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巅峰极速》体验报告:妥妥的国产竞速精品,但优化空间很大
前言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体验过一款手游了。我想我玩过太多次赛车手游泳了。
智乐的《GT赛车》系列,《狂野飙车》(前都市赛车)系列,EA的《极品飞车》系列,《真实赛车》系列,
还有《CarX》系列,以漂移为主。不是专业,但大部分都有涉及。我也经历过《狂野飙车》的第五到第九部电影,所以你可以说你是不是老玩家。但自从盗版游戏被打击后,
能从官方渠道获得的优质手游很少。同时,由于最新版本游戏的流行,制造商很难从这些高质量的手机游戏中赚钱。经典的赛车游戏系列大部分都停了,大部分都成了作弊的工具。
(图片来自EA)就连坚持至今的《狂野飙车9》也早就坏了。社会制度不好,彩车很多,收卡任务琐碎,每辆车都有物理限制。简单的飙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关键是GameLoft还被国内一家公司收购了。可惜曾经的移动终端“EA”沦落至此。这让我不得不观望其他厂商的赛车游戏,但遗憾的是,如果不考虑科学上网、外区ID等因素,
目前除了《狂野飙车9》真的没有太多选择。(图片来自《狂野飙车》)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优秀的赛车游戏,无论是PC还是移动,都来自海外的游戏工作室。
并不是说我们国内只有能力做《跑跑卡丁车》,《QQ飞车》这样的软竞速产品,但是做不出硬核竞速游戏。我觉得更多的是游戏环境导向的结果。
(图片来自《QQ飞车手游》)赛车游戏只要能漂移,长得帅,“喷氮”,有皮肤包扎,就差不多了。有很多人连logo都认不出来。人们不会和你谈论赛车文化。
没有厂家愿意花大价钱买车企的授权,实地测量建模,甚至还原汽车的操作手感。直到《巅峰极速》出现。
《巅峰极速》又是“国产之光”?我关注这个游戏很久了,至少有一年了。当时大概是因为游戏版本号没有恢复,导致预热时间比魅族长。官方演示。。中展现的高水准画质吸引了我。
也被网友们赋予了“移动视界”的称号。(图片来自雷科技)近日,网易新赛车手游《巅峰极速》限额删号测试如期启动,名额依旧是先到先得。之前内测没赶上,这次决定抓住机会体验一下。
看它能不能担当“移动视界”的称号。根据官方描述,《巅峰极速》是由网易和CODEMASTERS联手打造的“3A”级模拟赛车手游。
从之前测试的相关。。和《巅峰极速》官方账号放出的内容来看,这款游戏大有可为,从铺天盖地的广告预热中也可以看出网易对这款大制作充满信心。
(图片来自雷科技)CODEMASTERS是什么鬼?恐怕玩手游的朋友都没印象了。(图片来自雷科技)玩过《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的玩家应该不陌生。
CODEMASTERS是一家成立于英国的老牌赛车游戏公司。除了你熟悉的《极限竞速:地平线》之外,F1、Dust、GRID超级房车以及一系列高质量的赛车大作都出自这家公司。
其实Android/iOS等平台也有CODEMASTERS的网格超级房车赛,几乎是公认的“移动端最强赛车大作”,但那东西离国内普通玩家太远了,需要科学上网。
游戏本身还得通过Visa等途径购买。不知道质量好不好。我只知道玩这样的游戏需要一定的门槛。IOS还需要一个非本国帐户来购买GRID.很疼。当然,
据说CODEMASTERS只提供了部分技术。虽然有“大神”帮忙,但《巅峰极速》的大部分内容应该还是网易游戏努力的结果。严格来说还是一款严肃的国产游戏。除了对“移动地平线”的普遍期待之外,
网上也有很多负面的声音。
地图跑车是赛车类手机游戏的精髓。游戏怎么样?我更喜欢用手和眼睛去感受。趁还来得及,我把经验下载下来。游戏安装包2GB,外加5GB数据包,妥妥的3A级别手游,堪称杰作。体验机型是iQOO 10 Pro。
我希望高通骁龙8能驾驶它。开场是一个不能跳过的CG动画。我急着体验,其次是人物形象设定和昵称创建.人物形象在赛车游戏中越来越常见,有助于剧情推进和对话场景生成。
体现了每个选手不同的审美,也为以后的“时装秀”做了铺垫。希望打扮不要太贵。(图片来自雷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认证”,游戏终于向我推荐了极致画质。
