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艮岳是山水宫苑的范例(艮岳的造林手法)
作为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四大名园”的留园,其大门不过是一个石头拱顶的不起眼的黑漆大门,与旧时代江南的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推开这丑陋的门,穿过蜿蜒的回廊,进入花园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昔日园主的繁华。
一条窄窄的门道,延伸出一串重叠的门,有景深和高度,通向一个空间,更美丽,更奇特,颇符合江南人愚钝安静的心性。
留园位于苏州长门外,周围是白墙黛瓦的房子。(视觉。。/图)
1589年(万历十七年),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徐太师,突然被同僚弹劾,“为的是赶回老家听调。”盛怒之下,他“挂起王冠,回到内门,把一切都留在外面。”
徐太师是苏州人。明清时期,江南土地富饶,“造园之风”盛行。想想“开园门是红尘,关园门是深山”的那一天,也是惬意的。建一个花园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项目。钱,闲,品味缺一不可。
许《识小录》中记载“余家居下塘,关外,初有云,大概为许氏所有”,可见其家庭经济实力之雄厚。徐太师在任工部。。期间主持了慈宁宫的修缮工作。在正式抵达太仆寺之际,
参与了陵墓工程的建设。对他来说,在江南建一个小花园,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作为行业“天花板”的拙政园,能由“宫斗级”艺术家文徵明经营,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如果你想“照耀你”,你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并推陈出新。此时此刻,
他想到了一个人(申时行),谈论这个人是他造园的初衷。
一方面,徐与沈有血缘关系,的祖父沈干是徐太师的曾祖父徐璞的第一个侄子。再者,徐太师19岁谋官,在考场上待了20多年,证明是成功的。直到万历八年,申时行一直担任殿试的副考官。
20岁不惑的徐太师,得以入秀才而。这份善心打动了徐太师,于是想出了“建园”的主意,作为礼物送给这位恩人,他也是这位恩人的老师和朋友。
申时行说:“看到大禹山外的风土人情,印象深刻!”徐太师心领神会,便请来吴夏有名的园丁周在园中造了一座大假山,高达几十尺,酷似大禹山的背景。
取“洞窟交织,褶皱重叠,玲珑剔透”,“江南之美”的太湖石“瑞云峰”,移至东园。瑞云峰原是北宋花石纲的遗迹。说起“石化帮”,不能绕过宋徽宗。他迷上了石头,专门修建了一座皇家园林,名为“根月”。
用来收集全国各地的稀有宝石。听说洞庭太湖石“薄、漏、皱、透、丑”,从其洞窟的矿脉可以看出“三山五岳,百洞千谷”,于是命朱措“引苏、杭州迎丰局、化石岗、苏州”。有一段时间,
京杭大运河上运送石头的船队称为“花石班”,十艘船组成一个“班”。
因为太湖石“大而不透,必损其貌”,为了不损其貌,必须“先以水泥填之,再以麻筋杂泥加固”直至都城,“然后浸于水中,旋脱土,既省人力,又无其他顾虑”。
如果遇到一块几尺高的巨石,就“载着巨轮,数千仆从,经过郡县,还有人拆水门架桥凿城墙通过”。三言两语,你会发现“花石帮”很难运。如果看到老百姓家里“一石一木有点玩的价值”,就公然“抢鱼夺民,发大财。”
这位爱石甚于河山的君王,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任性之举会让东南“明知家破人亡,还是舍子为要”,“毒害州县二十年”。最后“东南人民长期受剥削!”这几年花石之扰,印象特别深刻,于是一个个起来了。
汴京被围后,钦宗即位,下令“消灭根岳为炮石”。瑞云峰,作为“石化帮”漏网之鱼,连石舟早在运输过程中就倾覆于太湖,很可能是《水浒传》年蓝面兽杨志护送的船队。
可惜,不幸的杨志让他落了罪,降了职,但芮云峰侥幸逃过一劫。直到一个朝代过去,才被打捞上来。几经波折,回到苏州,落入徐镇园林之宝。
柳园濠浦亭(视觉。。/摄)
。。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竹园和商园。皇家园林注重华丽的风格,而商业园林追求奢华的风格。
徐太师听从了申时行的建议,不推崇皇家气派,不搞土豪奢侈,改走文艺清新路线,建了阳台和亭子。园内主体建筑,后音乐厅,“登高望远,灵岩山、田萍山,若起若落,胜景旖旎……”,
然后把长门外运河的水引入公园。有了这种活水的来源,湖泊和岩石陡然上升,植被茂盛生长。只是一池水,远看,缥缈,近看烟雾,竟呈现出一派“汪洋千顷,四季辉煌”的气象。
园林建成后,“墙廊隔连,空窗叠漏,门户与院廊相连。景物清晰重叠,韵致有趣。首里深情,多变,真实,平凡!”申时行频频称赞:“可行、有希望、可游、宜居”。
“后乐堂”总会让人联想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当我漫步在如此精致的园林,却很难相信徐园主动用“后乐”一词时的诚恳。斯时,
