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还是怀旧?龙珠游戏的破与不破
说实话,我早就想结束这个故事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这是《龙珠》的原作者鸟山明在一个笔记中的抱怨。作为一部23年前在《周刊少年Jump》停止连载的作品,这个IP的影响是深远的。事实上,嬴稷学会的老编辑们以前也提到过。
这部。。原本打算在《菲利萨兹》中尽早结束,但它的高人气迫使他们后来进行了相当多的扩展。如果你注意的话,菲利萨兹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主角们的战斗力就成了天文数字。
鸟山明的夙愿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东影动漫对龙珠的原著情有独钟。。。完成后,直接买下版权,根据《龙珠Z》结束后的未来五年制作《龙珠GT》。
并于1996年开始在富士电视台播出。虽然这部改编的动画与原著设定不同,受到了一众粉丝的诟病,但其整体制作还是相当用心的,成为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相比之下,由鸟山明提供、东映动画制作、2015年开播的《龙珠超》就差强人意了。画面崩溃,人物扭曲是家常便饭,导致后续蓝光和海外版本大量内容重置。另外,
动画的原案和最终设定至少有几十处不同,这也成为人们批评作品的核心原因。受此影响,《龙珠超》的收视率一度从最高的8.4%跌至3.5%,动画于今年3月底停播。
接力棒转到《鬼太郎》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
不难看出,对一个沉淀多年的老IP做改动,其实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类似于动漫的体验,龙珠游戏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1986年发展至今,至少有一百多件形态各异的龙珠作品。
开发者一直在探索怀旧与创新的边缘,这也导致了龙珠游戏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游戏形式的几次变化。
系列开始:《龙珠 大密境》
虽然1986年红白机如火如荼,但第一款龙珠游戏《龙珠 大秘境》还是选择了——Epoch旗下更“老派”的平台SCV(超级卡带视界)。
对于一些老开发商来说,SCV可能是一个更可靠的选择。毕竟FC出现之前是日本最知名的主机,装机量至少40万台。
《龙珠 大密境》基本是STG游戏,类似《1942》。生活,分数,及格等元素一应俱全。游戏提供了气功波和如意棒两种攻击方式。玩家需要在清版中控制悟空射击。
STG在80年代的日本街机厅非常流行,整体系统已经接近成熟。在现成模板的帮助下,开发团队能够创建高度完整的作品。《龙珠 大密境》当时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
开发团队在一些关卡之间插入了“练习模式”,然后游戏类型会突然变成“格斗和战斗”,玩家需要和龟仙人一起玩,这是一个新颖的组合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龙珠 大密境》推出时刚连载了两年,所以很多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展开,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比较戏谑的情节作为主线。当玩家辛苦收集了七颗龙珠时,
乌龙会在我们面前许愿,希望得到女人的内衣。故事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
前往FTG: 《龙珠Z 激斗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受硬件功能的影响,早期的龙珠游戏大多倾向于RPG和卡牌类型。直到1992年,FC上才出现了第一部真正的龙珠格斗作品。
《龙珠Z 激斗天下第一武道大会》在外观上和别人不一样。想玩这个游戏,需要捆绑购买万代推出的DATACH外设,也就是FC上的条码机。玩家在开始游戏时,必须先将相应的小卡插入DATACH。
然后用DATACH对接FC卡槽,不得不说很有特色。
事实上,万代非常重视这款产品,一口气在DATACH上推出了7款扫码游戏。除了龙珠,还有许多著名的IP,如奥特曼,悠悠白树和SD高达。可惜当时的FC已是暮年,条码机的成本和价格难以控制。
DATACH最终也没能取得多少好的市场成绩。
