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克网 手游攻略 软件教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百科(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哪个城市)

三江源国家公园百科(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哪个城市)

时间:2025-01-17 10:45:4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0

阿尼玛青雪山下的戈薇玛沁县雪山乡当雄冰川。尹克河村牧民昂保家(左)、丹增(中)、沈剑在自发监测雪线。

红星新闻记者、蔡晓仪摄影记者、青海果洛陶科。

编辑余冬梅何险峰

夏至时,位于。。西北部黄河源头的玛曲,平均气温在10左右。三江源地区被称为“。。水塔”。雪山已经融化了一个月,融化的水慢慢流入黄河,因为富含矿物质而呈现乳白色。如果没有意外发生,

这条母亲河的源头水将在三江源两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青雪山主峰处来一个180度的大弯,带着冰川融水通过曲的支流,然后一路奔流向东南。

在河流的源头,水不仅仅是以河流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时候,水资源是以冻土的形式静静地储存在草原之下,或者以冰川的形式矗立在山顶。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水资源都是包括丹津达杰在内的当地牧民的头等大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阿尼玛青雪山在20年内发生了3次大规模的冰崩。在冰川脚下,雪山乡的牧民们隐约意识到,他们生活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5、10月份,在阿尼玛青雪山脚下,经常可以看到自发监测雪线的牧民和雪山乡保护站的生态管理员。十多年来,这群“看山人”穿梭在海拔4300米的冰川脚下。

在寒冷中拉起卷尺,用油漆在岩石上标出雪线的位置。牧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了很多冰川变化的真实数据,用简单的行动支持冰川保护。

玛沁县雪山乡,阿尼玛青雪山下的红房子,是音克河村牧民的冬季居所。

1

聚集

在牧民安保家的倡导下,当地群众自发组成了阿尼玛青牧民生态环保协会,不仅会监测雪线,还会开展雪豹监测、水源监测、玛尼石雕刻、垃圾管理等环保工作。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35岁的丹津达杰和他的家人从生活了半年多的东窝子搬到了海拔4800米的夏季高寒草甸草场。丹增是雪山乡银可河村的牧民。

东窝子是由玛沁县。。“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

5月14日晚,天空飘着雪花。第二天,丹津在家里收拾好用于测量冰川的设备。"卷尺、油漆和雪山监控表都要带."妻子为他准备了糍粑等干粮。收拾好后,5个孩子围着他,看他电脑里导入的雪豹狩猎。。。

15日早上8点,丹增穿上藏袍,准备下山。翻过几个山头,就能看到雪山一号隧道的高速出口。这是3号监测点,海拔4330米。丹津想在这里会见雪线监测小组的成员。2006年,在牧民安保家的倡导下,

当地群众自发成立了阿尼玛青牧羊人生态环保协会。除了雪线监测,他们还将开展雪豹监测、水源监测、摩尼石雕、垃圾管理等环保工作。丹增年轻,有上进心,他已经参加了几个小组。据他说,他就像盐,

“需要分散的地方”。

为了科学记录,近年来牧民们讨论过每年固定两次雪线监测的时间,分别是5月15日和10月15日。他们已经为这两个日期摸索了好几年。“5月中旬,雪山变得僵硬。10月中旬,天气开始变冷,雪山的雪线不会融化。

山里信号不好,牧民经常几天联系不上。但只要约定的日子一到,他们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有的像我一样从高山牧场下山,有的从100多公里外的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出发。下车后,我们集合。

在三个点走到冰川脚下测量雪线。”丹增介绍道。

大巴到达前,丹增看到老队员多杰坚灿在路口等他,头戴白帽,旁边站着队长,一个嘉宝人。沈戬今年58岁,他的家就在高速路口附近。每年他都会在约定的地点和队友打招呼。

牧民安嘉宝(左)、(中)和沈戬在监测雪线。

按照计划,这一天,谭增一行人将在领队安的带领下,在谭增家附近的哈龙冰川、尖申家附近的维格勒当雄冰川和智海代垭口冰川三个点进行冰川数据的监测和记录。这三个冰川是阿尼玛青雪山的典型。