近三十年没有君王聆政的大明帝国,就像一辆无人驾驭的马车。而彼时的东园“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其声遏云……”一度成为衮衮诸公笙歌诗酒的风流胜地,让人感受不到半缕“先忧”之思。
紫藤花开(视觉。。/图)
风回小院庭芜绿徐泰时去世后,其家族日渐式微,东园沦为踹布坊,住宅区的房屋散为民居,宅子西北的花园更是屡易其主。直至清朝嘉庆二年,一个叫刘恕的四品汉臣告病还乡购得此园。
刘恕斯人,生平“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他早就闻听镇园之宝“瑞云峰”,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戏剧性的是,当他兴冲冲攥着钥匙打开园门,翻寻半天,却连石头影子也没摸到。原来,早些年,
乾隆下江南驻跸苏州织造府,当地官衙为取悦圣心,竟将瑞云峰移至织造府的水池中,供其玩赏。悻悻之余,刘恕开始疯狂搜罗天下奇石,以弥补错失“瑞云峰”之憾。皇天不负有心人,仅在短短五年时间内,
就罗致了十二块奇峰异石,逐一取名玉女、一云、印月、青芝、鸡冠、奎宿、猕猴、仙掌、累黍、拂袖、箬帽、干霄,并自号“十二峰啸客”。这份痴劲,
堪与《聊斋志异》 之《石清虚》 一文中的“偶得奇石,爱之如狂”的“石痴”邢云飞媲美。
刘恕祖辈世居太湖洞庭东山,三万六千顷太湖和七十二诸峰滋养了他品石鉴水的卓绝眼光。十九年间,他悉心修缮这里的山石花木,一物一事之布置皆不落俗窠。他筑含青楼(后改名为“远翠阁”)系仿老家“启南窗迥北牖,
灵岩如髻,鹳山如屏,菱湖如镜,松杉榆柳、竹柏桃梅之属,依约掩映于山坳水湄”;他造石林小院,“虽不足尽石之状,备岩麓之幻,亦足以侈我观矣”;在曲桥相连的小蓬莱畔,一座四方单檐歇山卷棚顶小亭临池而筑,
取名“濠濮亭”源自于《庄子秋水》 篇“林幽泉胜,禽鱼目亲,如在濠上,如临濮滨。昔人谓会心处便自有濠濮间想,是也”。
在刘恕锲而不舍的捯饬下,新园脱胎换骨般呈现出“堂宇轩豁,廊庑周环,藏书有室,留宾有馆,岩洞奥而旷,池沼缭而曲”,既有“先忧后乐”的儒家情怀,又兼“活泼泼地”的“自在”禅意,
还不乏老庄“会心一笑”的空灵意境。这样的园子堪称集完美之大成,且“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尤擅一园之胜”,遂又名“寒碧山庄”。
此时的刘恕,尤不知足,他又看上一块极品太湖石,即山庄东侧围墙外的民居院落内,有一座与“瑞云峰”同为花石纲遗物的“冠云峰”。惜乎,在这二十年间,他打理山庄所耗之资巨大,几乎掏空家底,
现实已经不容许他再有任何“非分之想”。刘恕的孙子灵机一动,在墙边搭建了一座简易小楼“望云楼”,但凡老爷子想看石头了,抬抬腿、爬爬楼,顷刻之间,便能一饱眼福。
冠云峰和杜丽娘(申功晶/图)
烛明香暗画楼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嘉庆二十一年,垂暮之年的刘恕看了一眼这座与自己相伴二十载、几乎耗尽他半生心血和一生财富的“寒碧山庄”,带着无限眷念与之作了最后的诀别。
清王朝自嘉庆起,进入多事之秋。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军掀起的战火蔓至江南,苏州亦不幸惨遭兵燹,“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阊门之外尤甚……”所幸,受命运之神垂青,“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可即便独存,
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亦不免“芜秽不治……菟葵、燕麦摇荡于春风中,殊令人有今昔之感……”
直至光绪二年,这座千疮百孔的废园才迎来了第三位主人——一个叫盛康的常州籍官员。彼时的盛康,已然“历宦海四朝身”,中隐隐于市,他只想找寻一处清净的栖身之地,隐于篱园,筑室种树,打发生命的最后时光。
经几番实地考察,盛康看中了“古木参天,奇峰拔地,真吴中第一名园”的寒碧山庄,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惜失修已久,将来修葺约在万金以外”。
盛康是一个“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者。他在园东部建造了面阔五间、高深宏敞的楠木大厅,推开落地长窗,对面湖石假山上缀有五座石峰,让他联想到树海莽莽、云遮雾缭的“庐山五老峰”。盛康在厅门前,
用天然石块叠置踏跺,既寓平步青云之意,又似脚踏山之余脉。而人在馆中,面对五峰岩壑,宛若置身庐山。试想一下,市井红尘中的私宅院落里掖藏着一座五老仙峰,毋须舟马劳顿,即可以一种轻慢浮滑的态度来君临山水,
真是做梦也要笑出声。于是,楠木厅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唤作“五峰仙馆”。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大概是那个年代退隐林泉的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盛康先后修建了“还我读书处”“汲古得修绠”两处书斋。又在园北部开辟了山重水复、花草掩映的“又一村”“园中村”,
