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搜身健身的董小姐又有新饭吃了:先是要和小鲜肉谈恋爱,再是重申员工一人一房的承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让她最头疼的热搜是:格力头号经销商逆水行舟,转投飞利浦。不仅是经销商,
据说飞利浦空调运营总部80%的员工曾经在格力上班。这两家有什么仇?仇恨是什么?
1.飞利浦空调是我们熟悉的飞利浦吗?说起飞利浦,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们的剃须刀。但飞利浦过去的成就远不止这些。飞利浦是一家拥有132年历史的优秀企业。
巅峰时期,飞利浦的业务范围涵盖照明、视听、家电、医疗等领域。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飞利浦的硬实力:飞利浦推出的第一款旋转式剃须刀,直接改变了全世界男人的剃须习惯;第一台盒式录音机,汽车录音带,
发明了第一台录像机。
就连制造业巨头TSMC也是由飞利浦首先创立的。毫不夸张地说,飞利浦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2002年是飞利浦在华业务的鼎盛时期,营业额和出口额均居在华外资企业之首。
就是这样一家曾经可以改变世界的企业,近年来却频频登上质量黑名单,某平台关于飞利浦质量的投诉多达320万条。大家都想知道以前的飞利浦去哪了。
事实上,飞利浦早已改头换面:由于过多生产线超负荷运转,飞利浦业绩受到极大拖累,尤其是小家电,已经连续6年亏损。入不敷出的飞利浦,在喘口气之前,被迫变卖家当,提取资金。2019年,
飞利浦甚至转让了拥有127年历史的照明业务。照明、小家电、视听服务等核心业务全部剥离后,飞利浦只剩下一个空壳,那么未来的利润从何而来?显然,飞利浦只能继续讲132年的品牌故事。
开始依靠“品牌化”聚敛财富:。。企业只要付钱给飞利浦,就可以在飞利浦的品牌下到处做生意。飞利浦的手机、炸锅、空调都是在。。生产研发的。飞利浦对不同的业务类别几乎无动于衷。
依靠这种双赢的方式,飞利浦每年的品牌授权利润高达68亿!而。。企业依靠飞利浦的品牌,在产品单价上赚得盆满钵满。比如飞利浦空调的贵族“高端”柜,就是长虹制造的。
性能参数只相当于四年前长虹的Q5D系列产品,价格却贵了近4000元。这些产品本来就过时,但是他们要价过高。难怪消费者一直骂骂咧咧。
第二,格力元老为什么要投降?前段时间,格力老牌经销商徐自法高调宴请,宣称以后不做格力,只卖飞利浦空调!美其名曰“答谢宴”,不如说是为飞利浦空调造势,鼓励格力经销商一起倒戈。
作为董明珠曾经的得力干将,徐自法为什么会在这次之前叛逃?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如何分奶酪的问题:过去美的通过与经销商的深层利益绑定,建立三级分销体系,迅速在全国各地开店,抢占市场份额。即产品出厂后经过“省代市县经销商零售店”的层层加价,各销售渠道共同分享利润。
价格自然会上涨。然而,疫情三年后,电商的崛起对依赖线下的格力是巨大的冲击。千年老二的“美”只是先行一步,让我们抓住机会扳倒格力。面对形势的变化,董明珠不应该把大义放在家庭之上。
减少线下经销商涨价,专注线上直销。
吃不到利益的蛋糕,很多经销商开始另谋出路,徐自法就是典型。。。他利用自己这么多年的行业影响力,高调转向飞利浦。其实他是在挑战格力,飞利浦和格力未来会相遇。
三、变了“芯”的飞利浦拿什么和格力斗?曾经的一代骄子飞利浦先是空手套白狼,再来高调进军家电市场。从来没有做过空调的飞利浦拿什么和格力比?虽然空调技术在现今已经是高度成熟和工业化的技术,
但是其专利性的壁垒是很难攻破的,没有任何空调研发历史的飞利浦,生产全靠代工凭什么在巨头的专利封锁中突围?
披着品牌外衣的飞利浦在市场检验中终将会露出变质的内“芯”。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技术革沿的公司就如浮萍,经不起风浪的考验。
结语国产品牌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将继续超越!没有技术沉淀的洋品牌,并不能将高价收割消费者的故事继续下去。市场化的竞争是实力者的保护伞。想问下大家你踩过飞利浦的坑吗?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点关注哦!
标题:董明珠斥资280亿给员工建房(d董明珠)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103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