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地表整体标高有所下降。

遇到雨雪天气,到下一个监测点就来不及了。他们同意第二天再次见面,并努力在2天内完成测试。路不好走,即使是原生玩家,走到最近的3号监测点也要近40分钟,冰冷的黑土上覆盖着拳头大小的岩石碎屑。

遇到河水湍急处,队员们手抓着手从架起的钢管上过河。乳白色的冰川融水一年复一年地冲击,钢管也生了锈,人一站上去就嘎吱作响。

边走,尖参会边俯下身,挑出白色的石头垒在路边的玛尼堆上祈福。河边的许多石头都刻了六字真言,这是队里玛尼石雕刻小组的成果。“哪个地方有好水,我们就会在附近的石头上刻上六字真言。在山神信仰下,

牧民们就不会在刻字的地方乱扔垃圾,破坏水源。”

2

监测

牧民们大部分没上过学,现场测量冰川时,他们能做的并不多。但他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了许多冰川变化的真实数据,以朴实的行动支持着冰川保护。

海拔6282米的主峰玛卿岗日上,唯格勒当雄冰川的冰舌沿着山脊一泻而下。最先映入一行人眼帘的,是用红色油漆写着“2008.5.15”的黑色大岩石,这是队长昂保加14年前带队监测雪线时写下的,

离现有冰川距离最远。这意味着,14年前的同一时间,这块岩石及同一海拔位置曾经被冰川覆盖,而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黑石碎屑。

牧民尖参站在14年前他们自发监测的雪线标记处

“当时我们不懂雪线上升的具体情况,有的牧民说是几十米,有的牧民说是几百米,我们也不清楚,所以才想着监测一下。”昂保加介绍说。没有专业的设备,他们只能就地取材,找冰川前缘处不易移动的大石头,

在上面用红油漆标记上具体的日期和数据。

昂保加留存了队里近十几年的雪线监测数据。其中一份雪山监测表显示,2017年10月,他们在阿尼玛卿雪山的唯格勒当雄冰川发现,冰川比前一年退后了245米,是往年的几十倍不止。

而在这一年以前,阿尼玛卿雪山刚发生了十年间的第三次大规模冰崩灾害。据当地。。通报,2016年,冰崩自海拔高程5900米的冰川顶部顺势而下,裹挟着底部炭质页岩及泥质板岩,运动过程中转化为碎屑流,

堆积于海拔高程4300米的玛卿岗日冰川西侧晓玛沟沟口及青龙沟上游河谷区,并堵塞青龙沟形成堰塞湖。草场被覆盖,堰塞湖存在溃坝风险,对居住于下游的牧民构成直接威胁。

早在冰崩之前,住在山脚下的尖参就已经看到阿尼玛卿雪山的唯格勒当雄冰川在逐年退缩。在他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时,唯格勒当雄冰川一直延伸到公路的位置,“如今距离公路已经两三公里远,

走路最快也要半小时才能到。”

在雪山脚下生活了35年,旦增也直观地感受到了雪山的变化。他记得,在七八岁时,离冰川近的那条河流水流量大,中午时必须骑马才能过河。“现在,那部分雪山已经化完,河里没水了。

”雪山脚下生活的雪山乡牧民们隐约意识到,冰川退缩、雪线上升,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对自然的敬畏驱使着他们去守护神山。牧民们大部分没上过学,现场测量冰川时,他们能做的并不多。拉直卷尺,将雪山融化的程度、地点和时间等信息一一归档,用红色油漆在岩石上标记雪线位置,一年重复两次。

牧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了许多冰川变化的真实数据,以朴实的行动支持着冰川保护。

昂保加介绍,环保协会刚成立时,只有6、7个牧民,现在已经扩大到66人,每年监测雪线和水源等活动的支出都由牧民们自费捐赠。2017年,协会被乡。。授予“携手牧民群众,创建绿色环保”的锦旗。

