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美日航母对决,为何却把鱼雷带上天空进行“盲战”?
1942年6月4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当时的海上霸主日本的三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不断发生爆炸,火光四起,日本在太平洋上嚣张的头颅正在沉入水底。所有航空母舰上的日本人唯一有秩序的事情就是,
郑重抢救出天皇的“御真影”画像。突然之间,美国在太平洋的航空母舰数量是日本第一航空舰队的三倍。到6月5日凌晨,日本第四艘航空母舰“龙飞”号已失去活力,其舰长、
一起沉入太平洋海底。
至此,伟大的中途岛海战结束,美军损失了一艘航母,死伤不到1000人。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损失了2200多名舰队官兵,损失了250架飞机和至少90名飞行员。
二战局势已经明显逆转。美国海军实现了自己历史上最大的战略逆转,连他们自己都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胜利”。因为电影《决战中途岛》,很多人总以为中途岛战役是在中途岛上打的。
其实中途岛战役一直都是以海战为主,海战的惨烈程度远胜于岛上。海战也更加刺激和艰苦,大大小小打了几场海战,直到6月4日决胜局。
此战之后,世界海上霸权拱手让给了美国。至于日本人,则有不同的感受。一名在“加贺”号航空母舰沉没中幸存的日本军官,当他看到他的同事在爆炸和燃烧中瞬间消失时,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颇具诗意的画面。49660.68668686661
“那些像朝露一样消失的人,一定会在天堂得到幸福。”
日本第一舰队司令那云忠志和参谋长钏路龙之介的想法相反。
“船上发生了可怕的火灾,就像在地狱里一样。到处都是尸体。”
“龙飞”号加莱船长命令所有人弃船,但他坚持“和船在一起”他和指挥官山口道文并肩站在舰桥上,看起来很安静。山口说:“我们来欣赏美丽的月光吧!月光多亮啊!”加莱说:“是的。
这一定是农历的第21天。“黑龙”号船长刘犇六佐也拒绝了士兵们的最后一次营救,手里拿着军刀一动不动地站在桥上,船在下沉,他还在唱日本国歌。不管你感觉如何,
当时日本很多陆战精英、装备、飞行员损失惨重。而这一切,最关键的角色,竟然是因为山本五十六的一次误判,出现了两次意想不到的意外。如果再有意外,那就是那两天中途岛太平洋的天气异常好。
它为舰载机飞行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他们既能看到敌舰,也能看到母舰。其实在6月4日10点25分之前,南云中就已经站在了胜利的边缘,如果没有后来的两次意外。诚然,
南云中一定会把美国海军一网打尽,赢得一个国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甚至改变未来几十年西方和亚洲世界的力量平衡。但不幸的是,战争中总有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
其实山本五十六的误判问题不大。他只是低估了一艘美国航母——。他以为在之前的海战中,他们击沉了两艘美国航母,但实际上只击沉了一艘。
在中途岛海战决战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远超美国,更不用说偷袭珍珠港后日军大量削弱了美国的海上力量。1941年初,美国人其实很自信自己是太平洋中部的霸主。
主要是因为美国与英国等国达成了一些协议,即同时同意将“大西洋和欧洲作为决战战场”,美国在其中与各国海军结盟。然后,
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各自军舰,与日本军舰对比。
大体的数据如下:战列舰——10:10;重巡洋舰——17:16;轻巡洋舰——27:17;驱逐舰——93:111;潜艇——70:64。四国联合海军力量与日本海军力量勉强打平。
自信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落后,那就是四国联盟的航空母舰数量与日本的航空母舰数量比为4:10。日本处于绝对优势,而航空母舰正是后来海战中决定性的武器。所以,此前的几次海战,
都是日军占上风,美军吃亏。偷袭珍珠港就不说了,美军损失惨重。日军完胜。
让日军担心的,只是他们没有在珍珠港内找到美军太平洋舰队所属的3 艘航空母舰,也没有摧毁一些关键目标,比如储存太平洋舰队燃料的“油库”。而1941年7 月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了一项行政令,
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禁止任何人从美国港口向日本出口任何商品。这导致日本80%的石油进口通道被切断。日军在。。战场的推进速度其实也受到了这个因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