网易宣传的《巅峰极速》的画面效果是真的。跑车模型层次感明显,光影、光晕等特效营造出立体感。整体氛围比较写实,场景塑造比较开阔,给我一种“大场景”的感觉。尤其是“跃过花田”的赛道设计,
《极限竞速:地平线》穿越花海真的很有既视感,但是《巅峰极速》并没有表现出这种车穿越花海的冲击力。估计手机平台的处理能力没那么“野”。
(图片来自雷科技) 渲染分辨率还是太低了点,据说这游戏的一测才是画质巅峰,这么说来为了适配更多机型,官方不得不向画质妥协。抛开分辨率这个问题,
我认为《巅峰极速》 的地图质量在一众竞速手游里轻松站个第一梯队不是什么问题。 测试期间赛道数量挺多,随着剧情以及排位等级的推进,会解锁更多的比赛场景。大多数赛道都类似提前划定的,
类似于专业赛道,而非极品飞车那种“非法飙车”的调性,开放性呢就比较一般了,暂时也不存在所谓的“近道”等设定,老老实实拼车技就完事。
(图片来自雷科技) 而《巅峰极速》 本身就是半专业赛车+地平线元素这么一个定性,所以想要刺激一些的,恐怕只有《狂野飙车9》 才能够满足。 除了地图丰富以外,
比赛以外的场景设计也挺多的,光是车库都有两三个(首页车库+排位车库+观赏车库),这大概也是为了不要一个场景用到死,让玩家审美疲劳吧。观赏车库的视角移动只能靠选中车辆跟固定镜头转动,
没有第一人称活动还是无聊了点。对于这个我倒是没什么所谓,整体好看就行。 车库展示场景帧率基本锁死在了30帧,画面的滑动跟手性挺一般。据说车库场景用的都是最高质量的模型,渲染压力甚至比对局时还要高,
锁帧确实能够降低一点压力,只是观感和体验都是差点意思了。 这结算画面的模型也太“精简”了.(图片来自雷科技) 赛车才是一款竞速游戏的精华,
不同于《QQ飞车》 、 《跑跑卡丁车》 等, 《巅峰极速》 跟我们熟知的《极品飞车》 、 《狂野飙车》 等一样,绝大部分的车型都是通过汽车制造商授权而来的,
也是最能体现赛车文化的部分。(图片来自雷科技) 拟真很多时候也是“拟”在了这种地方,游戏从现实取材,并供玩家随意体验,这便是众多汽车爱好者所喜欢的。 很显然,
《巅峰极速》 是花了重本在汽车的授权跟建模上的,每一辆汽车的外形轮廓、细节都还原得很到位,很戳汽车爱好者的胃口。可能是网易觉得这样还不够,
给所有车型都还原了车门、后备箱、油箱盖等各种可活动的部分,内饰、发动机之类的细节也给到了。(图片来自雷科技) 对局期间肯定用不到这种细枝末节,但网易这种卷到上天的“细”,高低要颁个奖。
至于车损这个东西,我暂时还没看得出来,这清晰度还真是要加强一下。 作为一款国产竞速手游,我认为本土化内容必不可少。前期游戏宣发时就宣传过“白云山”地图、多个国产自主品牌车型等,只可惜国服这波删档内侧,
这些内容暂时都没有体现,并未出现国产自主品牌,“白云山”地图倒是有。(图片来自雷科技) 是的,过完教程领的第一辆车依旧是海外品牌呢.不得不说的是,
《巅峰极速》 将赛车文化打造得挺到位的,每一辆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马力等纸面参数都能够在你获得新车之后展示一番,也算是给不懂行的小白做了一次简单的科普,下次还能在别人面前炫耀你对跑车的了解。
(图片来自雷科技) 不过从某个活动画面可以确认,这款游戏肯定是有国产车的,不然也不会把领克03大大咧咧当成封面放着(肯定有授权)。(图片来自雷科技) 等等,
这是老款的领克03? 车辆的个性化内容也挺丰富的,官方给到了不少个性化套件改装(不影响性能),有单独的扰流板、轮毂、悬挂、贴花、喷涂之类的方案,风格多样,也有不少街头风的散件,
而且每辆车都有几款专属的“传说级皮肤”,这些皮肤分为几个品质等级,等级越高越花里胡哨,部分可能已经脱离了改装的概念了。实在不想自己动手,还可以下载其他玩家的改装方案,把零件的“费用”交了就好。
(图片来自雷科技) 据我所知,以后的赛车皮肤多数会走花哨的路线,正儿八经的改装相对来说并没有“传说级皮肤”来得够刺激眼球,为了讨好普通玩家,似乎这是最好的设计方案了。 同时,
也为了让这种半专业赛车游戏显得不那么硬核,车辆的性能调整都是采用了简单的金币+指定道具组合升级的形式,比一些需要自定义参数的形式要好入手很多。(图片来自雷科技) 可以说的是,
