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Z世代的真正身份:不是社交原住民,而是数字企业家
近年来,当Z世代逐渐成为主流人口时,社交媒体对Z世代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弱。“社会原住民”Z世代真的离开了吗?
根据2018年彭博的数据,2019年,全球Z世代人数将超过千禧一代。Z世代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根据官方定义,Z世代指的是1995年后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这一代人,作为单纯的互联网原住民,网上偶像化zqsg,云路猫狗兔,表情包一天打N次,二次元图片库存满满。
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社交媒体app。
然而,奇怪的事情正在发生:在Z世代逐渐成为主流人口的这几年,社交媒体对Z世代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弱。
“社会原住民”Z世代真的离开了吗?在这一期中,全媒体学校带你去看Z世代的社交媒体静修,以及静修后他们去了哪里。
第一,社交媒体撤退?2018年3月,希尔霍利迪公司内部研究部门Origin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Z世代社交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发现,34%的Z世代年轻人表示他们将永久离开社交媒体。
64%的人表示,他们正在逐渐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
虽然Z世代的年轻人都是社会原住民,从出生起就是社交媒体的一员,但他们也是社交平台自发迁移的第一波。
如今社交平台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堆的假账号。今年5月,脸书表示,在半年内清理了33.9亿个虚假账户,甚至比真实账户多10亿个。这场清理运动不会恢复年轻人对脸书的信任。
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担忧,因为这证明了社交媒体早就“假”了。
当人们无法判断正在聊天的账号是一个代码、一台机器还是一根手指时,他们将不再有相互交流的欲望;当人们意识到躺在关注栏里的粉丝都是僵尸粉时,就会失去继续更新的热情。所以,
“原住民”Z世代选择离开这个虚假的平台,不再关注脸书。
环顾四周,社交平台上已经看不到你、我、他的身影:Ins上广告商、明星的账号数量已经开始超过普通用户数量,脸书上的群组被推广、垃圾信息被屏蔽,内容平台上的推文最终变成了广告软文。
这些平台不再有资格被称为社交媒体,而是垃圾邮件收发室。在这种情况下,Z世代撤退也就不足为奇了。
撤退的趋势在国内也存在。QuestMobile今年6月发布的《。。大学生洞察报告》显示,从去年到今年,在泛娱乐平台使用时长大幅增长的同时,移动社交媒体人均使用时长却下降了2.6%。
大学生作为Z世代的主力军,已经开始回避社交平台。
但与千禧一代不同,Z世代只是讨厌社交媒体,并选择逃避。在这种趋势的背后,Z世代正在以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建设自己,这种方式被称为数字企业家。社交媒体的撤退表明,Z世代绝不是被习惯所困的土著。
而是互联网新潮流的制造者。
二是《花花公子投资人》,弱水三千都想喝退主流社交平台的Z世代。社会需求真的消失了吗?没有。大多数Z世代人仍然在网上社交。但他们的社交风格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改变了各种app的原有属性。
根据斑马智商发布的《Z世代社交媒体研究报告》,Z世代现在在Snapchat上和朋友聊天,在抖音上刷朋友的。。。,在Discord上和有相同爱好的人(尤其是游戏玩家)聊天。
这些平台本身并不是主要的社交平台,而是成为了Z世代的新聚居地.
还有一部分人分散到了各个小型社交平台之中。在Zebra IQ的《2019:Z世代研究现状》 中显示,在美国,Z世代最爱的八个app如下:
其中,社交媒体app有三个,分别是图二:以发帖-回复为基本模式的内容社区Reddit;图四:“表情包大战”社区Imgur;以及图五:精致优雅美图社区Unfold。可以发现,虽然主流社交平台不再受欢迎,
但Z世代并未放弃社交——他们只是转移了战场,去到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
然而,为何转移?