日本海军力量还是强过美国的。接下来的几次海战,日军几乎完胜。“爪哇海战”,日本完胜。南云忠一还顺带对远在印度洋的锡兰做了一次远征,击沉英国1 艘航空母舰和2 艘巡洋舰。
其后直接摧毁了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海军在远东的主要力量。一共摧毁盟军5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7 艘驱逐舰、总排水量20 万吨的辅助船只和商船,以及数百架飞机。
而日本海军只损失了几十架飞机,航空母舰打击舰队完好无损。美国海军只得采取防御措施。也正是那时候,日本人初步实现了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东至印度,南极澳大利亚,美国、荷兰、英国等全败。
日本人准备把战略重点重新转移到。。。珊瑚海海战,因为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也赶回来帮忙,从而突袭东京。美国海军才在太平洋领域击沉了一艘日军航空母舰——“祥凤”号,
但那只是一艘轻型航空母舰,搭载了很少的舰载机,任务是为运输船队护航。日军海军力量几乎没受任何损失,只不过打击东京,对日本人的心理造成了比较大的“创伤”,日本海军为他们的天皇受到“打扰”而感到耻辱。
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大。美军反倒损失了舰队的油船和驱逐舰“西姆斯”号。日本仍然是太平洋上高傲的海上霸主。以此力量对比,美军并没有任何把握打赢中途岛海战。
02 从空中而来的鱼雷,日美两军中途岛“盲打”二战时日本海军将领的名字很有意思。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主将。南云忠一,日本海军第一航空舰队司令,
中途岛海战的指挥官。冢原二四三,日本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你看名字,全是数字。还有很多人的名字含有数字。但其中最大的官是山本五十六,他的一次误判,上面已讲过,但这个不能怪他。
因为那时双方的海战都有点“迷糊”。山本五十六非常想把美国在珍珠港内逃过一劫的航空母舰全打残。他的做法跟日本陆军在。。战场的做法很相似,那就是集中兵力,寻找主力,进行决战。
而他找到的地方就是距离夏威夷西北1600 千米处的孤岛——中途岛。这个地方很重要,岛的面积不大,只有4.7平方公里,但可以作为一个基地,从这里到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的距离是相等的。
恰好处在亚洲和北美间太平洋航线的中间。反正这个地方不在美国人手里,美国人是坐立不安的。所以,山本想把美国那三艘航空母舰全吸引过来,一举歼灭。于是,他准备以6 艘航空母舰围攻中途岛。
山本五十六认为中途岛美国人是寸土必争的。美国人确实也这样想。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因为太平洋太大了,谁也找不到谁。当时的情况是,美国海军由尼米兹统率,组成中途岛打击舰队。
总共三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约克城”号。8 艘巡洋舰、17 艘驱逐舰,以及2 艘加油船作为护航力量。19 艘潜艇巡逻。作战方式是以航空母舰为主的,不像以前的海战,
以巡洋舰之类作为“主力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只是护航作用。其实战斗力非常勉强,因为“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被一枚360 多公斤重的炸弹穿透中部,后来赶修,“伤愈”后归队,战斗力勉强。
总体战力也不怎么样。只有“企业”号的舰载机编队有实战经验,也就是大概有4 个中队的鱼雷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1 个中队的战斗机有实战经验。
其它两艘,“大黄蜂”号除了突袭东京之外,无任何海上作战经验。“约克城”号没参加过联合作战。而且,美国海军的武器配备实际上远不如日军,这个下面会详述。日军力量就强大多了。
因为山本五十六准备一举歼灭美军航空母舰,所以战术布置得也非常详细。5 艘航空母舰不用说了。还有11 艘战列舰、12 艘巡洋舰、43 艘驱逐舰,无数的运输舰、加油船、水上飞机支援舰和巡逻艇。
排布上分得很细,总共5 大部分战术组。第一组,是10 支潜艇组成的先头部队,只在中途岛海域附近设陷阱,进行伏击。第二组,是运输舰和护航舰组成的中途岛占领部队,2 艘战列舰、4 艘巡洋舰作为后援。
第三组,是南云忠一指挥的航空母舰突击舰队。4 艘大型航空母舰全到位。南云忠一还在海上布置了一个正方形阵列,各个航空母舰之间的距离大约120千米,相互策应。第四组,是主力舰队。山本五十六亲自坐镇。