2017年,阿尼玛卿牧人生态环保协会被乡。。授予“携手牧民群众,创建绿色环保”的锦旗

3

协力

在赵卫东看来,近年来牧民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许多,但他们对冰川的了解还是处于低层次的阶段,“未来,我们希望能补充技术力量,实现对雪山的远程监测。”

几乎在牧民们自发进行冰川监测的同一时间地点,2009年3月,时任玛沁县自然资源局雪山乡保护站站长的才旦加也带领站里几位巡护员,出发前往阿尼玛卿雪山进行雪线监测。才旦加的父亲是雪山乡原乡长,

他自幼随父亲在乡里长大,“小时候一推开门,就是漫山遍野的牛羊和壮阔的冰川。”

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唯格勒当雄冰川。距离2009年的冰川位置,已经退去了很远

2007年退伍后,才旦加进入保护站工作,一干就是15年。几年前骑在马上巡护时,才旦加不小心摔伤,左手总是习惯性脱臼。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全面实现园区牧户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

包括旦增在内的雪山乡牧民也成为玛沁县2300名生态管护员中的一员。

雪山乡保护站成立之初,全青海省的保护站一共只有4个,人力物力有限,才旦加就发动辖区内的生态管护员边放牧边做巡护工作,“一般的巡护事务性工作做完后,我们想着还能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刚好雪山乡在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我们看到冰雪融化得太快,以前整片都是白色的冰川覆盖,就从2008年开始筹划唯格勒当雄冰川的监测。”

在当时的玛沁县自然资源局,工作重心大部分放在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上,在许多人看来,雪山监测只是个“额外”的工作,“但雪线消退得太快了,我们就想看看十年后,到底会后退多少。

”玛沁县自然资源局副。。赵卫东介绍。

才旦加带领组织巡护员前往阿尼玛卿雪山实地考察唯格勒当雄冰川、哈龙冰川雪崩处的变化情况图据受访者

“第一年进山监测时,我们都非常害怕,路面的冰大部分融化了,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下面是黑色的沙子,前方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一条黑黑的路。有时候两旁的石头滚下来,我们只能躲着走。”才旦加说,为了数据准确,

他们还借来了GPS定位器,将采集的地理标本和经纬度信息标注在监测牌上。

2016年冰崩时,才旦加连续一周进山勘测,“满山都是冰川碎屑”。他发了一条朋友圈,“2004年至今是第三次阿尼玛卿雪山出现大的冰崩,听当地老人说,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只出现过两次,

2004年和2007年。现在冰崩很频繁,神山仿佛在说什么……”

2016年阿尼玛卿雪山冰崩时,才旦加连续一周进山勘测,几千亩草场被冰川碎屑覆盖

在赵卫东看来,近年来,牧民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许多,不仅自发监测雪线,也参与。。工作协力保护生态,“他们已经知道哪些是能干的,哪些是不能干的。尽管他们没拿工资,他们也知道应该去干。”

囿于雪线监测方式“原始”,目前牧民们对冰川的了解还是处于低层次的阶段。“未来,我们希望能补充技术力量,实现对雪山的远程监测,采集更多数据协助生态保护。”赵卫东说。

4

规划

沈永平发现,从去年到今年,各方力量都在计划启动冰雪监测等规划,“让大众对雪山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认识到遥远的雪山与每个人都有关。”

每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沈永平都会到。。西部大大小小的雪山进行科学考察。他是。。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自1982毕业后,沈永平40年间就一头扎在冰川和水文资源研究中。他遗憾地发现,近年来,

过去在冰川编目的地图航拍上有的一些小冰川,在他们实地调研时已经消失不见。

沈永平查阅数据发现,以阿尼玛卿雪山为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尼玛卿雪山的雪线大概在5000米左右,2004年,雪线已经升到5200米,现在基本到5300米以上。

