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闫颖硕
排着一眼看不到的长队,每次都要等上一两个小时,就为了买一个新的奶酪罐。北京鼓楼商业区的一家糕点店再次成为网络名人美食.一群探店博主推广的“流动食品”迷倒了无数年轻人。
疯狂的“打卡”只是为了尝点新鲜的吗?
三个小时赚了170元。
上午十点左右,鼓楼附近,新开的网上名人糕点店门前已经站了十余人,四面八方的食客还在往队伍的末尾涌。临近中午,长长的队伍里有近百人,占据了大半个人行道。从队列的最后,看不到店门。
糕点店只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店员站在柜台里,根据顾客的需求取货、装袋、兑现.虽然忙,但是效率不高。等了很久,排队的人开始着急了。“动作太慢了,不能再开一扇窗吗?”
另一个店员站在店门口,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喊,“后面的人还要等一个多小时,到你这里我可不敢保证每一种口味。”
这时,有两三个人在队伍的末尾附近不停地溜达。当他们看到排队的人时,他们凑过去小声说:“你想要一个奶酪罐吗?我手里有一个现成的,想让你过来!”
把顾客引到附近的“黄牛”那里,打开电动车后备箱,里面装着六七个奶酪罐。“你想要什么口味的?买一个加30元,两个加50元。”
几个从队尾出来的年轻人跟着“黄牛”,因为价格高,又回到了队里。
“排队的人太多了。至少要等一个小时,而且要花一个小时。40元.如果你非要吃这个,我来安排。”队伍里,一个外卖小哥正在给顾客打电话。
“现代有很多奶酪罐的订单。在我们购买它们之后,我们把它们送给我们的顾客。每单等待费能赚40元到120元。最长的一次等了3个多小时,赚了个170元。”排队的时候,外卖小哥不停地用手机刷新新的跑腿单。
“奶酪罐每人限购两份。我一天要来回好几次才能把订单上的东西都搞定。跑腿费和等候费都要涨好几倍。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如此痴迷于此。我可不想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尝点新鲜的,也不知道哪里好吃?”
店外排队的火爆场面让路人不禁好奇,“这里有什么?”“听说是另一家网络名人店。有这么好吃吗?”
一位探店的博主透露:鼓楼街是百年老街,有自己的流量,加上互联网的推广,有些美食可能会成为网络名人。因此,各种网络名人店铺也纷纷落户于此,探店的博主们争先恐后地前去评测.网上查。
“北京第一实体”、“全网火热”等标签很多。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尝尝鲜儿也只是表面的现象,“流量美食”已成为网络社交的重要方式。
“美食社交”能发张图片排队也值了
记者发现,在网红店门口排队的人群中,最多的是结伴而来的年轻人。
“看了十几个测评。。,把网红美食说得太诱人了。身边不少朋友和同学都来‘打卡’了,我们特意来看看。”李萍和朋友中午12时53分赶到糕点店时,门前的队伍已经排了几十米。两人刷着手机,兴奋地讨论着。说着,
两人还在店前拍了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里,“就是发这张照片,排一会儿队,也值了。”
赵琳手里端着一杯鼓楼的另一家新晋网红“竹筒奶茶”,和刚买到的奶酪罐子放在一起,以鼓楼街景为背景,不停地按拍照键,特写、全景、自拍。。……
作为“分享达人”的赵琳想尽办法将这些美食拍得更好看,为的就是一会儿在社交平台上“打卡”,收获点赞和评论。
“好不好吃是另一回事,这叫‘美食社交’,我是看了其他人的推荐来的。如果有人通过我的分享也来‘打卡’美食,晒出照片,会让我觉得有种被认同的满足感。”赵琳说。
“想到网红店拍摄好看的照片,在社交平台‘打卡’。”排队的人中,不少年轻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
为什么他们会对排队乐此不疲?
。。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不少年轻人奔波一天不一定是为了享受口福,到排队的网红店“打卡”,可以蹭热点和流量,也能在社交平台的交流中获得发言权和一席之地。
自带流量的网红地,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产生了大量的网评、话题,流转于朋友圈、大众点评、小红书中……追逐流量的人也在创造着流量,形成“流量经济”。
博主正是抓住了人们猎奇、从众的心理,形成跟风潮流。无网红不成欢的话题,也把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不仅是网红美食,还有网红景点、网红。。,在“流量经济”效应下,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改变,“打卡”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排队成了潮流,“打卡”就是时尚。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也出现了,
这与成年人的聚会、旅游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是年轻人交友和增加社会认知的方式。
“网红美食”昙花一现
过了两周,记者再次来到网红糕点店时发现,店外排队的人明显少多了,等上十几分钟就能买到,排队的人中鲜有“回头客”,基本都是第一次来尝鲜的。
“在这条街上,排过大长队的肉松小贝、。。面包等美食店也是如此,爆火只是一阵儿,大家议论的热点过了,流量也就下降了,网红店也会逐渐恢复到常态……”一名外卖小哥说。
“这两天,听说排队的人少了,我们过来尝尝,刚一开始吃觉得挺好。不过,也不像说得那么诱人,来吃上一次也就可以了。”店门外摆的小桌子旁,一名男生边吃边说。
“孩子刷到博主的。。,心心念念好久了,我总想着来都来了,不多买点儿都对不起跑这么老远,256块钱买了4个。孩子和我尝了一口,觉得酸酸的,我和孩子有点儿吃不惯这个。”一名女士说。
“味道不错,如果排队的人不多可以买,但是要排半小时,时间有点儿长了。”
“排队时间与宣传不太匹配。”在尝过味道后,许多消费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众多的网红美食从爆火到现在,或许只是人们热衷追捧“流量”的冰山一角,由盛到衰已如过江之鲫。
早在2021年,石景山一家网红店卖的巧克力派在“流量”助推下一夜间成为网红,引得人们慕名而来。最火时,开门需要领号,一天能发出几百个号。
曾经爆红一时的还有开在三里屯的美式汉堡店;在胡同里引发排队狂潮的重庆小面;开在居民楼里的糖葫芦;一包卖上百元的“天价”爆米花;还有“遍地开花”的肉松小贝、梦龙卷、酸奶。。花……
这些被“流量”带火的网红美食,一度火爆之后马上遇冷。如今,有的已经悄然关门闭店,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似乎一些仅靠“流量”推动下网红美食的宿命就是:种草、排队、发朋友圈,然后到无人问津……在不长的时间里,
走过了生命周期,还来不及成为经典,就已然成了“过去”。
“人们一哄而上的‘网红店’中,有不少是因为有流量、有话题。当消费者体验过后,就发现商家提供的产品、服务与宣传有一定差距。”朱巍说,仅靠流量堆起来的网红,无法保持持续的人气,
特色小店要把经营的重点放到产品质量和内容上。当今社会,网络助推营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博主的探店体验要名副其实,尽量少用些“独一份”“首家”这类夸张的宣传。热衷“美食社交”的人们也需要诚信,
更不要盲目跟风……
相关报道
鼓楼也不知道鼓楼咋突然火了!全国。。。。来支招儿
最炫北京城钟鼓楼“活”起来了!古建筑+数字展秀出壮美中轴线
鼓楼红了,不能只因为一首歌
北京鼓楼下挤满了拍照的年轻人,“网红打卡地”该如何疏堵?
标题:鼓楼前“打卡”排队,为啥乐此不疲?网友:这叫“美食社交”
链接:https://www.52hkw.com/news/rj/6264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