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跟孩子定的规矩,他也同意了,结果才两天,宝宝就开始耍赖,甚至哭闹闹。逼他也没用,他就是不愿意,让你崩溃。我该怎么办?
先说规则本身。
第一,制定的规则是否明确。
每条规则是否明确,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规则执行的基础。
比如“每天写完作业可以看20分钟动画片”,相比于“每次写完作业才可以看动画片”,之前的规则更清晰,明确规定了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不允许了。
第二,规则是否通俗易懂。
制定的规则需要保证孩子听得懂,语言可以口语化,不能生涩,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规则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
要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制定适合孩子年龄的规则。比如,不要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每天写几个汉字,适当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有行动的动力。
第四,规则在执行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孩子的个性。
规则制定了,执行的过程更重要。这孩子很聪明。他可以试图从你一次次的妥协中找出你的底线,让你不断降低标准。所以规则一旦实施,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因为孩子哭了就轻易妥协。
此外,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家长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动,贪玩,容易忘记,所以你需要不断督促和提醒他们。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大人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心、温和、反复地提醒孩子遵守规则。
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生动的图片,粘贴在孩子容易触摸和注意到的地方,让孩子在玩耍时不经意间就能看到。
6-10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基本的自制力,不用你提醒也能自己完成一些任务,比如睡前刷牙,自己完成一些作业,自己整理玩具等等。
但是他们还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行为达不到你的要求,比如拖延症,拖延症,一行新单词可以写一个小时。
这个时候,除了安心,你还要和孩子拼一拼,比如把作业分级分段,花15分钟做简单的作业,做完后休息一下,再花15分钟做中等难度的作业,做完后休息一下,然后慢慢增加时间长度,每20分钟休息一次。
每25分钟休息一次,以此类推,让孩子逐渐适应。
第五,规则的制定是否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每个规则的制定既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而变化,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写二十个大字,但是当天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灵活调整,而不是墨守成规,不灵活。
第六,制定的规则,孩子参与了吗?
可能有人觉得没必要,但其实童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个时期密切相关。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也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可以更好的让孩子在违反规则的时候明白这个规则的约束。
并且让孩子参与进行,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给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规则,也使他们明白规则制定了,就要遵守,坚持执行,从小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规则给人自由。”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看似是在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实际上是在保护孩子,当孩子知道了边界在哪,他才能在这个边界之内更好地挥洒人生,不是吗?
更多推荐:[心]为什么有的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原因就是这个[心]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在这3件事上不管孩子[心]孩子总是被拒绝,妈妈要教会他这3句话,其实孩子社交也有潜规则
标题:怪不得给孩子定规则总失败!常见的6大误区,爸妈太容易踩雷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0949.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