米,宽1.95米,高3.6米,宽3米。桥拱上刻有“董家桥”、“新龙桥”、“永安桥”等字样。
三座桥中,永安桥修建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约250年。另外两座建于清末民初。永安桥位于林珏寺前,可能是林珏寺修建的,也可能是林珏寺为动员信众集资,方便前去烧香拜佛的人过清水河而修建的。后来,
下壕住的人比较多,一座桥不方便,就修了新龙桥和董家桥。顾名思义,董家桥是董家修建的,所以董家在下壕肯定是个大家族,留下一座桥和董家桥作为桥前街道的名字。应该不简单。
1991年1月,永安桥与莲花山岩墓(东汉)一起被列为南岸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岸古桥众多,只有永安桥作为文物保护。通济桥和海棠河一样,长33.33米,高16.67米,宽4米。
造型比永安桥大几倍,不收录,可以反证永安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惜本世纪初,下濠重建,清水河用的预制板都盖了,永安桥、新龙桥、董家桥都盖了。只有董家桥左半拱,
可以让人站在一边窥探,永安桥和新龙桥都找不到。夏豪本来就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房子建在水边,人们住在枕头河边。有了这个盖子,清水溪就变成了下水道,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听到哗哗的水声。
但是,这不能怪当年的决策者。重庆开埠后,南安成为重庆最早的工业区,人们很早就在下濠开办洋行、修仓库、建厂。到上世纪70年代,夏豪养猪综合厂、合成纤维厂等企业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清水河。
清水溪开始变黑发臭,如果不盖上“有碍观瞻”,也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盖了之后,清水河成了一条路,走起来更方便,也更安全。现在,下壕已经围起来了,要进行整体改造,清水河也恢复了往日的光亮。
如果能把隐蔽的预制板拆掉,永安桥、新龙桥、董家桥都能重见天日,重庆人也能多一个怀念过去的地方。即使不能恢复,在清水河上修建几座石拱桥,也能增加下濠老街的魅力。不是,过了纳米石街,董家桥下,
现在一座新的石拱桥已经建成。只是太新了,雪白的石头和周围阴暗的环境不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可以为夏豪增添一道风景。
清水溪上最值得一去的是一碗水旁边的桥。过去上南山,从王龙门过河到龙门壕,从天门爬,爬莲花山,然后左转过桥。它是一座石坪桥,矗立在清水河上,两孔无围栏,长5.1米,高3.5米。
宽1.8,桥面铺四块石板,两大两小。桥墩由八条石垒成,石条下有一块巨石作为地基。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建这座桥。民国初年,重庆一些富人在南山建别墅、豪宅,修娱乐设施。
吸引城里的达官贵人上山休闲度假。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山和黄山。去望山和黄山要过清水河。这座桥可能是王岱西(王山的主人)和黄云朗(黄山的主人)建造的。
上南山,过了这座桥,进入两座山之间狭窄的峡谷。站在桥上,我抬头望去,四周群山环绕,悬崖陡峭,森林茂密。那天好像只剩下一个簸箕那么大的一块。山与天的交界处,有树枝摇曳。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山影盘旋。
清水溪从山上流下,落在石壁上,形成瀑布,弹起猛烈的声响,溅起一阵雨雾。然后转了几圈,从石桥下穿过,飞下山去。石桥不远处有黎蒴树。在那棵树下坐一会儿,或者和你的同伴聊聊天,
或者打开书看几页,或者看风景默默构思几首打油诗,或者背靠大树打个盹。真的很过瘾。
从桥到蒋山山脚那一段,乃清水溪最美景致。抗战时期,达官贵人在那里修建了不少别墅,至今还留下不少。有溪水叮咚,有美景环绕,谁路过,都会流连。但最让人怀念的是那石平桥边悬崖石壁下的“一碗水”。
不知何年何人在那石壁下打了斗碗大一个石窝。水从那悬崖上浸出来的,流进那石窝里,清清亮亮一大碗。俯身下去喝一口,凉晶晶的,甜滋滋的,登山的劳累顿时消减,心中便忍不住叫喊:“过瘾!”当年,
说起清水溪的一碗水,重庆城里的人几乎没有不知晓的。
如果是下山,从那峡谷走出,天地陡然开阔。站在那石平桥上远望,山下山峦重叠,长江东去,嘉陵南来,山城尽在眼底,高楼大厦如林,如梦如幻,让人如痴如醉,那又是一番心境了。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题:清水溪在哪(溪水清清溪水长)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821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