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明老师,我该怎么办?这么无知,是不是毁了……”当父母哭着抓住明的胳膊,给她儿子看网购记录时,她的心似乎要崩溃了。
明是杭州市滨澜实验学校的老师,也是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前不久,她在工作室和同事交流时,偶然说起了上一个学生的“手机故事”。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一个初中男生买了三部手机。他以为学生只是“狡兔三窟”偷手机。没想到,剥了茧之后,还有更大的玄机.
三天内找到3部手机
那是一个周一的傍晚,明老师无意中看了一眼学校垃圾桶里的快递盒。快递单上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小军”,物品标注为手机。
小军是三年级住院医师。按照规定,一般不允许带手机进学校。生活老师告诉班主任,当天小军主动上交了一部手机,说无意从家里带,打算周五放学后带回来。明老师推测这不是无意的。
小军的话是想掩饰自己网购手机的行为。
小军平时喜欢打游戏,经常和舍友聊游戏话题。明老师猜测小军用手机玩游戏的机会最大。走到小军的宿舍,出乎意料的是,小军主动提出要找明老师聊聊,但他只是大致重复了一下生活老师说的话。
“儿子,我能理解居民们对课余生活的渴望。但如果撒谎隐瞒,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小军回答:“真的,老师!”
明老师给小军看了“快递物证”的照片,问:“你有什么要跟老师补充的吗?”
小军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周末在网上买的二手手机,今天刚收到快递,怕被发现,最后还是交了。”然后他问:“老师,你信我吗?”
明老师感受到了小军的不安和敏感,回答他:“小军,老师今晚不是来惩罚你的。”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深夜再聊也没用。明老师让小军先回宿舍睡觉。但明先生认为此事并不像小军说的那么简单,打算再次找小军母亲了解情况。
随着手机短信提示一个又一个地震,我收到了小军妈妈的回复,比明老师预想的还要惊人:
通过网购信息核对,小军的手机型号与网购型号不符。此外,上周六,小军的母亲在网上发现并没收了另一部二手手机。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天里,发现了小军购买的三部手机!
什么样的游戏这么吸引人?随着交流的深入,明先生发现这件事远比偷手机复杂。
网购记录更是惊人。
第二天一早,小军的妈妈来到办公室,一把抓住明老师的胳膊,崩溃了:“明老师,你看!”
随即,明老师看到了手机页面上。。趣玩用品的网购记录。一时间,明老师心里也很沉重。
“我真想打死他,他买手机是不是就为了看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唉,怎么变坏了……”小俊妈妈接着就开始哭了起来。
明老师深吸一口气,从震惊中调整回来,拍拍小俊的妈妈肩膀:“这不是变坏了。孩子对性爱、情感方面不是越‘傻’越好,也不是了解越多就越糟糕。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就来得及,方法总比问题多。”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生理逐渐发育成熟阶段,情感上已经产生了对异性向往爱慕的倾向,甚至会出现性幻想、性体验。应该要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这种任务是不能等到成年之后再去完成的。
听后,小俊妈妈情绪稍稍平稳一点。老师和家长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明老师先主动找小俊,就昨晚没聊透的事和他有个“善终”,希望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我知道我不应该买手机,不应该去买。。用品,不应该欺骗,我都认……”小俊的回答心理防御很强。
“人想要娱乐没有错,人想要了解性、爱、情也没有错。”
明老师的话让小俊有点惊讶,似乎情绪有了出口,他憨声憨气地说:“是的老师,大家私下在聊的时候,我感觉我好像什么都不懂。”。
想知道、想体验,明老师顺势和小俊归纳了这件事的两个关键词。
接下来,师生聊了一两个小时,小俊后来也哭了。
小俊来自单亲家庭,印象里他是由外婆带大,妈妈经常忙于工作加班,亲子关系也很一般。小俊从小就很孤独,放假回家总是自己一个人,包括青春期的生理现象,他也不知道和谁倾诉。
通过谈话,明老师发现,小俊非常渴望关注、渴望被爱。
青春期男生
需要倾诉与陪伴
这场由手机牵起的风波,明老师前后花了一周时间处理。
明老师给了小俊一些建议,主动寻找积极的出口,及时调整——
多进行兴趣活动释放精力,其次鼓励他树立理想和目标,转移注意力,促使性欲求转化为实现抱负的强大动力;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打篮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当然,也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克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明老师给小俊妈妈推荐了两本书《从尿布到约会》 《父母送给青春期男孩的枕边书》 ,建议亲子阅读。
小俊妈妈给孩子办理通校,每晚放学,带着儿子一块散步回家谈谈心,周末也抽出至少一天时间,陪他散步、爬山,亲子关系缓和了不少。对于青春期男孩的一些困惑和感受,明老师建议,让男性家庭成员和小俊坦诚地去聊,
事半功倍。
小俊家里还多了新成员,一只可爱的小猫。小俊对它爱不释手,即使妈妈加班太忙,小俊在家也有了小伙伴。
小俊聊到成长经历时,提到自己其实很心疼外婆和妈妈。初三的他,当时成绩堪堪在优高线徘徊,明老师给他定了阶段性目标,考上公办高中,不要让家人花多余的钱。目标明晰后,小俊也很给力,中考结束顺利进入一所优高。
经过家校长期配合努力,这场青春期“躁动”终于告一段落,并且留了个欣慰的结尾。但这件事让明老师更清楚认识到,青春期性教育,不仅要及时做“后期处置”,前期做好引导,才是减少这种陷多方于尴尬被动局面的关键。
“许多家长对性教育讳莫如深,不知道怎么开口,讲到什么程度。”明老师说,“教育是立体的,性教育越早展开越好,我现在带七年级,第一学期就给班里学生进行科普。时代变化飞速,孩子接收的信息也纷繁复杂,
家长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就‘突然懂了’,但既然出现,家长就应该顺势解答,接纳孩子的情绪,做好引导。”
躁动的青春期
如何顺利度过?
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日常看似不紧急但非常重要的”话题。从教育的系统发展观看,立足青春期性教育,对整体生命成长有深远影响。父母也应该不断增进对性教育的科学认知,创造爱与包容的环境,
给孩子提供更科学、适宜的指导。
关于性知识的教育,除了学校层面的性教育,也呼吁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更细致可靠的性个体教育。让青春期的学生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性萌动。一般来说,父亲对儿子,
母亲对女儿的性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沟通。
其次是关于性道德教育,即价值观的教育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从性教育角度看,每个个体对自我性别的认同、对性别差异的科学了解、对异性的生命尊重,是性道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青春期性道德教育的关键,
是引导孩子建立“尺度意识”或“边界意识”。比如,了解异性相处原则,了解防止性骚扰的相关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青春期出现性萌动,应该怎么办?
青春期性欲望需求相对较高,这是该年龄段性激素旺盛分泌作用所致,为正常的性生理现象。改善过强性欲望利于正常学习、生活。
可通过转移注意力,培养爱好,疏导情绪,不要对性及性器官过度关注。比如:打球、跳舞、跑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为促使青春期性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规律饮食,适量体育锻炼,增加奶类、肉类的食物。
明确后果,君子有戒。需要多方共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克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这样能更好地引导青春的激流找到合适的方向、河道,帮助每一个生命奏响其独一无二的生命乐章。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戴欣怡部分综合自杭州江南实验徐晓莉班主任工作室
标题:杭州妈妈翻到儿子网购记录,崩溃大哭:孩子是不是废了?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096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