回到游戏本身, 《龙珠Z 激斗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基于条码机构筑了一套独特的玩法。以选择人物为例,游戏并不会提供常见的人物选择表,如果要使用某名角色,就只能通过DATACH扫描对应的卡片实现。
这在当时无疑是个有趣的想法,它看起来很像桌面游戏的延伸,甚至可以说是DLC的某种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盗版卡带商当时直接将条码集成到了游戏内,我们在选择人物时只需输入正确的数字就能就激活对应角色,国人山寨的技术力确实让人佩服。
尽管这款作品已经相当贴近传统格斗游戏,但它仍然没能摆脱RPG思维的桎梏。人物的血量和能量都会以数值的形式显示出来,而各角色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使得格斗对战变成了数值比拼,几乎没有公平性可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饺子”这名角色的血量初始时只有24500,而孙悟饭的数值却达到了76500,后者有着绝对的优势。再加上每回合结束时能够使用一次道具,对应道具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
从而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当然,开发团队可能在设计游戏时压根就没有考虑到竞技性,刨除之前提到的缺点,该作其实有许多很有新意的亮点。玩家不仅能够强化角色的技能,甚至可以基于战局更换必杀技,
而当一些特殊人物的血量和能量达到特定数值时,还有机会触发隐藏的变身系统。
此外,脑洞颇大的制作组到倒是没有拿故事开刀,游戏剧情基本与原作保持一致。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点阵过场图,但能够看出它们确实在尽力还原那些经典的战斗桥段。
另一种尝试: 《龙珠Z外传 赛亚人灭绝计划》
游戏改编动画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过《龙珠Z外传 赛亚人灭绝计划》 可能有一些特殊之处。万代于1993年发行了游戏本体,而东映同年就承接了OVA的制作。有趣的是,官方最初声称动画是游戏的攻略影片,
但许多玩家在观影之后大呼上当,动画内容实际上仍以战斗剧情为主。
虽然游戏本身的素质平平,但这波成功的营销却打响了知名度。到了1994年,万代将动画和游戏整合了起来,并以“互动式电影”的名头将其移植到了Playdia平台,可见它们早有预谋。
《龙珠Z外传 赛亚人灭绝计划》 的玩法和传统日式RPG相差不大,总体沿袭了“剧情对话——走地图——遇敌对战”的经典套路。但它的系统设计也有大胆之处,游戏大大降低了练级权重,
摒弃了过于频繁的踩雷遇敌,这使得那些只愿体验故事的人也可快速通关。
游戏核心的战斗框架看起来和《精灵宝可梦》 相同,角色遇敌之后可以通过选单来确定人物行为,而一旦进入攻击状态,画面随即又会切换成FGO式的横屏阵势,玩家需要从屏幕下方的7张卡牌中选出若干,
从而组合成特殊的攻击连段。
然而,为数不多的闪光点却被游戏品质拖了后腿,该作当年在Fami通上只拿到了可怜的22分,占据大部分流程的地图探索毫无乐趣,而游戏与动画的分裂又使得故事让人感到困惑。不过,无论是独特的营销形式,
还是跨越窠臼的个别设计,在那个年代确实算得上是一种突破。
两种启发: 《龙珠Z 武道会》
龙珠游戏迈向3D的道路并不顺畅,最早于1997年推出的《龙珠 决战最终回合》 就以失败而告终。该作的素质完全比不上同时期的《铁拳》 和《VR战士》 ,
尽管游戏以当时热播的《龙珠GT》 为蓝本,但其中又混入了不少《龙珠Z》 的内容。除此之外,该作的动作设计丝毫没有原作的影子,再加上糟糕的手感和平衡性,
这款游戏给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自此之后的6年中,家用机平台再未出现过龙珠游戏。不过, 《龙珠 决战最终回合》 的试水却为一个成功的系列铺平了道路,
那就是2002~2004年间发布的三部作品: 《龙珠Z 武道会》 、 《龙珠Z 武道会2》 ,以及《龙珠Z 武道会3》 。
之所以将这个系列整合来谈,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这几作的系统和品质一脉相承。不仅保持了流畅爽快的手感,在完善格斗体验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小游戏、RPG之类的扩展内容。游戏故事主要以章节形式展现,
通常以原作中最为重要的几场战斗为主线,再添加一部分原创剧情作为佐料。