从UI设计、画质、建模、个性化、玩法等方面来说,我认为《巅峰极速》 并没有什么特别致命的毛病可挑,至少设计上没有,画面渲染优化这一类还是交给时间来定夺。至于游戏的剧情嘛,还是别太在意了,
全当过关拿奖励就行。(图片来自雷科技)
操控依旧是国产拟真竞速游戏的短板操控和赛车都是竞速游戏的核心部分,而许多同类游戏往往都是在操作手感上面摔了一个大跤,就连EA这样的大公司,在专门为移动端打造的《极品飞车:无极限》 上也吃过亏,
手感那叫一个“硬”,搞了好几个版本才把操控这玩意扳回来。 所以连大厂都不一定能百分百玩转的操控感,就是竞速游戏里最为玄学,也是最能体现赛车感的一个地方,比如专业的赛车游戏会将操作打磨地比较细致,
汽车的各种碰撞、加速刹车灯反馈都会显得更有分量。而注重于狂飙刺激的赛车就不一样了,那车跟在润滑油上跑一样,能体现那种无序、自由的跑法。 《巅峰极速》 完全就是在前者之上,
加入了一些漂移的玩法来吸引一些对跑车有兴趣的手游爱好者。 光走线不漂移那还叫赛车吗?(滑稽脸) 不同于《狂野飙车》 ,
《巅峰极速》 主打的就是一个尽可能还原真实赛车的操作和物理反馈,只不过我认为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就是操作延迟,这游戏有延迟的地方很多,比如转向响应、出弯回正这些,
都会模拟一个人手转向的非线性的动作过程,这也是一开始很多人觉得操作怪怪的一大原因。(图片来自雷科技)目前来看赛车转向的延迟已经基本没有了,每个转向细节都能跟手,前几次测试都是很线性的回正,
显得迟滞感很明显,现在已经好多了。另外出弯回正之后,只要你方向多打了点,整个车就会突然偏向另一边,还得再调整一次方向才行。这种操作的延迟感在重力感应操作下更为明显,
为了游戏体验我还是触屏.(图片来自雷科技)辅助驾驶功能是一个很容易跟玩家唱反调的东西,强辅助时经常会“夺取”玩家的操控权,就跟开车激活辅助驾驶一样,电脑的想法跟你出入很大,
造成了操控上的偏差。我还是建议辅助驾驶能不开就不开,自己多撞几下就会玩了,不用交给电脑。还有就是, 《巅峰极速》 还会模拟赛车的TCS(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以及ABS(汽车防抱死系统),
所以在“电控系统”介入时又会有点“车子不听自己话”的感觉。不过TCS和ABS都是在赛车上很常见的功能,现实中缺一不可,也是网易对拟真的一种执着吧。人的适应性果然很强,进行了几把排位赛后,
我大概掌握了《巅峰极速》 的操作,虽然漂移过弯经常撞墙,至少没有一开始玩的时候那么狼狈了。
总结其实很多人吐槽《巅峰极速》 的理由,我心里也清楚,画质啥的不断在做减法,玩起来有点难受,还有诸如上手难度高、游戏太硬核、吃不透赛车的转向响应和动态等等。说实在的,
《狂野飙车》 没这么多知识,使劲跑和喷氮气就对了,所以玩起来才刺激,因为玩家根本不需要注意那么多。(图片来自雷科技) 我个人觉得这些槽点都很正常,毕竟现在快餐类游戏很多,
游戏内容都设定地很碎片化,开发商也是尽量把游戏做得简单易懂,让玩家更好地聚焦在玩法、联机,乃至皮肤身上。 所以对于这种类专业赛车的手游,玩家对汽车、赛道、操作不熟悉,操作起来觉得很怪也好理解,
尤其是《巅峰极速》 还要考虑到电控、转向延迟、方向回正等效果模拟,这放在普通玩家身上,他怎么会懂?他只会觉得这玩起来好奇怪,短时间适应不了,熬不过这个适应期,玩家自然-1。
(图片来自雷科技) 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巅峰极速》 的主要缺陷,尽管游戏的操控、画质等方面改进空间挺大,但被吐槽更多还是属于人没遇到对的游戏。
就像同是出自网易的《坦克连竞技版》 一样,它做得也很好,但成为主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游戏设计、调性注定了它是一部分玩家的狂欢。 前几次测试中, 《巅峰极速》 在海外的名声还真不小,
并不逊色于《原神》 这一类大作,这说明游戏本身就有不俗的实力,在那群喜好赛车的玩家中也有不错的口碑,网易的游戏也是第一次给到了我这样的感觉。 即便如此,
网易还是很乐意在这些比较冷门的“硬核”游戏品类中认真投入,并有“取代”现有竞品的想法,至少我们这些“冷门”玩家的选择更多。 接下来就看官方能不能把《巅峰极速》 打磨得更好了。
(封面图来自雷科技)