有3 艘战列舰,领头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第五组,是北太平洋攻略部队。准备中途岛胜利之后,占领阿留申群岛。日本人这个联合舰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很强。战术布置也很漂亮。
因为这个联合舰队的基地有三个,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列岛的南北两端。战略目标是日本本土、中途岛、阿留申群岛。这就形成了一个海上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长均约为3200 千米。这就回到了前面那个问题,
网布置好了,怎么找到美军舰队主力呢?山本计划的缺陷就在这里,这要求敌人的行动完全与自己的与其相符。一旦出现错误,那就完了。比如,如果美军足够聪明,把他这个五个组,各个击破,那就完蛋了。但实际上是,
敌我双方都找不到对方。山本五十六在找美军航空母舰,美军航空母舰也在找山本的战术组。山本五十六在海上大画等边三角形。尼米兹则以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为主,一个分布在距中途岛东北方向1000 多公里处,
一个分布在距中途岛面临日军攻击一侧不远处的海域。原则上,日本人是在中途岛东南方向的。但找到中途岛没什么用。日本人还不敢太靠近中途岛,这大概是美军略据优势的地方。那就是,中途岛还在美军手中,
那上面有陆基飞机。6 月4 日的时候,这个小岛上有121 架飞机,水上飞机都上不了岸,没地方去,只能停在岛内泻湖上。“企业”号和“大黄蜂”号是5 月28 日从珍珠港出发的,
“约克城”号迟出发了2 天。山本五十六的主力组,也是5 月28 号开始前进的,恰好在美国两艘航空母舰的后面。至于早一步出发的日本中途岛占领部队,已经在中途岛西面一千多公里处的海域上。
6 月3 日,中途岛基地上的一艘“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结束巡逻前多飞了一会儿,飞行员杰克里德突然发现了50 公里外的一支庞大的舰队。美国人以为这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力,
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中途岛占领部队的运输船和水上飞机编队。护航力量只有巡洋舰和驱逐舰,后面却隐藏着战列舰,远远在后面跟着,飞行员都没发现。美军立即从中途岛派出9 架“空中堡垒”轰炸机,
对日军舰队进行轰炸。当时美国海战的飞行员很多是从美国陆军飞行员那里凑过来的,他们一通轰炸,回来报告说击沉了“两艘战列舰或重巡洋舰”和“两艘运输船”。实际上,他们啥都没打中。6 月4 日清晨,
4 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又进行了攻击,但只击中了日军舰队的一艘加油船。日军只死了23 个船员,船也没沉,返修了。因为美军那时候使用的是一种老旧且劣质的鱼雷。虽能命中,但未必爆炸。但双方都摩拳擦掌,
非常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但海域太大了,谁也不能肯定就能找到对方的主力舰。在此之前的珊瑚海海战,就是如此。山本五十六甚至出现“错觉”,迷迷糊糊以为击中了美军2 艘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也是如此。当时,
交战双方的舰队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20 千米左右。在现在看起来这距离不算啥,飞机一个加速很快就到,但那时候可不是如此。飞行员们只能在海上苦苦搜寻目标,然后报告主舰,派出飞机进行轰炸。
当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到达时,对方舰队可能位置早都变了,而当时的飞机却基本会没油了,飞行员只能沉没于海上。所以,双方当时进行了一场“空中鱼雷”的盲打。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变成了飞机之间的对决。
鱼雷也只能绑在飞机上。中途岛海战时,四种飞机比较重要。日本人有三种,美国人有四种。就是因为多出来的那一种飞机,让日本人不敢太靠近中途岛。这种飞机,就是陆基飞机。
美军当时用的是“空中堡垒”轰炸机与其他轰炸机搭配,另外还有战斗机、水上侦察机,组成空中联合作战。但它们的基地都是陆地,也就是中途岛。所以叫做“陆基轰炸机”。
岛屿不会移动,飞机飞出去很容易飞回来,不像航空母舰在海上漂,飞机飞出去也许飞不回来。所以飞行员不用担心奇怪复杂的航线问题。轰炸机也只担任轰炸作用,不用管,起飞,呜呜,轰炸,返回。
那这种飞机的攻击性就要设计得更强。所以,“空中堡垒”轰炸机,比舰载轰炸机攻击性强太多。攻击半径更远、自卫火力更强、载弹量更大。是它的特点。但美军几乎没怎么用到它们,因为山本五十六也不敢靠近,靠近挨炸。