“阿尼玛卿雪山的背面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开始有一些小冰川的崩塌,由于没发生在雪山正面和几条大冰川上,没造成大影响,所以大家关注得比较少。”

冰川在长时间持续退缩或是稳定状态下突然出现的异常快速前进,被沈永平等冰川研究者称为“冰川跃动”,这也是近年来阿尼玛卿雪山一部分冰崩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整个青藏高原的冰川整体是在退缩的。”沈永平介绍,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第一次冰川编目通过人工的方式,根据航空卫星照片和地形图把。。的每一条冰川进行了数据登记,

包括20多个参数,如经纬度、高程、长宽、面积、坡度等地理参数。

阿尼玛卿雪山下的唯格勒当雄冰川。常年雨雪冲刷下,原有的2009年雪线监测标牌倒下,此为雪山保护站2021年重设

1997年至2000年期间,国家科技部又开展冰川基础性调查研究,做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主要通过卫星影像将大部分冰川再次做了调查,发现。。冰川大概退缩了18%左右。

“现在肯定退缩了20%不止。”沈永平介绍,气候变暖后,雪线不断上升,汛期时融水量增大,“可能以前六七月份才融雪,现在雪四五月份就开始化了。但四五月份融雪时,草场里的草还没长出来,融水只能白白流走,

造成下游的春季融雪水灾;六月份草长出来时,融水都已经流完,这样就造成融雪时间与植被生长季节不匹配,植被缺水。”

在山下放牧的牧民更能敏感地感受到冰川的变化。曾经有牧民向沈永平反映,牛羊产出的奶,口感和品质都和以前不一样。“我们就分析,可能是受气候的影响,当年的草长势不好,或是雨水来得晚,或是土壤发生了变化。”

沈永平做科考时,也遇到过唯格勒当雄冰川脚下的牧民,“他们每年都会在冰川前放一些石头,标记当年雪线的位置。当地。。和环保协会经常进山号召牧民保护环境,现在,牧民们已经成为当地环保的中坚力量。”

2021年底,青海省。。印发实施《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 ,标志着三江源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将有章可循。在《规划》 的指导下,沈永平发现,从去年到今年,各方力量都在计划启动冰雪监测等规划,

“我们团队也计划,根据冰川在黄河源、长江源等地的分布和以往科考情况,确定监测哪些冰川和雪山、重点检测哪些数据、目前现有监测的不足及完善等,让大众对雪山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认识到遥远的雪山与每个人都有关。”

雪线监测完,返程的路上下起了大雨,雨从旦增的羊毛藏袍上滑下,不留痕迹。旦增只穿了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空空,随着他走路的节奏不断摆动。他哼起了小时候经常唱的藏文歌,每次来雪线监测时,丹增都很开心,

“因为能看到冰川”。

如无必要,才旦加和牧民们一样,轻易不靠近冰川。雪山既神圣又脆弱,每年监测时,才旦加总不忍心踩在冰面上。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默默守望着,年复一年。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百科(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哪个城市)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214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Tiktok专用的梯子加速器(TK加速器全球加速)

Tiktok作为当前最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受到了全球用户的热烈欢迎。然而,由于网络限制或者其他原因,很多用户在观看

2025-01-17
怎么不让快递放菜鸟驿站

菜鸟裹裹怎么禁止放快递?经常网购的小伙伴都知道,如果附近有菜鸟驿站,那么驿站的快递员会默认选择放在驿站中,并

2025-01-17
德国游戏排行榜前十名(德国出品的游戏)

中国的玩家可能在新闻里听过德国科隆游戏展,但对德国的游戏却感觉很陌生。游戏玩家大部分多少应该都体验过SL

2025-01-17
菜鸟驿站怎么送货上门

菜鸟裹裹怎么送货上门?有过菜鸟驿站拿快递的小伙伴都知道,很多菜鸟驿站在派送快递时,默认是放在菜鸟驿站,需要我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