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开始,鲍里斯。”
9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用这样的标题从远处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打电话。
约翰逊之所以被美国媒体如此嘲讽,是因为他最近在英国议会下院就英国退出欧盟问题遭遇了三连败。终于在当地时间9月4日,下院通过了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
这样的挫折对约翰逊显然是一个打击,他刚刚上台,一直在推动英国退出欧盟在10月底,推动“无协议脱欧”。
面对一地鸡毛的英国退出欧盟,强森还放出狠话:我宁愿死在沟里也不要延期英国退出欧盟!
两天输了三场比赛,约翰逊着急了。
“我宁愿死在沟里。”9月5日,约翰逊在一次讲话中做出强硬表态,称他不会要求欧盟推迟英国退出欧盟最后期限。
很快,这种令人震惊的语言就会“刷屏”外媒。和“刷屏”一起的,还有约翰逊近日的接连惨败。
《时代》周刊网站9月5日报道称,约翰逊“宁死不屈”,坚称英国是否按计划在10月31日脱离欧盟,必须“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
这篇“豁出去了”的演讲被《时代》周刊评价为“努力让英国退出欧盟计划重回正轨”。
字里行间有讽刺意味。
9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28票对301票控制了议。。程。9月4日,下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旨在趁热打铁防止“无协议脱欧”。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约翰逊紧急提出动议,要求在10月15日提前举行大选。然而
这一建议也没有被采纳。
这个故事就像“议会vs首相”的过山车,以约翰逊的三连败告终。
更让约翰逊愤怒的是,在9月3日的投票中,约翰逊所在的保守。有21名成员倒戈投向了反对派,其中9人是内阁成员。
被背叛的约翰逊当天发起“清算”,英国前财政大臣哈蒙德、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孙子尼古拉斯索姆斯以及保守。领袖都被开除出保守。。
然而,在“后院起火”完全平息之前,“兄弟撞墙”的戏码又上演了:9月5日,约翰逊的弟弟——乔约翰逊宣布辞去商务、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国务。。兼教育部国务。。职务,并表示不再担任保守。议员。
"最近几周,我一直在忠于家庭和国家利益之间纠结。"乔约翰逊在社交媒体上委婉地暗示了自己与哥哥的分歧。
路透社随即在9月6日的报道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人”,美国周刊《时代》更是明确表示“这是给约翰逊的最后一记耳光”。
英国退出欧盟的强硬宣传导致国内抗议。
内忧外患之下,约翰逊没有退缩,而是喊出了“我宁愿死在沟里”的豪言壮语。
说这话的时候,距离他上任才六周。
为了保证10月31日的英国退出欧盟顺利进行,约翰逊在8月底直接接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她批准英国议会从9月的第二周休会至10月14日,以避免议会讨论“无协议脱欧”。
由于这一强硬举动,大批民众甚至前往英国首相府门口集会抗议。
然而,9月初议会的反击和“自己人”的倒戈,显然让约翰逊此前种种努力付诸东流。
更扎心的是,已经有媒体毫不掩饰地讨论其何时辞职。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5日指出,虽然约翰逊用“宁可死在水沟里”形容自己不愿意延迟脱欧的态度,但他拒绝回答如果真的需要延迟脱欧,他会不会辞职。
9月5日,英国《卫报》 也不无讽刺地建议约翰逊“用辞职换取胜利”。
“在英国与欧盟就新的退出协议的谈判毫无进展,约翰逊准备冒国家经济稳定的风险退出欧盟。”报道称。
在《卫报》 看来,约翰逊显然乐观估计了自己的说服力,而这意味着他有可能成为任期最短的首相。
而不少英国网友,已经毫不掩饰对约翰逊的不满:
“英国已经失去了全世界的尊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如果用李煜这句诗词来形容英国脱欧的混乱,那么这场英国与欧盟的离别,显然已经让各方“愁”了三年有余。
自2016年6月英国公投以来,曾经震惊世界的脱欧已经演变成冗长乏味的连续剧。
“三年来,英国脱欧危机给欧盟事务蒙上了阴影,侵蚀了英国作为西方稳定支柱的声誉,使英镑随着‘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来回波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9月5日称。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曲兵告诉小锐,久“脱”不决的局面,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由于不确定性强,外国投资者存在担忧,对英国投资下降,这一年来是很明显的。”曲兵说。
除了经济上减速、投资减少,曲兵指出,英国民众对未来也不甚乐观,心理上受的冲击比较大。
“英国内政也陷入混乱,这对英国的国际形象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别的国家会觉得,所谓的‘老牌民主国家’,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他说。
或许源于脱欧的一团乱麻,英国广播公司(BBC)甚至给出了脱欧的七大可能结局。
“英国在2016年6月全民公投决定离开欧盟3年后,至今仍然不清楚下一步将如何进行。”报道称。
这种对于当前局面的不满,也正弥漫在英国民众之间,甚至有网友感叹:英国已经失去了全世界的尊重。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标题:西方的领导(西方人没有宁死不屈的精神)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5829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