美国也不能派出这些轰炸机去搜寻日本舰队。它们只是在那里起到“威慑”作用。这个作用也不小,日军不得不一致改变策略,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海上去搜寻美军舰队。搜寻用的飞机有三种。这个两军都有。俯冲轰炸机,
非常重要,因为是舰载轰炸机,属于航空母舰自带的“杀伤力”。两军航空母舰上载满了这种飞机,其实也就是高空轰炸机的一种。日军使用的舰载爱知D3A“九九舰爆”轰炸机,
爱知公司于1939年12月中标后开始制造,飞机型号为D3A。盟军代号:Val,译音:瓦尔。固定式起落架强化俯冲飞行安定、主翼两侧下方配备空气刹车襟翼、低单翼设计。
D3A“九九舰爆”轰炸机
飞行速度恰好约每小时320 千米,攻击半径为1200千米。轰炸能力或空中格斗、侦察能力等,在当时都非常强。美军的俯冲轰炸机是SBD“无畏式”轰炸机,性能比“九九舰爆”轰炸机差一些。
二者的攻击半径差不多。但是,SBD“无畏式”轰炸机的速度要比“九九舰爆”轰炸机慢很多。有一种说法说SBD“无畏式”轰炸机的极速比“九九舰爆”轰炸机快,那只是初次性能数据的极速,事实上达不到。
这是比较致命的弱点。
二战中的SBD“无畏式”轰炸机
但不管怎样,俯冲轰炸机是海上作战中最容易“死”的飞机。这是由于它的海上作战方式决定的。在海上作战,俯冲轰炸机用得最多的攻击方式是,飞行员将飞机对准目标进行俯冲,到一定的距离,释放炸弹的同时,
猛将飞机拉起爬升。在这一点上,“九九舰爆”轰炸机非常知名,它能以极高的精确度投掷400 公斤以上的炸弹。攻击方式很有效,但也很危险,至少1942 年的中途岛海战时期是这样的。
因为战舰上只要有简陋的防空火力,就可以把俯冲轰炸机打下来很多。中途岛海战中威力比较大的飞机是,把鱼雷带上天的飞机——舰载鱼雷轰炸机。这种战术叫鱼雷轰炸。如果鱼雷命中,对舰艇的伤害性极大。
但作战方式非常单一:飞行员以鱼雷对准目标后,以最低高度进行平直飞行,直到投射鱼雷。有时候,飞机甚至掠着敌舰甲板飞过去,甚至撞上敌舰也不稀奇,这一点决胜局时我们细讲。
由于必须低空平直飞行——必须这样,否则鱼雷射到海底去了,所以,它的弱点是很好防御。
一般对空防御,防空炮需要不断地改变仰角或方位。但对付鱼雷轰炸机就不需要这样,直直地对准,而后在距离舰艇900 米远的地方制造一个防空“火幕”,就可以防住。中途岛海战中,
日军的标准鱼雷轰炸机是中岛B5N 型,也叫“九七舰攻”,美军把它叫做“凯特”。时速每小时320 千米,航程950 千米。火力超猛。远超美军当时的道格拉斯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
“九七舰攻”
主要是当时日军鱼雷比较强,射程、速度、精度,都让“九七舰攻”变得更加出色。中途岛海战前一个月,在新几内亚附近的海战中,美军不顾一切近距离发射鱼雷,但鱼雷要么从目标下方滑过去,要么命中目标却不爆炸。
另外一种就是舰载战斗机了。美军当使用的是格鲁曼F4F“野猫”战斗机,另外一些陆基战斗机也被放上了航空母舰。格鲁曼F4F“野猫”战斗机因为采用重装装甲防护和自封式油箱,
当时的飞行员们总认为它很“坚固”,很难被击落。但实际上它比日军当时的“零”式战斗机时速慢近30 千米。“零”式战斗机遇上F4F“野猫”战斗机,很容易被打成碎片。但是,F4F“野猫”慢啊,空中飞行,
飞行员很难把它套入瞄准环。“零”式战斗机是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先进、用途最广泛的舰载或陆基飞机。中途岛海战时,由于双方都一时找不到对方的主力舰队,所以,不得不尽量搭配各种飞机,进行搜寻攻击。
航空母舰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移动,有些飘忽不定。如果被找到,那么就靠舰载飞机组成防线——由若干战斗机在舰体上方进行“例行战斗巡逻”。舰载战斗机,续航能力很差,高速飞行费燃料。得不断地降落维修、加油。
所以,它基本很难被用到去进攻远程轰炸机。另外,舰载战斗机低空飞行的作战效率不高,因为贴近海面,机动性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战机搭配,混合空战。比如,鱼雷轰炸机把敌方战斗机吸引到低空贴近海面,这时候,
对方航空母舰上就没有战斗机来“例行战斗巡逻”,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就突然发起进攻。但这一切的战术,都需要先找到对方的舰艇。而中途岛海战中,双方大量的飞机都被派出去搜寻目标,有些根本无法返回,
大海茫茫,没油、找不到母舰了都是常发生的。而一旦发现一些目标,就立即不顾一切地攻击,因为自己往回飞也未必回得去。所以,这一场海战的最初,就变成了双方以飞机带着鱼雷,进行“盲打”。
而距离双方以航空母舰为主的空中对决的时间,也不远了。至于,清晰空战之后的航空母舰大对决,要归功于两个“意外”。至少,美军在中途岛海战决胜局中的胜利,如果没这两个谁也没料想到的“意外”,就非常难说了。
ps:请看下节《中途岛海战决胜局:美日航空母舰大对决,两个意外,让美军称霸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