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2021年为352.1万辆,2022年1-10月共销售528万辆。
假设10月份71.4万辆的销售规模和增速能够延续到最后两个月,那么目前市场份额接近30%的新能源汽车将在。。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绘制出惊人的增长曲线。盘点2022年。。各类新能源汽车,
可以发现,市场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无论是寻求电驱动的重新优化,更强大可靠的自动驾驶能力,完善舒适的智能座舱体验还是从价格到定位的全面竞争,都是厂商为提升消费市场竞争力而做出的努力。
不尊重市场就会被淘汰。从十年前的政策鼓励和推动,到如今市场的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自身的进化。随着电驱动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驾驶舱体验和车辆需求开始发生变化。
汽车厂商之间也有新一轮洗牌,就是2022,新能源汽车。该系列将从细微之处入手,结合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车辆趋势、政策、资本等方面的重大。。,串联起不同起源的汽车厂商在这一年的变化和经历。
探讨行业内正在悄然形成的趋势,回顾。。新能源汽车即将到来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在2022年似乎没有太大变化。特斯拉的销量和。。依然齐头并进。魏小利以高概念进军中高端市场,二线品牌平淡发力下沉市场。
互联网科技公司虎视眈眈。但也有一些事情正在发生:比亚迪稳坐头把交椅,所有玩家都在悄悄地“滚滚而来”技术和经验。
“鼻祖”特斯拉长期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前列,又是进出口的把手,其引起的社会关注度远远超出了品牌价值,所以一出事故就会比任何一个汽车品牌更容易引发争议。2022年,
被广泛讨论的特斯拉车型事故变得越来越多。车主踩了一年多的展车,“刹车失灵”罗生门依然在特斯拉身边。
争议并没有改变特斯拉在。。的职业生涯:上海超级工厂10月份生产了87706辆Model 3和Model Y车型,这也意味着这家工厂的年产能有望达到110万辆。
Model Y已成为该品牌在。。最主要的销售车型,也是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前30名榜单中唯一的外资品牌车型。
(图片来源:特斯拉)除了推动新能源浪潮,特斯拉的另一大标签是自动驾驶。利用全视觉感知的技术路线,特斯拉可以以相当低的成本提供一些自动驾驶能力。
然而,从——在北美启动FSD Beta测试的同一时刻起,国内车主何时能使用多日支付的功能还不确定,竞争对手也在悄然逼近。特斯拉必须找到下一个理由来说服。。车主买单。
饱受诟病的驾驶舱配置,逐渐被赶超的电驱性能,在国内迟迟没有进步的自动驾驶,都让事故之外的特斯拉褪去了原本的时代先锋光环。调整售价或者保险补贴当然可以吸引一部分消费者。
但是,产品问题还是会在更大范围内拉大距离。
在我哥的疯狂汽车论坛上,比亚迪隐约有成为汽车界华为手机的迹象,但总体来看,这家车企在2022年的状态更接近于“默默卖车”。没有太多的爆料,只是依靠过去十年积累的口碑和同期比较合适的产品表现。
无论是在整个汽车市场,还是单就新能源汽车而言,都比其他车企多卖了很多车。如果说比亚迪2022年3月停产纯燃油车的举动看似提前,
然后到了年底,已经变得无可争议:自主品牌早期大规模投入混合动力方案研发的果实DMi,在这个转向新能源却无法完美解决纯续航的时代,带来了同级别产品无可比拟的竞争力,最终转化为销量爆发。
(信息来源:比亚迪)比亚迪今年最值得关注的车型是一款纯电动密封件,为这个品牌引入了性能驾驶和年轻化定位的新印象,销量也验证了密封件诸多变化的正确性。虽然没有享受到混合架构的好处,
这款顶配的Model 3产品并没有跟随,气质相对不那么出众的设计语言抓住了足够大的用户群体。比亚迪暂时没有摆脱智能和辅助驾驶能力的隐忧,但那是未来几年的事了。
收回腾势品牌,用混动技术打造高端MPV腾势D9,用越野车型推出高端子品牌,可见比亚迪更大的野心。至少在绝对高度的时候,你可以比任何人都乐观的看待未来。
新势力的纠结,单月交付过万的成绩,显然不是蔚来在ES7、ET7、ET5等几款二代平台车型相继上市后想看到的结果。
如何将自主研发的辅助驾驶能力、数一数二的车主社区氛围、高成本的换电网络建设运营转化为快速增长,蔚来未能在2022年交出这份试卷的完美答卷。在经历了老车主满意风暴之后,
同样是月交付过万的理想,算是做好了从单一车型到多个车型覆盖同一个细分市场的切换。至少从外界去观察,理想是“蔚小理”三家厂商中在2022年走得更为平顺的那个,
至于针对家庭大型车需求造车的策略能够维持多久增长,那就是未来的事情了。
(图源:小鹏)主力车型的青黄不接,加上开拓新市场时略显混乱的销售策略,让小鹏在今年不太好过,但始终没有人否认这家新势力投入电驱动、自动驾驶研发的意义。重建企业组织架构,
并从P5销量、P7换代延期、G9上市。。中吸收教训,可能对于何小鹏来说,这无异于一次重新创业。相似的掌舵者背景、相似的成长路线、相似的定价区间,让“蔚小理”有了新能源汽车中非同小可的关注度,
也导致三家车企遭遇不顺时会被更频繁细致地打量。他们是“他山之石”进入汽车行业的范例,更寄托了拥有更高消费力的用户对优质产品的期待,而这一年或许就是转折点。
二线的迷茫哪吒和零跑在销售模式上以传统汽车行业常见的经销渠道为主,在自主品牌巨头都开始尝试自营门店的新能源赛道上倒是显得有些异质。另一个特别之处是,月上险量过万的这两个品牌可以说卖得不错,
