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周围立着七八把椅子,茶杯茶壶一应俱全,墙上挂着各种村务公开和调解制度.近日,记者走进铜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委会“百姓茶室”,探访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村里发生的新变化。
“对于村干部来说,只要尊重、理解、帮助村民,再大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驻村第一。。、省纪委扶贫工作大队长胡昌学直截了当地说。
2017年上半年,刚刚接任扶贫工作大队长的胡昌学发现,部分村民到省、市、县上访,要求社会救助、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等问题,引发了深刻的干群矛盾和村风不和谐。经过走访调查,我和村民们面对面交谈。
胡昌学找到了症结所在:——名村干部缺乏与群众的有效沟通,群众不懂政策,村务不够透明,导致干群隔阂,群众反感。
“矛盾应该被化解而不是被解决。有委屈可以当面说。”2017年9月,胡昌学在新村委会单独开设了办公室。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坐着谈路,通过请茶、请小吃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委屈和愤怒。
宣传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相关政策,敞开心扉。
采访记录本上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水隐洞开发之初,占用了村里三组村民坎金洲的一块空地。按照协议,村里协调给他补偿了另一块地,但被另一个村民垄断了很久。一气之下,阚金洲来到民情茶馆反映问题,并扬言要上一级上访。
经过调查取证,阚晋周发英的问题确实存在。两个村委会再次召集当事人、村干部、村民。。到民情茶馆进行会谈。大家敲锣打鼓地面对面把矛盾、事实、依据摆出来,让村民们深信不疑,马上把地还了,一起成功化解了矛盾。
记者发现,很多类似这样的调解案例都被记录在记录本上。每一次面试都明确标注了面试官和处理结果。据统计,四年来,民情茶馆共接待群众来访291次,现场解决问题98个,移交县镇解决问题36个。
对不符合政策的24人进行劝退。
此外,在驻村工作队的倡导下,该村全力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公开,建设了法官、律师、图书、多功能部门参与的“3 X”工作室,利用“湾声”广播加大法律和扶贫政策宣传力度。
最大化村务公开透明,打通村民政策意识的梗阻。
一杯热茶可以平息抱怨;承诺解决矛盾。通过长期的热情接待工作,该村实现了“矛盾不扩散、信访不出村”的治理局面,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省十大红旗村等荣誉。2018年以来,
从来没有出现过村民越级上访的现象。
“以前没地方反映问题,现在不再为找村干部发愁了。”谈到村里的变化,四组村民刘道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特约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焦磊)
标题:8517聊天室(网页聊天室)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235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