数楹茅屋、菜畦瓜棚应有尽有,一派“归田园居”农舍野趣。他还向东扩建,将“冠云峰”及周围民居一概纳入园中,还煞费苦心给它找了两个“老伴”,一块唤作“岫云峰”,另一块则沿用“瑞云峰”之名以作纪念,只不过,
这块西贝货只能和岫云峰一样充当陪客,将C位让与冠云峰。
经盛康一番修缮加筑,故园呈现出“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的新气象。园既易主,更名在理。
盛康脑海中浮现出俞樾所撰之句:“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因前园主姓刘,盛康思索半晌,“不易其音而易其字”,更名为“留园”。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更深之意,
他希望盛氏家族的富贵鼎盛“常留于天地间矣”。
在近代。。,盛康这个名字或许鲜为人知,却绝少人没听说过盛宣怀。如果要给清末富豪来个排排坐,那么,盛宣怀一定座上有名。
接连创下十一项“。。第一”的辉煌:第一家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电报总局、第一家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西安、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
盛宣怀一生走南闯北“勤劳王事”,偶尔回苏州留园,不过小憩数日。1916年4月27日,这位清末民初第一富豪在上海静安寺路老公馆里溘然长逝,身后留下一千三百万两白银的巨额遗产。为一偿老爷子生前“故园独处,
书画自娱,如梦初醒,不欲知秦汉以后事”之夙愿,盛家人将其棺椁从上海运回苏州,送至留园盛家祠堂,一停放就是两年。
涵碧山房夏荷(视觉。。/图)
青霜残雪思难任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的盛宣怀,在子嗣上却是举步维艰,他与原配正妻所生三子皆一一早亡。所幸在天命之年喜获一子。在老父亲的极尽宠溺之下,盛恩颐长成了一位吃喝赌抽俱全的纨绔子弟。
他挥金如土,做东邀请上海朋友到苏州留园吃蟹赏菊,来客上百辆马车从留园门口排到阊门城外;他纵情声色,曾在一年之内娶十一房姨太太进门,且每一房都配置豪宅、名车、司机、男女仆佣;他大烟上瘾,
白天“躲在烟榻上,一边抽大烟一边批文件的”;他嗜赌成性,曾在一夜之间,将上海北京路、黄河路一带一百多幢房子输个精光。
纵使如此,盛宣怀在临终前,还是将最心爱的园子留给了最心爱的儿子。没了老爹的束缚,盛恩颐更加“放飞自我”,他花完现金,又变卖古董,继而将乃父辛苦创下的偌大家业挥霍殆尽。
在接踵摩肩的拥挤中游苏州园林的确是一件费心伤神的事儿,幸运的是,时值黄昏,外来游客陆陆续续出园,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廊间回响。而踱步在这间冷落的庭院,
似是走进了一种虚虚浮浮、物我交融的境界。
垂暮之年的盛恩颐,已然宿疾缠身、形如槁木,他的二十多位娇妻美妾,纷纷“人作鸟兽散”。夜来梦醒,忽听风声雨声,忆及早年纵酒放歌,再看今日之陋室空堂,环顾四下,
一番“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惨淡光景。好在还有祠堂,成了他最后的栖身之地,总强过露宿街头。
从盛康到盛恩颐,前后总共不过三代人,却应了《桃花扇》 中一句台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古语云:“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综观。。史上的富贵之家,
大多跳不出“富不过三代”这个定律。
抗战时期,苏州沦陷,日军驻扎留园,经一番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坠,精美之家具搬取一空”。抗战胜利后,又沦为国民。部队驻军马棚,楠木厅梁柱被马匹啃咬成葫芦形,
不得已用水泥填糊,外刷上漆。新。。成立,盛氏后人将园子捐献给国家。1954年,经重新修葺才大门洞开,向世人一展芳姿。
差可拟“野渡无人舟自横” (视觉。。/图)
留园的故事讲完了,从北宋末年的一块石头到今天,前后跨越将近一千年。在苏州这个人间天堂,几乎每一个园林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故事在园子里留下痕迹,又赋予园林以生命。古银杏华盖亭亭,残叶年年飘落、满地翻黄,
冠云峰跨过千年的历史烟云飘然孑立、神色孤伤,七百多米长的回廊“曲径通幽”,永远那样令人心醉。
我回首望了一眼,那石碑上刻着“长留天地间”,这五个字——大概是对留园最好的注脚吧!
申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