但在一二线城市的大街上并不多见,连网约车场景也少有他们的身影。这两兄弟在都经历了一次转型后走到今天:哪吒品牌最初依靠B端市场消化,而后才找到了如何平衡低价和销量。零跑更像是绕了个远路,
最开始是费力不讨好地做了个十多万元的电动“轿跑”,走不通转型做微型新能源车打开销量,最后才转向了主流的SUV和轿车车型。
(图源:哪吒汽车)2022年,哪吒和零跑的销量大头都还是十万元级别的中低端新能源车,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尝试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野心。哪吒S和零跑C01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轿跑形态,
主力配置都锚定二十多万元也都有不错纸面规格,但显然需要更多能说服消费者选择的充分理由来武装自己。市场生态位相近的威马,处境却要危险不少,从前10个月只卖出了不到3万辆车便可见一斑。招股书显示,
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威马一共亏损136.32亿元,到今年6月底威马账面上只剩41.56亿元现金,被赋予厚望的威马M7已推迟上市,裁员降薪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老牌巨头的醒悟长城和吉利的互为映照也相当有趣——一个坚持自主品牌而另一个充分吸收海外资产精华,两个先后问鼎市场的巨头如今都选择了多个子品牌应对不同市场的策略,
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主品牌又都显得略显乏力,专为高端新能源诞生的子品牌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路径。长城的这一年比较纠结,欧拉品牌停产了走量但是亏本的车型,新车型面临舆论风波而且销售表现没能立住脚跟。
哈弗和坦克两个仍有口碑积累的品牌终于在下半年推出混动车型,但能否重现哈弗H6、坦克300的辉煌还得打个问号,纯电车型如何立足、魏派如何重振也疑点重重。
(图源:长城欧拉)相比之下吉利看起来更光鲜亮丽。营销包装上有意跟其他车企区分开的混动,以及纯电子品牌几何都做到了月销过万,但真正能担当起单车型销量亮点的只有极氪001。
吉利的电动化转型可能得更认真严肃才行,何况多生孩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各个都能对外打出一手好牌。对于集团月销量都处在10万辆以上的两家车企,掌握纯电和混动技术似乎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难就难在要怎么斩断往日辉煌产生的束缚。不仅要转向电驱动主导的新能源市场环境,更要找到无法被撼动的位置,迷失自我可能迎来的结局只会是失速。
科技企业的搅局2022年,华为这条“鲶鱼”开始在汽车行业显露威力。尚未拿出真正有碾压级产品力的车型,但已经凸显出了对消费需求的洞察,以及如何在新能源车上做回应的能力。
华为似乎有种给全行业打样的姿态:电驱和混动要这样做、智能座舱应当如此丝滑、辅助驾驶能力本该这般优秀。华为智选模式从给赛力斯SF5“打补丁”进化到了看起来大不相同的问界M5,虽说并非从零研发新车,
但短短数个月呈现出来的效率和精准足够令人惊叹。月均近六千辆交付成绩绝非仅有华为品牌背书,对于智能座舱体验的改善和领跑,在综合驾乘体验上的平衡都是关键。另一边华为作为供应商的合作造车也开花结果,
姗姗来迟的极狐车型在2022年的自动驾驶能力依然不一般,牵手长安、宁德时代的阿维塔11开始让更多车企在意。今年传出了更多合作项目后,网络舆论甚至以“含华量”来概括车型技术,
足以见得华为的赋能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
(图源:问界)从流出的余承东谈话细节来看,华为绝对不甘于在现有的造车成就上小富即安,这家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领域颠覆行业规则的企业,正一边以战代练学习造好车一边酝酿大招。可以预见的是,
华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上的征程,不会是任何一家车企有过的平凡之路。和小米其他业务放在一起对比,小米造车绝对算得上是低调的。2022年期间小米汽车在北京南六环的工厂持续建设,
在吸纳北汽、五菱等老牌车企高管组建队伍的同时,也给出传统主机厂更高的待遇招聘一线员工,似乎只差获得生产资质,便能将被寄予厚望的小米汽车落地。雷军主动和外界谈得最多的,还是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
似乎他也将此认作关乎新能源汽车终局的技术。小米自动驾驶第一期投入33亿元,目前拥有超500人全职团队,在改装而来的测试车上,已经实现了市区道路的部分自动驾驶能力,也能代客泊车和机械臂自动充电。
耕耘近十年,百度在2022年带来了更多与普通人更近的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成本降到25万元,承载无人驾驶体验的网约车服务萝卜快跑订单量超百万,
还在北京获得了前排无人测试批准,计划在2023年打造全球最大的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图源:集度)百度亲自下场打造的集度在今年也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的ROBO-01探月限定版,配置方面有大量只在概念车才会出现的激进设计,比如全车无车外门把手等。
自动驾驶技术和高配置高规格智能座舱体验,都摆出了集度后来但不落后的高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