青年文化调查机构Ypulse的调查显示,62%的青年在Imgur中找到了快乐,37%在Reddit中找到,而Facebook所对应的数据只有29%。
对于调查结果,Ypulse表示:Ins和Facebook上展示的更像是「理想的我」,而Imgur和Reddit等平台则接近「真正的我」。对于个性张扬、追求自由的Z世代来说,做真我,最快乐。因此,
他们选择迁移。
而国内的Z世代也不弱。在更新“官方”日常动态、建立自身人设时,他们要根据动态的“调性”去仔细选择相对应的平台:“朋友圈中元气满满,豆瓣上岁月静好,微博里要死要活。”而当想展现真实自己时,
他们也默默离开主流平台。
Questmobile 2018年底发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对于参与泛社交有极大兴趣:
在维持主流人设的同时,Z世代急切地在各个新小型社交app上尝鲜。嘘,别急着说你才没用过,匿名社交嘛,不必告诉我。
这些五彩缤纷的社交平台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你应该也发现,没有一个社交平台能够完全容纳得下Z世代青年们的所有诉求。于是他们手机上的app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他们对平台的忠诚度也越来越低。
从一个社交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社交平台的用户流失量由此上升。
并且,当“花心”的Z世代在各个平台上分散投资注意力,他们就不再在某个平台上拥有完整的人设,成为难以追踪的、模糊不清的用户形象。这让平台和广告商着实犯愁——他们不得不从社交规则的制定者,
转换为Z世代的追随者,平台更新和广告投放都需要跟着Z世代的兴趣走。
就像今年五月,微博为平台上驻扎的追星大队隆重推出了账号后的“铁粉”标识,就是在小心翼翼地服务Z世代的追星诉求。毕竟,据QuestMobile估算,2018年Z世代偶像消费超400亿。抓住Z世代的需求,
就不愁用户。
“忙碌的一代”,很忙,不聊天而那些真的降低了社交媒体使用率的Z世代,也有自己的原因:他们真的太“忙”了。社交?顾不上。
Z世代的第一代人今年二十四岁,即便他们在国内就读三年制研究生,也到了该参加校招的年纪。这些有趣、独特、个性飞扬的青年,正排着队离开象牙塔,进入工作场。
而工作之后,保持学生时代频率的社交会成为一件吃力的事情,即便只是在线上动动手指。
在Z世代洞察报告中,Z世代是“懒经济”——使用外送服务和上门服务——的主要人群,在所有“懒”人群中占比56.3%。互联网线上平台兴起的当下,“懒懒”的Z世代对日常的一切都尽求简单快捷,
一键预订,一键支付,一键彻底解决。
但社交无法一键进行,在任意平台上更新一条生活状态都要经历拍照-P图-写文案-发布-回复评论-回复评论的评论……这一永无止境的过程,相比之下变成了一件麻烦又麻烦的事,尤其是对工作族来说。
当Z世代开始工作,他们只会将“懒经济”的发展推向新高点,已经出现的线上租房平台和线上婚恋平台可以证明这一点。因此,
如果没有“一键社交”功能的出现——比如一键给所有评论回复“哈哈哈哈”——社交将无疑变为他们的负担。
对于刚成为工作一族的Z世代,社交平台还将给他们带来负面情绪——毕竟,许多平台已经成为实现督促“24小时不打烊”的工具,沦为了老板随时随地找到员工的渠道:
小张,把xxx文件发我一下。
收到。
在社交平台与工作相连的当下,Z世代无疑会产生“社交规避”的心态,从社交媒体上撤退。
即使对于还未工作的Z世代来说,社交媒体也无法再独获恩宠。如今,社交app要与电视剧、音乐、手游、。。。和动漫app一同来争夺Z世代的上线时间。
在Z世代洞察报告中,QuestMobile统计了Z世代偏爱Top20 App:
。。、。。。、音乐、拍照……各类泛娱乐App齐聚,而社交媒体平台仅有“微博”一员孤将。
从该数据来看,社交类app对于Z世代来说,更像是一种社会动物的社会生活所需,而不是他们的心之所向。即便这些app目前还拥有居高不下的流量,在让Z世代索然无味之后,用户流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移动娱乐时代已来临,爱玩的Z世代“无可奈何”,只能“很忙,不聊天”。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社交?是剧不好看,歌不好听,还是游戏不好玩?
“有野心的事业家”,每一个赞都是我的功勋当然,也有既不“忙碌”也不“花心”的Z世代老实人,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去经营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形象。但他们通常并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
想要借助社交平台发展自己的“数字事业”。
比如在微博上与口红一哥李佳琦几番互动的@天天小朋友,单篇微博点赞量高达三万,目前是微博。。故事红人Top1。在这些“微博红人”面前,微博的社交性已经不再重要,
是否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影响力、获得某种效益才更重要。
最近,“有1万粉丝即可上印尼大学”的新闻也闹得沸沸扬扬。印尼大学宣称,若在Youtube上拥有1万粉丝且影片点击量达到10万次,即可获得入学名额。虽然网络上对该种招生持鄙夷态度的人居多,但可以发现,
经营社交平台正在从休闲娱乐过度成某种被社会认可的事业。每一个赞和每一个关注,都是发布者的功勋。
即便是普通追追星,加入某个文案组、美工组或数据组,也都如同做一份无工资的实习,在社交的同时能为简历加分。而在各个平台上发过的vlog、小。。、影评、剧评或游戏测评,最终也能成为面试官认可的作品集。
如今找工作,不乏有以“我是拥有二十万粉丝的站姐”来证明自己能力的应届生,毕竟,当过一个好的站姐,就意味着写文案、拍照、剪。。、用户群运营样样精通,强过许多名企经历。
不过,社交平台对野心勃勃的Z世代的吸引力,仍然不如泛娱乐平台。红杉。。在2018年发布的《创造未来——红杉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 显示,近八成的00后储蓄高于1000元,
而。。、。。。、。。等UGC平台成为00后收入的主要来源。
属于Z世代的大群体——00后,正借助互联网土著的优势和“生活不易,多才多艺”的信念,在网络世界打拼自己的事业,但社交媒体平台显然不是他们的优先选项。
当泛娱乐平台在满足Z世代兴趣的同时还能为其创收,那社交媒体平台得到的注意力资源将持续下跌。
毕竟,。。、游戏、。。。等泛娱乐平台中也都有添加好友的功能。若社交哪儿都能,那还是赚钱最重要。
参考资料:
https://medium.com/wom-protocol/why-gen-z-are-breaking-up-with-social-media-5ebc1755a744http://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48http://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31https://mp.weixin.qq.com/s/5MYgmODMzQo01fwl_jVICwhttps://mp.weixin.qq.com/s/dsrxSZFUNpAlfSkNRNXncQ作者:全媒派,
本文由@全媒派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