优秀的品质只是《龙珠Z 武道会》 的直观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为后续的龙珠游戏提供了两条设计思路。系列从第二作起就弃用了纯3D建模,转而开始向卡通渲染的方向发展。虽然可以从中看到许多不成熟的地方,
比如色块之间过度生硬,角色饱和度的把控也有失水准,但自此之后,这一技术逐渐演变成龙珠游戏的基本配置。
发展到第三作时,开发团队DIMPS为游戏制作了一个可供“六自由度”探索的地图,以此来衔接关键战斗之间的空档。简单来说,玩家可以使用“舞空术自由在地图中飞翔”,并且体验到养成和收集等额外玩法。
这有那么一丝“开放世界”的影子,也为DIMPS打造《龙珠:超宇宙》 的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既然已经聊到了DIMPS,那另一个开发小组SPIKE也不得不提。在PS2时代,这两个团队的作品。。了龙珠游戏的最高水平。SPIKE以《龙珠 电光火石》 而闻名,该系列的移动和战斗场景相当开阔,
大多数故事的呈现也贴近原著。到了系列的第三代时,SPIKE将龙珠Z、龙珠GT、龙珠剧场版等版本的人物加以融合,并给予了每名角色特定的战斗风格。在此基础上,他们仍然保证了流畅的连招与平衡性,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龙珠 电光火石3》 可能仍是许多玩家心目中“3D类龙珠游戏”的巅峰之作。
怀旧的极致: 《龙珠 斗士Z》
如要谈及龙珠游戏的“还原度”,那么近乎偏执《龙珠 斗士Z》 必定是不能错过的作品,游戏中的每名角色都有极其考究的战斗设计,经典的杀招、人物表情的流露、干净利落的分镜,
几乎能都从。。的某个单元格中找到对应关系。
该作的格斗系统异常扎实,对于新手来说,它没有街霸和拳皇那般复杂的出招表,相当容易上手。但这并不意味着连段深度的缺失,援护和轮换的加入某种程度上同样扩充了操作维度。而即使是最为初级的拳脚博弈,
玩家们也能从“锤子剪刀布”式的比拼中找到乐趣。这使得《龙珠 斗士Z》 成为了最叫座的龙珠作品,游戏发售不到一周就卖出了200万份,Metacritic上的媒体评价也来到了87分。
《龙珠 斗士Z》 的成功,离不开制作团队Arc system works的扎实功底,它们此前开发的《罪恶装备》 和《苍翼默示录》 系列一直是专业FTG赛事中的常客。另一方面,
该团队在2015年时就曾在3DS上初探过龙珠题材—— 《龙珠:超究极武斗传》 。两相对比就能发现,说它是《龙珠 斗士Z》 的前身也不为过。
扎根掌机平台的格斗游戏很容易做成简化版,但超究极武斗传并没有这个问题,该作的可选角色甚至达到了100人,每名角色也有着较强的个体差异。从模型判定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诚意,矮个角色虽然攻击范围很小,
但同样也能利用这一特性躲避必中招式,再加上丰富的援护系统, 《龙珠:超究极武斗传》 其实相当有个性。
总体上看,虽然龙珠游戏的“姿态”一直在改变,但只要本身的质量过关,玩家们对于系统、玩法、类型的变动并无太多意见。但从另一个角度考察,糟糕的原创剧情又很容易成为扣分点,
返璞归真的将“怀旧”做好反而能得到更多人推崇。事实上, 《龙珠 斗士Z》 的原创故事就成了为数不多的软肋。
欧美受众对于龙珠那些经典的桥段近乎狂热,去年ChinaJoy上公布的《龙珠最强之战》 就由于有着贴合原著的演示,很快得到了一群外国玩家的关注。有趣的是,受限于该作暂时只面向国内的移动平台,
海外用户同样陷入了“如何才能玩到”的无奈讨论中。
YouTube上的反响较为明显,不少。。作者对游戏的试玩部分进行了解说,也有人制作了相关的注册教程,这些节目通常都有着不错的关注度。不过,去年底时这款作品还处于测试阶段,对于海外用户来说,
除了需要找一个能够接收验证信息的。。手机号之外,还得拿到为数不多的激活码才能进入游戏。
从《龙珠最强之战》 公开的截图和。。来看,该作采用了漫改游戏中“3D+卡通渲染”的常见风格,类型则偏向第三人称式的动作冒险。相比同IP的移动端作品,游戏至少在故事和氛围上贴近原作,
这可能才是触动国外玩家的核心原因。
不过,破与不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法则。同样作为改编游戏, 《南方公园:真理之杖》 的原创剧情并不令人反感,由于本身就有着折子戏的特性,相对独立的无厘头故事同样能在游戏中应用。
而《龙珠 斗士Z》 着力点也并非剧情本身,而是截取了角色最直接的动作片段。
如何化解两者的冲突可以说是改编游戏的难点之一,但在开发者的精进下,近年来优质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多。早年因IP滥用而落入糟粕的改编游戏,或许也在慢慢走出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